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5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教授胡朝兵


日前,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發佈《幸福中國白皮書(2016年)》,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幸福指數排名中,上海和北京位居18名和27名,處於全國中下等。很多人對這一結果很有共鳴。大都市高漲的房價和擁擠的人流,讓人感慨前路迷茫。

2014年,美國發布的一項報告也顯示,最富裕和繁華的紐約竟是美國幸福指數最低的城市,幸福走低主要是迷茫、壓力、焦慮等。在這一背景下,一本名爲《重塑幸福》的書風靡美國,希望幫人趕走焦慮、擊碎迷茫、重塑幸福。書中一些新觀點值得借鑑。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幸福源自解決問題

年少時,認爲考上重點大學就萬事大吉,上了大學才發現,還有更多事等着我們解決;長大了覺得,能把喜歡的人攬入懷中,就會過上公主王子般的幸福生活,兩個人歷經千辛萬苦在一起後才發現,婚姻、生活的問題接踵而來;生活中,我們總會祝福他人一帆風順、心想事成,但現實遭遇總讓人心生沮喪……

《重塑幸福》作者馬克·曼森表示,人們總盼望“沒有問題的生活”,習慣性地認爲“我們一定能找到某種形式的終極幸福”,卻永遠也找不到。其實,有問題纔是生活的常態,這個問題解決了,下個升級的問題就隨之而來,永無休止,幸福的根本在於解決問題。

“幸福取決於面對問題的心態。”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教授胡朝兵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遇到問題,有些人退縮,止步不前;有些人敢於正視,並努力解決。

其實,人們每次獲得快樂或滿足,往往都是解決問題後,纔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解決小問題得到小的進步,解決大問題得到大的提升,每個人都是在解決問題中成長起來。“重塑幸福的關鍵在於不畏問題和痛苦,通過奮鬥來解決問題,收穫快樂。”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第2張

焦慮是價值觀出了問題

馬克·曼森認爲,很多人之所以焦慮,問題出在價值觀上。個人價值觀,即一個人如何定義成功和失敗,如何衡量自己和評價他人。好的價值觀讓問題迎刃而解,不好的價值觀則可能奪走幸福人生。

如何區分價值觀的好壞呢?馬克·曼森的衡量標準是:好的價值觀具備基於現實、有社會建設性、直接可控這三個特徵。他舉例說,誠實就是一個好的價值觀。雖然有時會使人不愉快,但最終利於他人,有社會建設性。它也是直接可控的,說不說實話,完全在自我掌控範圍內。相反,如把成功定義爲受人關注,則是不好的價值觀,因爲別人是否關注,我們無法控制。

胡朝兵強調,自己是否可控這點尤爲重要。不好的價值觀往往需要依賴外部因素,讓人把注意力放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無法專注地做更重要的事。除了價值觀,不行動也是很多人焦慮的一大原因。即使問題非常棘手,也要強迫自己開始行動。哪怕是最細微的工作,也會讓艱鉅的任務變得容易起來。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第3張

四把幸福的金鑰匙

《重塑幸福》一書中,作者總結了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4種價值觀,是打開幸福大門的四把金鑰匙。

主動擔責

馬克·曼森表示,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受害者心態”,往往把問題歸咎於他人或外部環境,這種心理在短時間內會讓人感覺良好,但最終只會讓人長期生活在憤怒、無助的境況裏。“只知道責怪別人,不過是自我傷害而已。”

胡朝兵舉例說,抱怨婚姻不幸福的妻子比比皆是,理由可能是老公掙錢少或不懂得體貼,然而這麼做只會加速感情破裂。職場上,一些人遇到問題就會第一時間推卸責任,把錯誤全都推到他人身上,“這類人不可能得到幸福”。幸福的人不管錯在誰,都會主動擔責,選擇積極方式應對,而不是放大痛苦、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第4張

我很平凡

一個人寫文章不錯,別人叫他才子,他若把這個標籤當回事兒,此後創作時就會因爲雜念太多,無法專注於創作本身,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急躁等負面情緒。思想包袱越重,就越放不開手腳。胡朝兵告訴記者,很多人非常優秀,方方面面追求完美,即使賺了大錢、當了大官,最終仍覺得不幸福,因爲他們想要的越來越多,貪慾無窮。

“你我皆凡人”,馬克·曼森建議,定義自己時,儘可能用最簡單的身份,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平凡。選擇的身份越狹窄越稀有,比如天才、高管、富翁等,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真正做出不一般成就的人,並不認爲自己是超人,或有什麼過人之處,相反,他們覺得自己很普通,所以做事時倍加努力。

不在乎

一個人上臺演講,如果總擔心說錯話帶來的尷尬,就容易放不開、出問題;相反,若是不在乎出醜,就會輕裝上陣,格外自信。正如手裏握把沙子,握得越緊,沙子漏得越多,反而是放鬆一些,不太在意時,卻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馬克·曼森表示,如毫無選擇地在乎所有事,包括無聊瑣事,人就會變得斤斤計較,瞻前顧後。“幸福的關鍵是在乎得更少,人們只有不在乎失敗、挑戰和他人評價時,纔會不顧一切地一往無前。”

胡朝兵補充說,我們更應在乎努力的過程,儘量不在乎結果如何。過於在乎結果,就會被其控制,好的結果覺得幸福,一旦結果不好就備受打擊。

放棄慾望才能收穫幸福 第5張

學會說不

馬克·曼森說,拒絕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生活技能。想要做好一件事,我們必須全身心投入。但人的時間有限,所以需要拒絕一些事,才能騰出更多精力做真正想做的事。如果什麼都不拒絕,一味滿足他人的要求和眼光,則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認同感,成爲所謂的“爛好人”,沒有原則和底線。只有心無旁騖專注於少數重要目標,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幸福。

最後,胡朝兵表示,世界上有關幸福的研究有很多,《重塑幸福》這本書中只提到了其中一部分,雖然有利於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但並不全面。通過多年總結,他認爲,幸福取決於幾大因素:健康的身體、熱愛的事業、滿足需求的財富、融洽的人際關係、不斷地提升自己、覺得人生有價值。如果滿足這幾點,人就正走在幸福的大道上。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爲“幸福一直在他處”,人們永遠也到達不了心中幸福的彼岸,比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就說,不要妄想實現絕對的幸福,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減少痛苦,放棄慾望才能獲得幸福。這些有關幸福的不同觀點都有其道理,應用時還需結合實際生活,不必全盤接受。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