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療資訊 > 牛皮廨治療前你需要有的認知

牛皮廨治療前你需要有的認知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疾病,特別是牛皮癬,目前的醫學家,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瞭解的都只是一小部分,人類目前所擁有認知能力,和搞清楚牛皮癬這一疾病所需要的認知能力,完全不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面對這麼一個複雜的疾病,我們做的到的可能只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所以,到目前爲止,一覽中西醫學界,對牛皮癬的認識連病因都沒有確定出來。那麼我們對於治療牛皮癬需要有的認知都有哪些?

牛皮廨治療前你需要有的認知

比如,有些醫學界人士對於牛皮癬發病原因的認知是:跟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有關。並且也找出過某些細菌、真菌或者病毒,但是後來都不成立,特別是病毒,有找出過具體的病毒,但是後來這個病毒培養不起來,怎麼培養呢?放在雞胚上培養,這就有些漏洞,在雞胚上培養不起來,難道就說明在人體內存活不下去嗎?在這個人體內存活不下去,在另一個人體內就一定存活不下去嗎?

另外一個認知是,我前幾年在一篇科學文章裏看到的,還記得之前高中課本里的知識中,以爲生命必須要有核酸和蛋白質才行,核酸負責攜帶遺傳信息,然後產生蛋白質,最簡單的生命體——病毒就是這麼構成的。但是那篇文章推翻了這麼一個認知,有一種蛋白質,它能自己複製自己,還能組團,具有生命特徵但是它不需要核酸,也沒有核酸,科學家們認爲,這也是一種生物,所以說,牛皮癬到底是不是由某種微生物感染特定人羣引起的,目前誰也不敢確定的給出答案。甚至現在的情況是,牛皮癬是否完全不可能由細菌真菌引起的,也是沒有確定的答案,也就是說,網上大家宣傳的,牛皮癬不是由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個論斷其實是要打個問號的。可以說病因目前不清楚,這是第一個充滿變數的環節,對於牛皮癬病因的認知環節是不可知的一個環節。

再來看牛皮癬的治療問題。西醫目前比較厲害的是蘇金單抗這些抗體藥物,效果很好,但是這個東西只適用三五年,而且一旦開始打了,就得經常去補針,可能需要終身打針。意味着你這輩子就得打着針過了。這個情況很清楚明瞭,這種治療的利弊得失大家自己心中都有數,這裏就不做討論了。

西醫說畢,再來看看咱們的中醫。作爲一個熱衷於研究中醫的醫生,簡潔的跟你們說說中醫對牛皮癬的治療。面對複雜的牛皮癬,我認爲我們不應該告訴患者應該相信什麼,而是要培養患者的不可知心態,面對這個疾病,最好擁有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不要執迷於某一種藥或者藥方,或者某一個正規的說法。中藥對於牛皮癬的治療方劑數不盡用不完,尋求最對症的即可。

中醫領域,牛皮癬官方的治療理念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這些。但是,如果你用了這些清涼的藥物之後,身體總體狀況變差了,雖然皮損退了,但是人變得沒勁了,這就值得我們懷疑,也許這個方法是捨本逐末了,治好了局部的皮膚卻損害了全身的健康。上述情況即是治療理論中充滿變數的環節,我們對於牛皮癬用藥效果的得失不可知的第二個環節。

另外,對於中藥,也有着茫茫的不可知在裏面。舉幾個例子,比如,有個中藥黃芪,在藥量小的時候,有升高血壓的作用,但是藥量大了就反過來起降壓作用了;又比如中藥A和中藥B搭配,具有補氣作用,人吃了會有力氣,但是要是拿A和C配,A就會下氣,人吃了會沒力氣。更進一步,中藥A如果與B的比例是二比一時,是補氣的,但是如果比例變爲一比一,那可能效果就不好了,或者相反都有可能。上述情況即是中充滿變數的第三環節,我們對於牛皮癬用藥配伍所得的效果不可知。

認知存在盲區的第四個環節,就是老生常談的患者體質的差異,對藥物的吸收程度和用藥量的需求量差異。有些患者,吃藥後馬上見效,同樣的藥有些患者,從冬天吃到夏天,從夏天吃到秋天,幾乎沒啥變化。還有一點,有些患者可能每頓飯後吃一小包藥,吃上半年也沒效果,但是改成吃兩包或者三包,馬上效果就出來了,這也是一個認知需求點。

即使對於牛皮癬研究了十多年,我們還是認知的很少。所以謹以此文告知患者朋友們,應當培養出一種開放的心態,避免在治療道路上產生很多想當然的盲目,以及如何正確地看待醫生的藥,不要上來稍微一嘗試,就斷定哪個醫生行,哪個藥不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