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張寫着"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字樣的檢驗單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第2張

山林中隨處可見一堆一堆的醫療垃圾

揭西縣僻靜的深山老林裏,黃色塑料袋包裝的醫療垃圾堆積如山,亮晶晶的針頭、斑斑血跡的紗布……這些未經過任何處理的醫療廢物,來源包括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佛山市南海中醫院等。

醫療垃圾,在我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被稱爲頭號危險廢物,另外《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也明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垃圾,也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垃圾或者將醫療垃圾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那麼,這些醫療垃圾是經過何種途徑流出?最終又流向何方?新快報記者進行了持續數月的暗訪調查。

山路兩邊遍佈醫療垃圾

今年2月底,來自揭西縣南陽鄉睡魚坑村隔壁村的村民向新快報報料稱,有人在睡魚坑村的深山老林裏大規模分揀醫療垃圾,粗略估計,有10噸之多。他擔心這些隨意堆放的醫療垃圾,未經任何防護可能會給村民帶來傳染疾病,而分揀後所遺留的針頭隨時可能扎傷進山的村民。

沿着238省道從普寧流沙往揭西的方向行進,在普僑區拐入一條縣道後,就進入普寧與揭西交界的一片山林裏。穿過揭西縣南陽鄉睡魚坑村,驅車沿着泥濘的山路爬行半個小時後,山路兩邊赫然出現黃色成袋的醫療垃圾,髒兮兮的輸液瓶和輸液管,有的扔在路邊的草叢裏,有的掛在樹枝上,殘破的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裏,散落出發黑的紗布和醫用橡膠手套。

更多的醫療垃圾堆在不遠處的開闊地帶。人還未靠近,就已經聞到一股臭味,苦澀的惡臭味讓人直欲作嘔。這堆醫療垃圾未做任何防護措施,甚至連簡單的圍屏和遮蓋都沒有。帶着針頭的一次性針筒和輸液管、各鍾試管、玻璃藥瓶等常見的醫療器具散落在地上,有些針頭、試管、針筒和輸液管還帶有已經發黑的血跡,讓人觸目驚心。

標籤顯示來自佛山各大醫院

雖然經過風吹日曬,專門用來打包醫療垃圾的塑料袋和紙箱均已殘破不堪,但印上去的危險品的標識依然可以見到。在一些醫療垃圾中,露出幾個殘破的輸液瓶和幾張遺棄的化驗單。輸液瓶破舊的標籤上寫着藥名、相關的科室和患者姓名。從藥名和相關科室的名字上可以得知,這些醫療垃圾不僅來自醫院急診科、內科住院部等普通的科室,有的還來自感染科。記者在一個黃色塑料袋揀出兩袋氯化鈉注射液,上面均貼着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住院輸液單,其中一張輸液單上顯示患者是內一科病4012牀的章某,其年齡爲35歲,輸液日期爲2012年9月11日,該名患者注射了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頭孢曲松鈉粉針(進口)1G,其中藥物集中配置,採取了靜脈注射的方式。另外一張輸液單顯示患者是內一科病4013牀的陳某賢,年齡爲83歲。

記者又翻開其他塑料袋,仔細查看幾個輸液瓶標籤和化驗單,發現除了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外,這裏還包括了佛山第一人民醫院、佛山第二人民醫院、佛山中醫院、佛山市婦幼保健院、佛山市順德區桂州醫院和佛山市南海區第一人民醫院等,幾乎囊括了佛山各大醫院。

分揀後賣給廢品收購站

據村民介紹,山上的醫療垃圾從去年開始出現,也不知道是從哪裏拉來的。他們知道有一位村幹部在做這個生意,當時他還請村裏的農婦上山分揀,每人一天一百元。“沒有多少村民願意幹這種活,除非是那些智力有問題或者實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

據報料人透露,分揀出來的醫療垃圾打包後,堆放在山腳下的一處平房裏,積累到一定數量就賣給附近廢品收購站。而與揭西交界的普寧市裏湖鎮,就是廣東省兩大塑料廢品回收集散地之一。2月份記者第一次暗訪時,發現山腳的平房房門緊鎖,從窗戶望進去,裏面碼着幾十個圓鼓鼓的編織袋,從袋口的縫隙依稀可以見到,裏面裝的是一些輸液瓶之類。

3月10日記者第二次進山探訪時,發現山上的醫療垃圾依然堆積成山,而平房內的那幾十袋東西卻不見了,去向無人知曉。記者仔細查看,發現平房前的空地裏,存在着填滿的痕跡,撥開泥土,記者看到,一些無法處理的醫療垃圾被掩埋,其中包括針頭。記者連續蹲守,山上的分揀點和山腳的平房依然毫無動靜,有村民表示,因爲近段時間風聲比較緊,所以停止了分揀。

按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分類收集、暫時貯存和運送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禁止將醫療廢物與其他廢物、生活垃圾混裝。醫療廢物與其他廢物混裝的,應當按醫療廢物處理。

根據衛生部2005年發出的《衛生部關於明確醫療廢物分類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這類廢物回收利用時不能用於原用途,用於其他用途時應符合不危害人體健康的原則。”

■村民說法

分揀醫療垃圾在當地已多年

在普寧市裏湖鎮一家廢品收購站裏,一名年過五旬的中年婦女告訴記者,分揀醫療垃圾在當地已有多年,幾年前她就曾到附近的田厝寨幫一位收購廢品的老闆在山上分揀過。

據她介紹,醫療垃圾裏面挑揀出來最多的是針筒、輸液瓶和輸液管。按照老闆的指導,分揀時,她們用鉗子將針筒和輸液管的針頭撥出,再把針筒、輸液管和輸液瓶分類打包。此外,將其他醫療垃圾按照塑料、玻璃和金屬分類。

“後來覺得這活實在太髒了,沒法幹。”該中年婦女說,分揀醫療垃圾雖然簡單,但也很危險。她說曾有個工友不小心被針頭扎破手指,雖當場將傷口的血擠了些出來,但手指頭還是腫了近一個星期纔好。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第3張

廢品收購站老闆告訴記者,"佛山抓得很嚴,只要發現有一個輸液瓶就罰10萬,一般人都不敢做。"

佛山暗訪

高明區一廢品店老闆說,佛山對醫療廢品回收有嚴格禁令,做這行要和領導關係好

“輸液瓶回收有兩種價格,裏面有水的4000元一噸,將水放掉的話,每噸4800元回收”

揭西縣僻靜的深山老林裏出現的大堆醫療垃圾,這些醫療垃圾到底來自哪裏?新快報記者在佛山暗訪發現,有收購站以4000元到4800元一噸的價錢從醫院回收輸液瓶,該廢品收購站老闆稱因與醫院領導熟,醫院才願意將醫療廢品賣給收購站。

在填埋中心截收廢品

佛山市的垃圾處理點選址在高明區明城鎮苗村一個山坳裏,這裏原是佛山市生活垃圾填埋中心,2008年以後增加醫療垃圾處理。

自從苗村設立生活垃圾填埋中心後,就有些外地人來到這裏“揀垃圾”爲生。一些人還填埋中心旁邊另外“開闢”了垃圾處理點,通過截收其他廢品來盈利。來自四川的吳鴻耀就是其中一個,在新快報記者剛抵達苗村時,他就湊上來要與記者做生意。

記者以某醫院行政主管的身份跟他攀談起來,吳鴻耀立即表示是否有醫療廢品,他照單全收。“輸液瓶、針管那些,你們丟棄的,包括包裝的紙皮,我全部都要了。”吳鴻耀說。

“針管你就不怕有病菌嗎?”記者問道。

“不怕的,我們做這個很專業的,這一帶我做了最久,已經有10年了。”吳鴻耀說。可是當記者問道他收醫療廢品後的用途,吳鴻耀則不願透露,只稱自己有獨特的處理方法。

不過,或許是看到記者是個新客戶,吳鴻耀最後透露,自己也是將醫療廢品賣給廢品回收站,他很“自豪”地稱,因爲他在這一行做久了,附近許多廢品店都賣他面子,所以只要是他賣過去的廢品,廢品站都給予高價回收。

那麼,到底有哪些廢品站參與醫療廢品回收呢?吳鴻耀只透露了一個地址:高明區人民醫院更合分院對面的廢品回收站。至於另外幾間廢品站,吳鴻耀則稱以“商業祕密”爲由不肯透露。

神祕廢品站大狗看門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高明區更合鎮的高明區人民醫院更合分院(下稱“更合醫院”)對面,一間不起眼的平房在路邊,平房外用低矮的指示牌寫着“廢品回收站”。記者走近看到,一名中年婦女正將自己收來的瓶瓶罐罐賣給回收站,記者簡單環視了一圈發現,表面上來看該廢品站門口堆放着易拉罐、塑料製品和玻璃瓶的生活垃圾,跟普通的廢品回收站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旁邊有間藍色鐵皮瓦圍蔽的“倉庫”顯得比較神祕,“倉庫”門口還有一條大狗看守,普通人只要一靠近大門狗就大聲狂吠。

看到記者上門談生意,而且是醫療廢品的生意,店主陳先生先是警惕地盯着記者,不過一段時間的交談後,陳先生逐漸放鬆了對記者的警惕,他表示雖然佛山市對醫療廢品回收有嚴格的禁令,但自己跟醫院領導關係好,所以能夠做這一行的生意。“佛山抓得很嚴,只要發現有一個輸液瓶就罰10萬元,一般人都不敢做的。”陳先生說,隨後陳先生並且將記者帶入“戒備森嚴”的倉庫。記者環視一下該倉庫,倉庫內各種生活廢品成堆,雜亂無序地堆放着,唯獨有一堆廢品堆放整齊,而且已經打包整齊,明顯與其他廢品區別開來。

要聯繫好下家才能收貨

陳先生帶着記者繞過其他廢品堆,來到打包整齊的廢品前,從裏面掏出一個輸液瓶對記者說:“輸液瓶回收有兩種價格,如果裏面還有水的話,就4000元一噸,如果醫院能分好類,將水放掉的話,價格更貴一些,每噸4800元回收。”陳先生仔細介紹着醫療廢品回收的價格,除了輸液瓶外,陳先生還指着旁邊一個塑料袋稱,裏面的是病人用過的痰盅,尿盅,因爲這些也是塑料製品,所以也能回收,回收價格也參照輸液瓶的價格。不過由於已經打包整齊,無法將樣品取出來,但從縫隙和形狀和辨認出其中一個是尿盅。而對於輸液管和針頭,陳先生坦言“不好賣,不敢存貨。”一定要聯繫好下家時才能收貨,而且收到貨就要馬上運走,不能在廢品站停留太長時間。

“這些都是對面更合醫院收過來的,這裏廢品店這麼多,爲什麼他們(醫院)願意賣給我,那是因爲我跟他們醫院的領導熟,這醫院的醫療廢品都是我包了的。”陳先生毫不忌諱地說,之所以在醫院對面開店,就是因爲收醫院的廢品方便。

■醫院現場

“感染性廢物”裝進黃色專用袋輸液瓶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5月16日下午,新快報記者來到佛山市中醫院暗訪,在該院輸液量最大的門診輸液大廳,記者發現位於衛生間的角落放置了5個垃圾箱或投放口。在一個三合一垃圾箱上,分出了三種垃圾分類投放口,其中一個標識爲“生活垃圾”,另外兩個投放口貼着黃色,帶有醫療廢物標誌,分別標識爲“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而在三合一垃圾箱旁邊,還有兩個獨立的垃圾箱,箱口標識爲“玻璃瓶”和“塑料袋(瓶)”。

在輸液大廳,每當有病人輸液完畢後,護士會將輸液袋(瓶)與附帶針頭的輸液管分離,針頭連帶輸液管會被放入“損傷性廢物”箱,而輸液袋(瓶),則會根據其材質,分別投入“玻璃瓶”和“塑料袋(瓶)”垃圾箱中。

當清潔工清理上述垃圾箱時,記者發現“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由黃色的醫療廢物專用袋存放,而“玻璃瓶”和“塑料袋(瓶)”則用普通的黑色垃圾袋存放。清潔工表示,黃色醫療廢物專用袋中的垃圾,將被運到醫院的醫療廢物暫存點,最後由專車接走銷燬。而黑色垃圾袋中的“玻璃瓶”和“塑料袋(瓶)”,運走後是被銷燬,還是被出售,她並不清楚。

■填埋中心

輸液瓶經高溫蒸餾後填埋

在採訪中,據在該中心負責處理醫療垃圾的員工阿杰(化名)介紹,負責醫療垃圾處理的總共是四五個人,而且醫療垃圾處理站是整個垃圾填埋中心最核心的地方,除了負責處理的人外,其他人都不能進入。

阿杰說,在2010年之前,醫療垃圾採用焚燒的方式來處理,但是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的氣體,而且處理成本比較高。2010年以後,新建了幾條垃圾處理線,採用高溫蒸餾的方式來處理醫療垃圾,所有的醫療垃圾進入處理站後,會被送到一個蒸餾室,然後蒸餾室產生900度以上的高溫,將輸液瓶等塑料製品融化後,拉去填埋。這種處理方法一來不會產生有毒氣體,另外高溫除了可以融化塑料製品,也可以殺菌消毒。除此之外,高溫蒸餾以後的輸液瓶體積,只剩下原來的百分之一不到,填埋的話佔地面積很小。

對於有無人從中將醫療垃圾私下拿出去賣?阿杰表示絕無可能,“運垃圾的車都是密封,過來直接到核心的醫療垃圾處理點處理,醫療垃圾帶有病菌,馬虎不得的,必須要高溫才能消毒,流出去的話一旦被發現,後果很嚴重的。”阿杰說。

■專家說法

未受污染的輸液瓶可否回收還沒有細則

根據我國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廣東省環保系統一位相關人士昨表示,醫療廢物中帶有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的廢物對環境影響很大,相關部門要求必須對此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允許未經處理流入社會。“具體的做法是,由醫療單位和企業簽訂協議,由醫療單位收集後交由處理企業進行處理。”他表示,整個過程不允許出現差錯,醫療廢物裝進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密封后就不允許打開。

該人士強調:其中受污染的輸液瓶等塑料製品,打碎成“二料”,沒進行無害處理流入社會,擔心會造成病毒傳染。

不屬於感染性的醫療廢物是否可以用來買賣?該人士指出,在醫療廢物中,確實存在過期的,沒有用過的,沒有和病人接觸過的醫療用品,這些是可以按照一般固體廢物進行處置的。

此外,對於未受污染的輸液瓶是否可以回收利用?該負責人指出,其實國內外都已有回收利用輸液瓶的技術,但是衛生部門與環保部門還沒有對此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第4張

4月13日,一名普寧市人民醫院的女護工正從標有"醫療廢物"的袋裏揀出玻璃藥瓶
醫療垃圾調查:廢玻璃瓶裝新藥可賣至全國嗎 第5張

玻璃藥瓶跟標有"醫療廢物"的黃色紙箱放在一起

普寧暗訪

●記者暗訪普寧市人民醫院,發現醫療垃圾有人開着貨車上門收購

●藥瓶按個算,瓶蓋按斤稱,由這家三甲醫院大量流入到廢品收購站

山上讓人觸目驚心的醫療垃圾,其來源直指佛山。經過連續多日的暗訪,記者發現不僅有省內外的醫療垃圾流入揭陽本地,而且當地的醫院也有大量醫療垃圾流入廢品回收市場,這其中包括了廣東省首家縣級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普寧市人民醫院。雖然醫院的護工按照玻璃藥瓶、輸液袋進行了簡單分類,但是整個分類過程中摻雜了針筒等國家明令禁止的醫療廢物。

第一次暗訪

“醫療廢物”袋揀出玻璃藥瓶

4月13日上午,普寧市人民醫院門前車水馬龍,停車場停滿了車輛,而患者和家屬則擠滿了各個科室。在醫院綜合樓背後的醫療廢棄物儲存室門前,也有另一番忙碌的景象:三名穿着護工服,戴着手套和口罩的女護工正在忙着挑揀和裝裹玻璃藥瓶。

記者看到,一名30多歲的女護工,從幾個標有“醫療廢物”的黃色塑料袋裏,揀出一個個玻璃藥瓶,再放入一個編織袋裏。散落地上的幾個玻璃藥瓶,藥品標籤有些破損,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到“脂肪乳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等字樣,有的瓶內還殘留有黃色的液體。

醫療廢棄物儲存室的牆角下,則放着幾個打包嚴實的黃色紙箱,紙箱上標有“醫療廢物”的字樣和相關警示標誌。除此之外,十來平方米大的醫療廢棄物儲存室裏面空空如也。

另外兩名年輕的護工則坐在小凳上整理一堆容量較小的玻璃藥瓶。用剪刀剪下橡膠蓋子之後,扔到一個塑料盆裏。接着將藥瓶裏殘餘的藥液倒出來,放到身邊的塑料筐裏。積滿一塑料筐後,就將瓶子整齊地裝進放在地上的編織袋裏,而橡膠蓋子則直接用標有“醫療廢物”的黃色塑料袋子打包。

2

玻璃藥瓶每個可賣1毛5

在醫療廢棄物儲存室前面的小院子裏,幾十個裝滿玻璃藥瓶的編織袋堆積在一起。

“大姐,這些瓶子賣不賣的?”記者以收廢品的名義向一名年輕的女護工打聽。

“不賣的話,我們幹嗎要挑揀出來?”這名30多歲、講普通話的女護工反問道。

接着,她告訴記者,玻璃藥瓶以個數來計價,每個0.15元;橡膠瓶蓋按斤論價,每斤1.4元。

記者詢問玻璃藥瓶的來源,這名女護工撇撇嘴說,這些玻璃藥瓶都是醫院各個科室遺棄的,因爲她們是負責清潔衛生的護工,可以從醫療垃圾中挑揀出這些玻璃藥瓶。

“醫院允許你們賣這些藥瓶嗎?”記者又問。

“這些都是已經用過的藥瓶,誰還管那麼多?我們一直都是這樣乾的。”女護工不以爲然地說,只要跟護士長等科室領導打了招呼,自己就可以去挑揀。

趁護工離開,記者扒開編織袋,發現裏面的玻璃藥瓶上面的標籤已經被水浸泡過,模糊不清。有些藥瓶內殘留着黃色的藥液,一股藥水發酵後的異味撲面而來。

3

裝好貨後當即掏錢給護工

中午時分,一輛車牌號爲粵VT3067的小貨車徑直開到醫院的醫療廢物儲存室前,走下一名中年男子,該男子喚來另一名年輕男子後,兩人一起將堆在醫療廢棄物儲存室前的編織袋往車上裝。

搬完十來袋玻璃藥瓶後,中年男子到水龍頭前洗了洗手,從褲袋裏掏出一疊鈔票,抽出幾張給之前跟記者接觸過的那名女護工。收了錢之後,那名女護工打開貨車駕駛室,取出一疊空的編織袋,徑直走開。繼續搬了十多袋後,中年男子又停下洗手並掏錢給在一旁等候的老年女護工。

此時,一名中年女護工趕到,跟中年男子打了聲招呼後,直接在醫療廢品中轉站門口拉了一輛手推車,進入綜合樓後門,分兩次從一樓的樓梯底下拖出5袋裝滿硬物的編織袋送到貨車前面,發出“哐當”的撞擊聲,同樣,中年男子將其搬上車後,也掏了錢給這名女護工。最後,中年男子還將地上幾袋標有“醫療廢物”的黃色塑料袋也搬上車。

4

貨車將醫療垃圾卸貨在廢品站

記者驅車尾隨在這輛粵VT3067的貨車後面。貨車出了醫院後,來到普寧市324國道池尾收費站附近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停了下來,並打開車廂門開始卸貨,整個卸貨過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記者看到,這家廢品收購站臨時搭建在路邊,沒有任何招牌。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所看到的這個玻璃廢品收購站,裏裏外外堆放的,無一例外,全都是輸液瓶或者藥瓶這些醫用玻璃製品,有些瓶子裏,甚至有未用完的藥物。整個廢品站異常邋遢,由於不通風,站內衛生條件又十分惡劣,不少瓶子堆上都長了黴。

第二次暗訪

1記者打聽回收護工說已被承包

4月14日,記者再次來到普寧市人民醫院。在醫療廢物儲存室前,兩名穿着便裝的青年婦女在清洗和打包一次性的塑料輸液瓶。她們腳上穿着長筒雨鞋,只戴着橡膠手套,沒有戴口罩。其中一名年輕的女工負責用小型的裁紙刀將輸液瓶劃開,倒出裏面殘留的藥液後,扔到身邊的一個紅色塑料筐裏。另一名年長的女工則負責將塑料筐裏的輸液瓶裝進編織袋裏。

護工面前,放着大量輸液瓶,上面印着“氯化鈉注射液”、“甘草酸注射液”等藥名,有些還貼着手寫的標籤,標籤上打印着相關的科室、病牀號和日期及患者姓名等信息。記者注意到,裏面混雜着不少輸液管,部分殘存着暗黃色的液體。

“你們這些塑料瓶還要不要的?”記者向一名年輕的女工打聽。

“這些都有人收購的。”該女工告訴記者,輸液瓶清洗打包後,有人會上門當廢品回收,可以按其重量賣錢。

記者以欲回收塑料瓶爲由向這名女工打聽價格,她搖頭了。這時,另一名女工告訴記者,醫院的所有塑料輸液瓶已經被廢品收購站訂購了,簽了一年的合同,年底纔到期,所以不能賣給別人。她也拒絕透露其價格。記者看到,在醫療廢物儲存室後面的鐵棚裏和綜合樓的後牆邊上,已經堆滿了一袋袋編織袋。

2

廢品站的輸液瓶堆成小山

4月14日下午2時30分左右,一輛粵VS2112的貨車直接開到了普寧市人民醫院的醫療廢物中轉站,走下三名中年男子,將堆積在綜合樓後面和中轉站的編織袋搬上車,整個裝貨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車廂頂部超高了兩米多,纔開始蓋上帆布並用繩子捆綁。

隨後,這輛貨車直接往揭西里湖鎮方向奔去。記者驅車一路跟蹤,這輛貨車最後開到裏湖鎮中學附近的一家塑料廢品收購站停了下來,從下午6時左右等到晚上9時,依然不見有人卸貨。次日中午,記者再次到該塑料廢品收購站時,發現粵VS2112的貨車已經卸貨,編織袋堆放成小山似的,傾倒出來的輸液瓶散落在地,混雜着一些針筒。該收購站裏面堆積了成包的編織袋,沒有招牌,當時只有一位老人家在看守。

舊瓶裝新藥:氨基酸網上銷

流入食企

●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把經過簡單清洗和消毒後的玻璃藥瓶用來灌裝保健食品

●工廠老闆莊義浩說,主要代加工各類保健食品,其中就包括廣州弘承持信貿易有限公司

連續數日,記者蹲守從普寧人民醫院流入廢品收購站的玻璃藥瓶,記者驚訝地發現這些玻璃藥瓶,居然流入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經過簡單清洗和消毒後,用來灌裝氨基酸口服液等保健食品,而該保健食品通過網絡銷售流入市場。

1

藥瓶進入收購站後分類賣出

車牌爲粵VT3067的貨車從普寧人民醫院拉走醫療垃圾後,直接送到324國道池尾收費站附近的廢品收購站。

4月15日,記者進入這家收購站看到,裏面密密麻麻堆滿回收來的玻璃藥瓶,一股刺鼻的發黴藥瓶充斥其中,有些玻璃藥瓶的標籤已經脫落,從一些藥瓶破損的標籤上,可以看到“脂肪乳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等藥名的字樣,刻度標明是“250”。

收購站老闆告訴記者,只回收玻璃藥瓶,收來的藥瓶分三種:一種是大瓶,打成玻璃碎片後當做廢料賣到玻璃廠;第二種是小瓶,只有大拇指般粗,不用打碎,可以直接當做玻璃廢料賣;第三種是中瓶,即容量250ml的,則直接轉手賣出去,有人專門上門收購,但他拒絕透露別人收購後的用途。

隨後記者在該廢品收購站內發現了普寧人民醫院流出來的容量250ml玻璃藥瓶,打包後整齊地堆在一邊並蓋上帆布。廢品站老闆明確地告訴記者,這些瓶子已被訂購,正在等訂購的廠家上門收貨。

2

保健品廠從廢品站運走玻璃藥瓶

隨後幾天,記者一直在該廢品收購站蹲守。4月21日下午,一輛粵VS2964牌照的大貨車進入記者的視線。這輛大貨車直接倒車進入該廢品收購站並開始裝貨。記者靠近觀察,發現搬運工往車廂裏裝的貨,是一包包裝滿玻璃瓶子的編織袋。

過了將近一個小時後,裝滿貨的大貨車進入普寧市燎原鎮後,在燎原加油站對面,即烏墩洋一橋附近,轉進一條臭水溝旁邊坑坑窪窪的村道,開進一間藍色鐵門的小工廠,廠門寫着“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鐵門緊閉。貨車停在工廠後院裏卸貨,搬運工從車廂內搬下一包包裝滿玻璃瓶子的編織袋。

記者從外圍繞該工廠轉了一圈,發現該工廠的規模並不大,佔地幾百平方米,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小作坊。

3

工人清洗藥瓶重新貼標籤

4月22日,記者假裝借用廁所,進入該工廠的後院,發現前一天卸下來的編織袋,一袋袋整齊地堆在牆邊。繞過後院,有一間簡陋的平房,裏面坐着幾名年輕男子,正在整理一些透明玻璃瓶子。而在房間的另一邊,幾名工人正在清洗一大堆泡在水池裏的玻璃瓶子。

工人先用鋼絲球將瓶子外面貼的標籤除去,再用洗潔精和毛刷清洗瓶子的內部。清洗乾淨的瓶子被整齊地放入塑料筐內。其中有少部分的藥瓶標籤還沒完全清除,殘破的標籤紙上依稀可以看到“注射液”等字樣。

從這個房間旁邊的小門,可以進入到另一個房間,三人圍坐在一臺類似清洗機器旁,從一頭將瓶子塞進去,用不了十幾秒,瓶子就會從另一頭出來。當記者正想進入一探究竟時,卻被裏面出來的一名男子趕出來。記者留意到,該房間的牆壁上標着“生產車間,閒人勿進”的紅色大字,但是從裏面走出來的工人,沒有穿潔淨的白色隔離衣,也沒有戴帽子,都是普通的便裝。

4

“生產車間是商業祕密”

5月10日,記者以採購商的名義進入普寧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工廠的老闆名叫莊義浩。據他介紹,工廠主要代加工各類保健食品,以氨基酸等口服液爲主。250毫升規格的口服液,是替弘承持信貿易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代加工,主要有“弘信牌天麻氨基酸”和“蛹蟲草氨基酸營養飲品””兩種口服液。

“像這種250毫升規格的氨基酸,每天可以生產兩萬瓶。”莊義浩說,灌裝後的產品,需要一週左右的沉澱。只要當天下訂單,他可以在7天內發貨。“你們不用擔心我的生產能力,要多少就能生產多少。”莊義浩說,可以從他的工廠直接拿貨,不用通過保健食品公司。

其間,記者多次提出要參觀其生產車間,但莊義浩均以“生產車間是商業祕密”爲由拒絕。而後記者以電話爲由走出辦公室,邊打電話邊往生產車間的方向走,但還沒靠近生產車間的過道,莊義浩立即就從辦公室出來,大聲說:“車間那邊你不能去”。

保健品公司總部在廣州

產品通過網絡銷往全國

記者從“弘信牌天麻氨基酸”和“蛹蟲草氨基酸營養飲品””的外包裝上看到,這兩種產品均由廣州弘城持信貿易有限公司出品。隨後記者通過網絡查詢到該公司的客服熱線,接通後接線員明確告訴記者,該公司總部在廣州白雲區,但是產品都是通過網絡銷售,只接受網絡和電話訂單,公司並沒有展廳,所以謝絕客戶上門參觀。

記者發現有一家名爲廣州弘承持信貿易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的企業在網絡上銷售“蛹蟲草氨基酸營養飲品”和“弘信牌天麻氨基酸”。5月10日,記者找到這家位於普寧市流沙池尾新春路12棟的公司。該公司的招商經理陳小姐證實了這兩種產品均是廣州弘承持信貿易有限公司出品,均由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

據陳小姐介紹,以“弘信牌”爲商標的保健品有幾十種,其中有好幾種都是由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陳小姐說,一個春節,僅僅普寧流沙這個銷售點就發貨18萬到21萬瓶。

對比

保健罐和藥瓶外觀一樣

爲了證明其產品的合法,陳小姐還向記者提供了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的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食品衛生許可證等證照的複印件。記者從這些證照的複印件上發現,普寧市美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莊義浩。其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有效期是2009年5月27日至2013年5月26日,許可的範圍是:藥食同源食品生產銷售。記者從廣州弘承持信貿易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取得規格爲250毫升的“蛹蟲草氨基酸營養飲品”產品後,拆開包裝盒,發現瓶子與廢品收購站收購的玻璃藥瓶外觀一樣,連底端的浮雕都一模一樣,只是多了一個類似於量杯一樣的塑料蓋和“弘信牌蛹蟲草氨基酸”等字樣的標籤。而廢品收購站的玻璃藥瓶上,寫着“氨基酸注射液”等字樣和藥廠的名字。

針筒粉碎後每噸可賣8400元

垃圾暴利

●每天至少有六七百噸塑料廢品流入普寧裏湖鎮,近一成是醫療垃圾

●收廢品的詹某介紹,分揀原始醫療垃圾一本萬利,而且不用愁銷路

裏湖鎮,普寧市西北部的一個省級中心鎮,省道238線橫穿該鎮,連接普寧流沙和揭西。據在裏湖鎮從事塑料廢品回收行業將近20年的業內人士透露,裏湖鎮是廣東省兩大塑料廢品回收集散地之一,全鎮有兩百多家塑料廢品收購站,每天至少有六七百噸的塑料廢品通過各種途徑流入裏湖的各家廢品收購站,經過簡單分類和打碎之後,銷往全國各地。

1

塑料廢品回收中轉站

驅車沿着省道238從流沙往裏湖方向走,一進入裏湖境內,只見省道兩邊的商鋪大多都是門口堆着各類編織袋,上前打聽,編織袋內基本上都是各種已打成碎片的塑料廢品,這其中以生活塑料品爲主,包括了礦泉水瓶、水桶、洗潔精瓶等等。步入各村莊的居民區,隨處可見堆滿了各類塑料廢品的收購站和倉庫。

在裏湖鎮經營塑料廢品收購站將近20年的詹先生說,“裏湖的塑料加工廠並不多,但塑料廢品收購站不少,相當於一箇中轉站。“據瞭解,塑料回收是裏湖鎮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整個裏湖鎮大大小小塑料廢品收購站有200多家,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

“我們將回收塑料廢品簡單處理後,再銷往潮汕地區、省內其他城市乃至外省等地。”詹先生說,裏湖的廢品收購站做的基本上都是轉手生意,全國各地都有塑料廠來裏湖進貨,有些熟客只需要一個電話打過來,裏湖的收購站就會給對方發貨。

2

醫療垃圾不用愁銷路

據詹先生透露,有人綜合裏湖境內各家地磅站的信息後,粗略估計平均每天有六七百噸塑料廢品流入裏湖的各家廢品收購站。“高峯期上千噸都有可能,而針筒、輸液瓶等醫療垃圾,佔了將近一成。”詹先生說,醫療垃圾只佔其中一成,是因爲貨源不如其他塑料廢品充足,“所以只要能搞到醫療垃圾,在裏湖不用愁銷路,自然會有人上門來收”。

詹先生說,流入裏湖鎮的醫療垃圾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是將外地的醫療垃圾運到附近山上來分揀;第二是來自深圳、惠州、佛山等地,甚至是外省等地方已分揀好的醫療垃圾;第三是從周邊的部分醫院和拾荒者手中回收。

詹先生提起,去年底,就有裏湖本地人從外地運來醫療垃圾到附近梅林鎮的山上,分揀出針筒、輸液瓶等塑料廢品後,轉手賣給裏湖各家廢品收購站;今年初,詹先生的朋友從附近佔隴鎮的下架山買來大量已分揀好的針筒和輸液瓶等醫療垃圾,都賺了不少錢。

4月11日,在詹先生的廢品收購站,其從角落處打開數包編織袋展示給記者看,裏面全是拔掉針頭的針筒,已經經過清洗,而在旁邊的一個桶裏,記者甚至發現了一些剛剛被分揀出來,未清洗還帶着血跡的針筒。

3

分揀醫療垃圾一本萬利

據詹先生透露,幾年前他曾經“承包”了普寧市人民醫院和普寧華僑醫院的醫療垃圾。他說,分揀原始的醫療垃圾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聽去過外地收購醫療垃圾的人說,不管開去的貨車有多大,只需給對方5000元就可以拉走一整車的醫療垃圾。”詹先生算了一筆賬:5000元加上運費,平攤下來,每噸原始醫療垃圾的收購費用只需幾百元。正常情況下,在未分揀的醫療垃圾中,針筒、輸液瓶、輸液袋等塑料廢品佔了將近一半,還有三成是輸液管,金屬和玻璃等其他廢品佔不到一成,剩下一成是泥沙、廢紙屑等不能回收的垃圾。

而分揀出來的針筒賣給廢品收購站,每噸是6000元左右,輸液瓶(袋)每噸將近7000元,輸液管每噸是6000元以上。“就只算針筒、輸液瓶和輸液管這三大塊,平均每噸醫療垃圾至少可分揀出價值5000多元的塑料廢品。而分揀出來的其他廢品也是可以賣錢的,用來抵消分揀的工錢,綽綽有餘。”詹先生說。

“流入裏湖鎮的醫療垃圾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是將外地的醫療垃圾運到附近山上來分揀;第二是來自深圳、惠州、佛山等地,甚至是外省等地方已分揀好的醫療垃圾;第三是從周邊的部分醫院和拾荒者手中回收。

4

輸液瓶打碎後高價轉賣

據詹先生介紹,針筒,輸液瓶等已分類的醫療垃圾,跟其他塑料廢品一樣,都是打成碎片後轉手賣出去。其中針筒被粉碎後,除去內塞等雜質後,每噸可以賣到8400多元;輸液瓶打成碎片後,每噸將近8000元。“有時輸液瓶裏面也會混有部分針筒,在打碎時都要挑揀出來。”

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裏湖中學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即從普寧市人民醫院回收輸液瓶的收購站),以購買塑料廢品的名義進入裏面,親眼目睹了醫療垃圾變成塑料廢品的過程。該廢品是一棟臨時搭設的平房,佔地約兩百多平方米,位於居民區內的一個三岔口路。院子裏各種各樣的塑料廢品堆積成山,屋子裏則堆滿了大包小包的編織袋品。

在屋子的最裏面,有兩部塑料切割機,幾名工人正在往切割機的漏斗裏倒塑料輸液瓶,地上還散落着一些針筒。在機器震耳的轟鳴聲中,輸液瓶變成白花花的碎片從出口傾瀉而下,流入旁邊的水池裏,一名小夥子正在用籬笆攪動水池裏的塑料碎片,將其簡單清洗後撈出來瀝乾並裝入編織袋裏。“這種就是用輸液瓶打出來的,一噸7900元。”該收購站的老闆娘自稱是阿嬋,她向記者介紹各種塑料碎片的價格,並明確告訴是用哪種廢品打出來的。

多家廢品收購站收醫療垃圾

類似於阿嬋這種家庭作坊式的廢品收購站,在裏湖鎮並不少見。只要是晴天,在裏湖鎮的各條村的大街小巷內,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路邊的空地上曬各種各樣的塑料碎片。

記者對裏湖鎮的這些家庭作坊式的廢品收購站進行摸查,發現大多數都有涉嫌回收針筒、輸液瓶等醫療垃圾。而且這些醫療垃圾被明確分成塑料廢品的其中一個品種。

“你們這裏有針筒賣嗎?”4月16日,記者在裏湖中學附近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內打聽,該收購站的老闆隨即從裏屋角落裏堆放的幾包編織袋中,掏出幾個沒有針頭的針筒給記者看“貨”。隨後,記者在該廢品收購站內,發現一個水池裏,漂浮着一些針筒和輸液瓶,池水已經變成了黃褐色。

“現在沒有加工好的現貨。”這名老闆說,只要報上所需的數量,他就會去惠州找貨源並組織工人進行加工,而且保證都用針筒來打成塑料碎片,不會摻雜其他塑料廢品。

醫療垃圾變身“塑料添加劑”

澄海尋蹤

●因其質量較好,摻和到其他塑料碎片中,可做成色澤光亮的“二料”

●“二料”價格較生料便宜1000多元,用來做玩具,利潤空間很大

“二料”,玩具行業類的術語,指的是用回收廢塑料加工玩具。經過廢品收購站加工後,塑料類的醫療垃圾最終與其他塑料廢品一樣,都流入了塑料加工行業的“二料”市場。記者順藤摸瓜,跟蹤到一“二料”老闆從普寧裏湖收貨後運到汕頭市澄海區的整個過程。在澄海的“二料”作坊裏,塑料類的醫療垃圾由於其原料較好且透明狀,可以摻雜其他“二料”中,重新融化後,可以增加“二料”光澤。

“因爲輸液瓶和針筒都是透明的,而且是用上等的原生料做出來的,質量較好,所以將其摻合到其他塑料碎片後,可以做成色澤較爲光亮的‘二料’,這個過程用行話來講就是‘提亮’(即增加其光澤)。”

--“肥仔”

1

“二料”主要賣給周邊玩具廠

記者在裏湖的採訪中,只要是做塑料廢品收購生意的,都向記者提到了綽號爲“肥仔”的澄海人及其幾兄弟。因爲“肥仔”幾兄弟,隔三差五就會到裏湖收購包括醫療垃圾在內的各種塑料廢品碎片。由於“肥仔”收購時從不拖欠貨款,受到了各家廢品收購站的歡迎。

經過多日的蹲守,4月27下午,在普寧市裏湖中學附近,“肥仔”終於開着一輛車牌爲粵DS2090的大貨車進入記者的視線內。雖然下着大雨,但並不妨礙他進貨。晚上7時許,“肥仔”終於滿載而歸。

隨後,記者驅車從裏湖一路跟蹤“肥仔”的貨車,最後發現他將車開到澄海蓮上鎮永新鄉洋心工業區內的一家作坊內。4月28日,記者以裏湖廢品收購站老闆的介紹爲由,通過電話聯繫取得“肥仔”的信任後,以玩具廠原料採購員身份進入到他經營的作坊內探訪。見到有生意上門,加上又是“熟人”介紹,“肥仔”熱情招呼,請記者到作坊內看貨。

“肥仔”自稱姓餘,經營“二料”已有十多年,對這一行非常熟悉。他經營作坊佔地約1000平方米,分成兩大區間,左邊的車間一臺塑料粉碎機和一臺塑料切粒機,另一側用來做倉庫。倉庫後面還隔開一部分提供給其侄子安裝一臺注塑機用來生產各種塑料玩具的配件。

“這些‘二料’主要是賣給周邊的玩具加工廠。”“肥仔”說,他作坊內各種“二料”齊全,而且經過他的再次精細加工,基本的可以當原生料來使用。目前他每個月的銷量在80噸左右。而他所進購的貨,超過一半來自普寧裏湖。

2

提亮的“二料”要貴1000多元

記者看到,倉庫裏堆滿了幾百包各種各樣的塑料碎片和“二料”,其中就有幾十包用輸液瓶打出來的塑料碎片,其中還混有一些依稀可以看到刻度的塑料碎片。“這個也是針筒(輸液瓶)那些的?”記者問。肥仔很肯定地回答:“對!這些就是用輸液瓶打出來的,你買回去是無法直接上注塑機。”見到記者對塑料輸液瓶碎片有興趣,“肥仔”介紹說,輸液瓶打出來的碎片比較薄,注塑機用不了。因此,在澄海各家“二料”作坊,一般不會單賣塑料輸液瓶碎片。此外,因爲輸液瓶和針筒都是透明的,而且是用上等的原生料做出來的,質量較好,所以將其摻合到其他塑料碎片後,可以做成色澤較爲光亮的“二料”,這個過程用行話來講就是“提亮”(即增加其光澤)。

“肥仔”解釋說,普通“二料”重新融化後做成塑料玩具,其色澤肯定會比用原生料做出來的要差很多。但是用提亮過的“二料”可以做出色澤較爲光亮的玩具配件。“看起來跟用原生料做出來的差不多,重量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透光度會稍微差一些。”據“肥仔”透露,提亮後的“二料”價格跟提亮前相差將近1000多元。

“這是每噸8000多元的‘二料’。而這些是每噸9400多元的,比8000多元的看起來要靚很多吧?”“肥仔”進一步透露其中的奧祕:這兩種“二料”都是用同一種塑料碎片做成的,但後者是按一比一的比例摻合了輸液瓶碎片,做成“二料”後可以賣出9400多元的價格。“你說這樣還要不要加輸液瓶進去?肯定要加!”

據“肥仔”透露,針筒可以直接粉碎後當做“二料”。而一些檔次較差的塑料碎片,在做成“二料”時就沒有必要摻合輸液瓶碎片,因爲要將其“提亮”到滿意的程度,需要加入大量的輸液瓶碎片。“那樣做不划算,本身輸液瓶碎片的進貨價格都要8000元一噸,價格上沒有優勢。”

3

“二料”做玩具利潤很大

“肥仔”表示,他對塑料這一行很熟悉,只要將玩具的樣品拿來給他看,他就能找出適合的“二料”。5月12日,記者特意購買了一套檔次較高的“迷你投圈”塑料玩具,再次來到“肥仔”的二料作坊暗訪。

“這些投圈都是用原生料做的。”“肥仔”見到記者出示的玩具,拿起其中的幾個塑料圈說,“但是這些也可以用‘二料’來做,效果差不多的。只是其透光度會稍微差一些,但是沒關係,基本上外行的人看不出來。”

“肥仔”隨後從倉庫裏拿出一些綠色的顆粒狀“二料”跟其中的一個綠色塑料圈對比,可以看得出“二料”的顏色比塑料圈要暗淡很多。“顏色可以通過加輸液瓶碎片和色粉來調整。”“肥仔”說,用他所出示的這種綠色顆粒,再摻一些塑料瓶碎片進入做成“二料”後,每噸的價格在9000元左右。而目前原生料最便宜的每噸也要一萬多元,所以用“二料”來做玩具,利潤空間就大很多。

“用針筒和輸液瓶做出來的玩具,也能檢測過關。”“肥仔”說,玩具檢測時,主要是查產品的強度、化學物質等各項指標是否符合標準。而針筒和輸液瓶等醫療器械,按照國家規定都必須用上等的原料來製作,回收後做成的“二料”,各項指標都比較高,所以做成玩具後,也能檢測合格。“比那些回收了幾次黑色‘二料’還要好,那些都是用爛塑料的廢品做成的,可能會含有毒物質,味道也不好聞。”

“肥仔”也坦言,他也知道按照國家的規定,針筒等一次性的醫療器械使用後都必須集中銷燬,但是這些醫療垃圾都是“好料”,當做廢品回收可以賣出較高的價錢,所以大家都搶着去回收。

4

精加工的塑料碎片每噸加價1000元

記者詢問幾種塑料“二料”的價格,“肥仔”的報價均比裏湖同類型的塑料碎片要貴1000元左右。對此,“肥仔”並不否認,他坦言,做生意肯定要賺錢,而且他從裏湖進購的各種塑料碎片後,還需要進行再一次精加工後才能變成“二料”。

據他介紹,廢品收購站只是對塑料廢品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打碎,所以從裏湖進購的塑料碎片,邋邋遢遢且含有很多水分和雜質。水分主要是廢品收購站對塑料廢品進行初步打碎和清洗後,沒有曬乾或烘乾。雜質是其他類型的塑料碎片和頭髮、泥沙等。

因此,“二料”作坊從廢品收購站買來的塑料碎片,嚴格來講不能算是“二料”,因爲還不能直接提供給玩具加工廠使用。他必須將這些含有雜質的塑料碎片進行挑揀,接着再次碾碎,用藥水清洗乾淨後,再用機器甩乾和烘乾。幾道工序下來,才能做出乾淨、乾燥的“二料”。“每噸雖加價1000元,但扣除這個加工過程的損耗、水電費和人工費,我最多也只能賺幾百元。”

三無塑料玩具或含醫療垃圾成分

玩具生產

●多使用較差的“二料”,有刺鼻的甲醛味,產品不合格,廠家也不敢印廠名和廠址

●業內人士透露,不用出口檢測的玩具,基本上都會使用“二料”,反之則用原生料

我國法律明令禁止醫療垃圾迴流社會,必須按規定進行銷燬。因爲醫療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造成傳染性疾病,所含致病細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

而根據“肥仔”介紹,遍佈澄海大街小巷的“二料”作坊,加工出來的“二料”,基本上都是銷給周邊的玩具加工廠。而那些摻合了醫療垃圾的“二料”,也隨之流入到玩具加工廠。經過注塑機加工後,變成了一件件玩具配件,最終組裝成三無玩具流入到兒童手中。記者對這些玩具加工作坊進行暗訪時,發現其中也有使用摻合醫療垃圾的“二料”。

1

多家作坊銷售摻醫療垃圾“二料”

除了“肥仔”的作坊外,還有沒有其他作坊在製售摻雜醫療垃圾的“二料”?

5月14日,記者從231省道進入到蓮下鎮的工業區內瞭解,在上寨村路段的一家“二料”店,約30平方米的店鋪裏停放着一臺破舊的塑料粉碎機,角落裏堆放了十多包灰色的編織袋。店主是一名約30歲的青年男子,自稱姓施。當記者表示要購買一批“二料”時,施先生從裏屋拿出一把半透明的塑料顆粒,開價9600元一噸。

次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施先生的“二料”批發店,見到該店多了幾包白色編織袋。施先生解釋說,他的貨基本上都是通過倉庫直接發給客商,所以店裏不會存放太多的貨。隨後,他從白色編織袋中取出一小把“二料”給記者看。記者發現這些“二料”由白色非透明的塑料碎片組成,其中還摻雜了一些白色透明的塑料碎片。

“這些白色透明的料是不是輸液瓶?”記者直接問施先生。他先是笑着說:“可能是輸液瓶吧。”在接下來的閒聊中,他才承認,那些白色透明的料就是輸液瓶,還有其他透明的塑料瓶碎片。

隨後,記者轉入到蓮下鎮永新工業區,一家作坊的女主人明確地告訴記者,摻合在大白桶碎片中的白色透明料,就是打碎後的針筒和輸液瓶。“你不說誰知道這些就是輸液瓶?現在廢品站都不敢明目張膽收購針筒和輸液瓶了,所以量比較少。我們都只摻合在其他料中一起賣。”

2

"二料"是否摻醫療垃圾難分辨

據“肥仔”透露,加工出來的“二料”,基本上都是銷給周邊的玩具加工廠。5月16日,記者在“肥仔”的“二料”作坊,就目睹了一次出貨過程。

當天下午,當記者趕到的時候,見到“肥仔”正在忙着將一輛車牌爲粵DU0402的貨車倒進倉庫內。過了十來分鐘,一名搬運工騎着車冒雨趕到,脫了雨衣後在“肥仔”的指揮下,將堆放在倉庫內的一包包“二料”往車廂內搬。

“這些料是要送去哪裏?下這麼大的雨還能送貨出去?”記者見狀隨口問了一句。

“下大雨也沒事,很近的。”據“肥仔”透露,往貨車上裝的貨正是上次給記者看過的“二料”,即摻合了輸液瓶碎片做成的綠色顆粒,價格9400元的那種,共78包。

就在裝貨時,門口有輛標有“工商執法”字樣的小車經過,幾分鐘後又轉回來再次經過。對此“肥仔”並不以爲然,“現在出的貨是再生料,誰還看得出來?”

記者找藉口離開後,另一組記者在“肥仔”的作坊附近蹲守,發現標有“工商執法”的小車停到了“肥仔”的作坊門口,兩名穿着制服的執法人員進去後,很快又出來並將小車開走。隨後,“肥仔”開着上完貨的粵DU0204貨車從倉庫內出來,徑直開往工業區的深處。那片區域集中了好幾家沒有招牌的玩具加工作坊。

3

工廠只管加工不管原料成分

那麼,這些來源不同、只經過簡單處理加工成的“二料”是怎樣做成玩具的呢?在澄海,生產塑料玩具的小工廠一家挨着一家,而且大都沒有懸掛廠名。記者隨後對這些玩具加工作坊進行調查。

5月18日上午,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下窖村的阿元,約定到他的加工作坊“談生意”。一臺注塑機和一臺吹瓶機,再加上一間一百多平方米大的廠房,這就是阿元的全部家當。他沒有生產自己的產品,主要是代別人生產玩具配件。記者採訪時,他的兩部機器都在生產玩具配件,使用的均是原生料。

但是記者在阿元的作坊角落裏,發現有幾包“二料”,其中有一包摻合了各種白色透明的塑料碎片,其中有一些是輸液瓶碎片,有的碎片上面還可以看到類似針筒的刻度。阿元坦言,他只是幫客戶加工,原料由客戶提供,就算是客戶送來摻有醫療垃圾的“二料”,他也沒辦法。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蓮下的李厝宮村工業區內一家帶加工玩具配件的小作坊。老闆阿生在帶記者參觀其生產車間時,順便讓記者看了客戶放在他那裏的“二料”,其中一種是阿生自認爲質量不錯的“二料”,裏面也摻合輸液瓶等白色透明的塑料碎片。

據阿生透露,因爲原生料的價格浮動比較大,而“二料”則會出現質量不穩定的情況,所以他一直都是包工不包料,自然也無法控制客戶使用哪種原料。

據在澄海經營塑料原生料生意的林先生透露,不需要出口檢測的玩具產品,基本上都會使用“二料”,反之則要用原生料或檔次較高的“二料”,以便能檢測過關。而摻合了針筒和輸液瓶等醫療垃圾做成的“二料”,算是檔次較高的,而市場上賣的那些“三無”產品玩具,有的就用醫療垃圾來做的。

4

三無玩具多用比較差的“二料”

之前央視曾對澄海的玩具廠家使用含有醫療垃圾的“二料”生產玩具進行報道。報道中提到,在一些玩具生產廠裏,用多次回收的“二料”生產玩具,都有股刺鼻的甲醛味道。而甲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爲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公認的變態反應源。有研究表明,兒童對甲醛尤爲敏感,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引發白血病。

玩具生產廠工人也說,“有味的這種料就是有甲醛。因爲甲醛料結實,甲醛料做出來的產品結實耐用。”原來,多次回收使用的“二料”牢固度很差,在黏合過程中要使用到膠黏劑,而這就會釋放出甲醛等有害物質。

用“二料”加工生產出來的玩具,照樣可以進入玩具市場銷售。記者看到,部分商家仍在銷售一些沒有國家質檢部門頒發的3C安全認證標誌,甚至很多產品連廠址、廠名都沒有標註的三無產品。而我國對塑料玩具的生產、銷售環節有着明確規定,“必須經過最基礎安全3C認證,並標註認證標誌後,方可出廠、銷售”。

有商家向記者承認,三無產品玩具,很多都是使用比較差的“二料”。因爲不合格,所以大家都不敢印廠名和廠址。而且這類僞劣產品基本都是找人代加工的,“確實也沒有廠家和廠名可以印上去”。

這類玩具的質量無人敢保證,但是,最終卻流入到孩子們的手裏。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