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飲食知識 > 飲食指南 >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上就是立冬節氣了,立冬節氣的時候有不少的傳統習俗,例如立冬吃餃子的習俗讓南方人很是不解,爲什麼立冬要吃餃子?

餃子之時

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曰“交”子之時。餃子諧音“jiaozi”同音的餃子就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很多地方都會在立冬節氣時來盤餃子。

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的陷逐漸多樣化,有芹菜、茴香、韭菜、豬肉、牛肉、鮁魚、三鮮等等。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飲食繼承

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第2張

吃餃補冬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年來的辛苦。

諺語云“立冬補冬,補嘴空”,不過南北生活差異之大,並非都會包製出美味可口的餃子,吃餃子補冬常見於北方,爲此還興出一句話叫“好吃不過餃子”來。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第3張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冬天裏,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

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第4張

馬上就是立冬節氣了,立冬節氣的時候有不少的傳統習俗,例如立冬吃餃子的習俗讓南方人很是不解,爲什麼立冬要吃餃子?

常見的餃子餡有哪些

韭菜餃子餡

食材:韭菜、鹽。

做法:

1、將韭菜洗淨並切末,放入盛器後加入鹽拌勻。

2、將作法1靜置20~30分鐘,等其略出鹽水汁後再將菜餡的水分稍微壓幹,加入鮮肉餡以順時鐘方向攪拌均勻即可。

三鮮餃子餡

食材:鮮肉、蝦仁、蔥、冬筍、鹽、味精、蛋清、生粉。

做法:

1、冬筍燙熟切粒,上過漿的蝦仁用生粉上漿;

2、上述食材與肉餡混合,加入調料拌勻即可。

白菜餡餃子

食材:白菜、豬肉、麪粉、雞蛋、鹽、豆油、花椒、醬油、拌餡料、老湯。

做法:

1、白菜洗淨,切碎,撒上食鹽,把水份沙出來,擠幹備用。

2、豬肉切成肉餡,加入蔥薑末,調料拌勻,加入白菜。

3、麪粉加一個雞蛋和水許鹽揉成稍硬光滑的麪糰,醒半小時,再揉光滑,揪成小劑子,擀成餃子皮。

4、包肉餡料,水開後煮至水開,再加些涼水,重複三次。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第5張

飲食指南
生活常識
生活禁忌
食材
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