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專業康復治療師幫您解惑

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專業康復治療師幫您解惑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導致中國居民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殘率和腦中風的病情本身、中風後康復緊密相關,而中風後康復狀況如同一根指揮棒直接左右致殘率的數值變動。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接受康復治療的腦中風患者僅爲11.5%,而腦卒中後康復治療的認知缺陷約爲35%(1)。因此,選擇科學的腦卒中康復治療尤爲重要。來自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的治療師長——桑賢明女士,特別爲大家梳理了,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常見誤區。

誤區一:中風患者元氣大傷,先臥牀修養一段時間才能接受康復

現代康復提倡早期康復理念,臨牀上發病一週內,有些患者在監護下甚至在ICU就已啓動康復治療方案,一般在生命體徵比較平穩的情況下,轉院到正規的康復中心開始系統康復。早期康復帶來的結果是,越快進入康復期,恢復得越好。

在霽達康復支持的康復醫學科就有這樣的早期康復患者。他在重症病房被限制活動,極度依賴他人。從ICU轉到康復醫學科時,已是發病後第三週。當時的臨牀團隊根據功能評估,立即拔除胃管和尿管,讓他能獨立進食和如廁;在設備監護下,幫助他克服體位性低血壓,在短時間內實現從仰臥位坐起,坐位到站起,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及早的康復也減少了臥牀風險,如壓瘡,關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等。

誤區二:日常生活能力全靠別人完成

一些患者罹患卒中之後,家屬認爲患者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要臥牀休息,以靜養爲主,於是更衣、刷牙、洗臉、進食、取物等都由別人完成。在德國康復模式中,即便是最爲優化的康復方案,也只佔治療重要性的50%,另外50%需要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保持主動性,持續性,激勵狀態。我們的醫療團隊在改變觀念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過心理疏導,定期宣教,情感支持,引導他們積極配合治療。不少患者從開始的被動,到後來變得越來越主動。

誤區三:不打好基礎,急於求成

有些家屬和患者很注重步行能力,認爲恢復行走,是卒中後恢復的最重要環節,所以往往着急着恢復行走能力。部分處於早期的患者,在其肌力低下,不能夠站立的時候,就被一邊一個家屬架着開始走路,並且很開心看到這樣的狀態。其實這種方式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患者或家屬自行地練習,造成的步態異常模式,這種異常非常難糾正。

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專業康復治療師幫您解惑

圖注:在治療師指導下,患者利用下肢康復機器(Lokomat)進行步態訓練

誤區四:早鍛鍊早恢復,過度練習

爲早點恢復,在康復過程中經常有患者急於求成,過度的練習,沒有在指導下遵循運動練習的原理進行合理的訓練。過量的練習,往往容易造成了一些損傷。例如過多的走路造成了足底的筋膜炎、膝關節疼痛,還有患者過多的練習手臂造成了張力升高,肩關節撞擊綜合徵、岡上肌肌腱炎。

之前接觸一位患者,在一段時間治療之後,上肢出現了少量活動,非常開心,就想通過更多的肌力訓練來增加上肢活動。他自行用彈力帶每天做很多屈肘抗阻訓練,結果卻導致了肱二頭肌張力升高,影響了治療進程。好在治療師及時發現了他加量運動的問題,耐心解釋了原因,幫助他了解運動訓練需要在正確指導下進行的道理。

誤區五:排斥言語、認知、作業治療,認爲病好了自然就會了

有些患者在醫生和治療師的評估之後,發現其存在言語、認知功能障礙,這時建議進行相關的治療。但有時候患者和家屬認爲言語訓練就是跟着治療師發聲音、讀單詞,認讀圖片,太簡單。又比如作業治療是教患者怎樣單手穿衣和繫鞋帶等一系列日常生活所需功能,也被認爲不需要教,等到病好了自然就能夠完成了。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因爲腦卒中之後的功能損傷是長期存在的,需要很長時間進行訓練才能恢復。

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專業康復治療師幫您解惑 第2張

圖注: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言語治療

誤區六:訓練結果不在日常生活中鞏固

有些患者遵從治療師的要求練習坐、站和轉移(從牀到椅子或輪椅或坐便器等),已經可以完成一些日常的活動(擦桌子、洗碗),醫生和治療師對其恢復效果也很滿意,認爲可以迴歸家庭了。但是部分患者回到日常生活中後,就開始懈怠,不再進行基礎練習,不將已學得的功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還依賴別人的幫忙,導致已經學會的功能慢慢減弱,達不到效果治療。

作者:桑賢明

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專業康復治療師幫您解惑 第3張

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治療師長

畢業於南通大學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曾任上海陽光康復中心康復治療部物理神經組組長,長期從事神經康復工作,在卒中後併發症預防、干預及治療方面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擅長卒中後的康復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傷病後運動功能障礙,結合運動訓練矯正異常步態及姿勢等。桑賢明曾先後赴上海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德國erClinic學習及交流。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