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我國現有結核病診斷方法存侷限 技術待改進

我國現有結核病診斷方法存侷限 技術待改進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閲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全球傳染病中僅次於艾滋病的第二大“殺手”,結核病仍然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和27個耐多藥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發病人數僅次於印度,在全球位居第二。然而,多年來結核病防治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一直未能徹底解決,那就是如何早期、快速、準確地診斷結核病。

我國現有結核病診斷方法存侷限 技術待改進

近日,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第90期新觀點新學説學術沙龍上,針對上述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結核病一線臨牀診療、實驗室檢測、新型診斷技術研發領域的幾十位專家進行了討論,呼籲儘快解決這一臨牀現實問題。

傳統診斷方法會導致漏診

目前,結核病並未遠離人類。國家衞計委結核病防治策略組副組長、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姜世聞告訴記者,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2012年,全球新發現結核病患者860萬例,其中110萬例為結核病與艾滋病雙重感染者,估算有45萬例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有130萬例死亡。

據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及結核病研究室主任肖和平介紹,儘管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各國廣泛推行DOTS策略(中文譯為“直接督導短程化療”,該策略1995年開始在全球推廣,被認為是當今結核病診治和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在全程短程化療期內,一般為6個月,病人每一劑抗結核藥物均在醫務人員面視下服用),並不斷加大結核病防治工作力度,為此挽救了大量結核病患者的生命。但是,據估計,僅僅在2012年,全球就約有300萬例的結核病患者沒有被發現或報告,45萬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中,僅僅有9.7萬患者被發現。

“結核病的不充分發現,在很大程度上與結核病傳統診斷方法的侷限性有關,因此,研發和推廣新的結核病診斷試劑,尤其是快速診斷試劑,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貴州省結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長、貴州省防癆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雷世光認為。

結核病診斷技術研發思路須調整

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國內結核病傳統診斷方法的改進,以及新型診斷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結核病的早期、快速、準確診斷,仍然是擺在廣大結核病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同濟大學傳染病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鬍忠義説,“特別是塗陰及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早期診斷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更多的期待。”

在採訪中有專家們呼籲,有必要對現行結核病新型診斷技術的研發,以及推廣應用的研究策略和思路做出調整,儘快研發出快速、準確、簡便、價廉的新型結核病診斷技術並加以推廣應用。

“建議組建國家新型結核病診斷技術科研團隊,整合資源,儘可能避免各自為政和重複研究,統籌全國的力量集中攻關,儘快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快速、準確、靈敏的結核病診斷技術,更好地為結防工作服務。”雷世光説。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杜娟則認為,在結核病新型診斷技術不斷推出的情況下,仍然要高度重視塗片、培養等傳統診斷技術的應用,通過加強培訓和規範操作來提高檢出率;同時要加強傳統診斷技術的改良探討和研究,力爭研發出適合廣大基層推廣應用的,快速、準確、靈敏、價廉的診斷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基層。

“建議加大應用免疫學技術防治結核病的研究力度;積極開展結核病分子生物學研究,為快速準確的耐多藥結核病診斷試劑和新型耐多藥結核病治療藥物的開發,提供方法學基礎。”胡忠義建議。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