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王學浩: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外科主任、教授

王學浩: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外科主任、教授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王學浩是江蘇省自己培養的第一個衛生界院士,曾冒坐牢風險開展活體肝移植,開創中國大陸活體肝移植的歷史。

王學浩: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外科主任、教授

名家介紹

王學浩,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外科主任,江蘇省肝移植中心主任,衛生部活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微免分會移植免疫學組組長,江蘇省醫學會副會長等職。擅長肝移植和活體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肝癌的外科手術和現代綜合治療等。

名家語錄

只要看準方向,就要承擔風險、勇於進取,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堅定不移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2011年12月8日,中國工程院公佈當年院士增選結果,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學浩教授榜上有名。“他是我們江蘇省自己培養的第一個衛生界院士!”醫院領導驕傲地表示。可問起榮譽加身的感受,王學浩只是平淡而幽默地說:“我很高興、激動,其餘的你們自己發揮。”

許多人認爲,扛起中國活體肝移植頭塊牌子的王學浩教授應該“霸氣”得讓人敬而生畏。然而當你和他身處一處,感受到的卻只有一位普通醫者的樸素、平和及從容;而他跋涉前行、攀登險峯的精神和鬥志,卻又令人折服。

冒着坐牢風險,開展活體肝移植

出生在江蘇鹽城建湖縣的王學浩,從小家境貧寒,但是學習卻非常刻苦。上世紀60年代初,王學浩離開家鄉去南京求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成爲一名外科醫生。

回憶起奮鬥之路,王學浩永遠忘不了那段最困難的歲月:“我們是冒着坐牢的可能,在做活體肝移植研究。”

肝移植,被公認爲是治療終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國際上便開始興起相關研究;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的一些醫院也紛紛投入這一領域。1983年到1985年,王學浩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醫院世界肝移植中心,師從世界“肝移植之父”斯達澤教授,研修肝移植及肝臟外科,回國後成立肝臟專業小組。

然而,全球性的供肝來源匱乏,極大限制了肝移植的進一步發展。1989年,巴西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活體肝移植手術——“活體換肝”,也就是從病人活着的親屬身上切下一部分肝臟,移植給患者。隨後,日本也成功開展了活體肝移植技術。

活體換肝,雖然給晚期肝病患者帶來了生命希望,但這一手術同時關係到兩條人命,不僅技術要求相當高,而且風險很大,國內的很多同行把它視爲“禁區”。可王學浩不這麼認爲,“活體肝移植供肝來源廣、質量高、排斥發生率低,勢必成爲肝移植的發展方向。“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我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天生喜歡挑戰的王學浩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上世紀90年代,王學浩率先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當時,國內還沒有相關法規,一旦供肝者出現生命危險,醫生要擔責任。他對學生說,“如果哪天我爲此坐牢,你們記得給我送飯就行。”1995年1月5日,一位勇敢的妻子爲身患肝癌晚期的丈夫獻肝,王學浩醞釀已久的活體肝移植手術付諸實際,開創了中國大陸活體肝移植的歷史。

屢敗屢戰,創下活體肝移植的三個“最”

2005年,王學浩領導的“中國活體肝臟移植研究所”成立之時,上海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院士曾表示,王學浩帶領的班子有三個“最”——國內活體肝移植做得最早、手術例數最多、手術質量最好。

可很少有人知道,三個“最”的背後,是“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曲折。他的學生張峯迴憶,當年一臺手術要十幾個小時,用血一萬多毫升,王學浩因此得了個外號叫“王一萬”。記得時間最長的一臺換肝手術,做了28個小時,用血兩萬多毫升。有時,術後病人生死不明,王學浩就帶着團隊整日整夜守在病人身邊,最長的一次守了72個小時。

那時,患者術後存活時間不理想,加上外界的各種議論,讓王學浩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經常徹夜難眠,反覆琢磨手術的每個細節,甚至連家人都跟着他擔驚受怕。

但王學浩深知,作爲一個學科帶頭人,如果自己退縮了,所有的努力將前功盡棄。他一遍遍地鼓勵大家:“我們這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最初開展手術,儘管知道不可能,他還是拍着胸脯,毅然決然地保證供肝者會百分之百地安全,好讓病人和家屬放心。

就這樣披荊斬棘,從1995年到現在,王學浩完成的肝移植手術已超過600例,從當年的“王一萬”,到如今3—4個小時就能做完一臺手術,1/4的病人不用輸血,5年生存率達到75%,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已生存了10多年。他成了中國活體肝移植當之無愧的第一把好手,並創造了另外一連串紀錄:成功爲一例肝豆狀核變性患兒實施移植術,6天內成功爲一名6歲患兒實施活體肝移植、肝動脈重建、減體積再次肝移植3次大手術,成功實施中國大陸首例急診成人間右葉供肝活體肝移植……

當上院士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同行眼裏,王學浩是醫學界的驕傲、耀眼的“明星”;可在患者和老百姓眼裏,王學浩是一位親切的醫生、慈祥的長者。他從未忘記過老家的鄉親們,老家無論誰生了重病,不管是不是肝病,只要到了省裏,都會找王學浩幫着聯繫。後來,建湖乃至鹽城,甚至周邊地區的居民都知道省人民醫院有個肯幫忙的建湖籍專家,看病都找他。

王學浩的熱情和真誠,讓很多患者把他當成親人和好朋友。中國大陸第一個換肝後結婚生子的病人錢華就是這樣。手術之後,他跟王學浩處得就像一家人一樣,談戀愛、結婚都是和王學浩商量的,平時家裏一些大事也請他參謀。喜得千金後,他還帶着老婆孩子來到醫院,當面表示感謝。

在王學浩眼裏,活體肝移植是一項浩大的生命工程,也是自己一生的夢想。當上院士的他,更是感到強烈的使命感,“這對我和我的團隊不是一個終結,而是新的開始,我現在的感受是,壓力大、責任大、使命大。”今天,他又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標:帶領團隊建設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肝臟外科中心;在移植免疫治療上力爭有新的突破;進一步規範肝癌治療,讓肝癌患者受益。在王學浩心裏,肝移植髮展靠的是團隊精神和拼搏奉獻,不管有多大困難,他都會堅定不移地帶領大家一步一步走下去。(本報特約記者成運芬陳步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