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復旦科學家揭示抑鬱症與睡眠的腦調控機制

復旦科學家揭示抑鬱症與睡眠的腦調控機制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罹患抑鬱症何以通常伴有睡眠問題?由復旦大學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腦神經機制層面為這一問題給出答案。其研究結果顯示,外側眶額皮層,楔葉以及背側前額葉皮層等腦區,共同構成抑鬱問題與睡眠質量關係的腦神經環路基礎。這一研究有望為改善抑鬱症患者睡眠質量問題,甚至給治療抑鬱症帶來革命性突破

復旦科學家揭示抑鬱症與睡眠的腦調控機制

科研人員通過整合國際兩大腦影像資料庫——美國人腦連線組計劃以及英國生物銀行,對近萬名被試的影像行為大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睡眠質量較差人群的外側眶額皮層(負面情緒相關的腦功能區)、楔葉(自我相關的腦功能區)以及背側前額葉皮層(短時記憶相關的腦功能區)等腦區間的訊號同步性(功能連線)顯著升高;同時,這些神經環路在具有較高抑鬱症打分的人群中也呈現顯著升高的模式。正是這些同步性增強調製著抑鬱與睡眠間的關係。

對此,復旦大學類腦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對一種可能性進行了闡釋:這些腦區間的連線增強可能使得這組人群長期處於某些負面情緒中,進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