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疾病預防 >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碰到指甲有摁下就疼痛的症狀,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什麼病導致的嗎?要如何解決呢?不要過於擔心,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指甲摁下疼的病因以及解決方法。

多爲甲溝炎

甲溝炎病症最初的症狀就是一側甲溝有紅腫疼痛的表現,患者有指甲摁下就疼的現象,可能是因甲溝炎導致,短時間內可化膿感染,可擴散至指甲根部和對側甲溝,形成指甲周圍炎,也可擴散至甲下形成甲下膿腫。此時疼痛加劇,腫脹明顯。

怎麼辦

可用熱敷的方法緩解疼痛,做法是將手放入稍熱的水中或是用熱毛巾敷疼痛的手指部位進行緩解。但如果疼痛日益加重的話,需儘早就醫用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若是後期發展爲有膿液的,可在甲溝處作縱形切開引流。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用力過度的正常現象

我們的指甲本身就是稍微硬一點的皮膚,其保護壓力並不強,若是你按下指甲的力度過大,肯定會出現疼痛的症狀,這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

怎麼辦

日常要保護好指甲,因爲指甲裸露在外,是非常容易受傷的,不小心的擠壓、撞傷、夾傷、碰傷等都可能引發甲下出血,平時也不要用力按壓指甲,如用力過度,也會出現類似夾傷的症狀,如疼痛、淤血、指甲白點等。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第2張

外傷導致引起的疼痛

以腳趾甲來說,外傷有因踢足球、打籃球、羽毛球、網球等疾走急停的運動過度行爲受傷,也有被重物砸到或是穿不合適的鞋子,如:高根鞋、包頭的小腳鞋等都可能導致指甲因外傷而引發甲牀出血疼痛,表面上看不覺得有什麼,但其實指甲內部的毛細血管可能已經破裂出血,需警惕。

怎麼辦

1、24小時內:冷敷法

指甲因外傷按壓疼痛的,在24小時內應立即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溼敷傷處,以減輕疼痛並可防止血腫增大。

2、24小時後:熱敷法

過了24小時,我們需要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甲下淤血消散並緩解疼痛,可採用熱毛巾或是熱水袋熱敷淤血部位,但注意不要將腳趾燙傷,每天2次或3次,每次15~20分鐘。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第3張

指甲剪的過短引起

修理指甲的時候,很多人想反正都剪指甲了,乾脆剪的越短越好,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指甲剪的過於短的話,手指的前端就會因沒有了指甲的保護,容易讓細菌直接進入肉裏面引起發炎,甚至遭受創傷引發疼痛。

怎麼辦

如果指甲沒有特別明顯的發炎症狀,僅僅是按下就疼的話,一般過幾天就會自愈,不用過於擔心,但需注意日後剪指甲不要太短,宜保留超過手指頭的距離,當然也不要留的太長哦!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第4張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碰到指甲有摁下就疼痛的症狀,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什麼病導致的嗎?要如何解決呢?不要過於擔心,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指甲摁下疼的病因以及解決方法。

指甲倒刺所致

倒刺一般長在指甲旁邊,若患者手上有倒刺,並做過拔過倒刺的行爲,可能會引發指甲裏面疼痛,導致一摁指甲就痛的現象。因爲倒刺與肌肉是連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時,不僅疼痛,還會讓周圍的皮膚受傷,甚至會引發流血,導致手部感染。

怎麼辦

去除倒刺的正確方法:

1、應先用4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有倒刺的手;

2、等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後,再用小剪刀將其剪掉,然後抹護手霜滋潤手部。

3、或用含維生素E的營養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關節,也可去除倒刺及軟化粗皮。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第5張

闢謠:手指頭指甲邊痛是艾滋

網傳有說法手指頭指甲邊無緣無故痛是艾滋病的前兆。

事實

這種說法沒有依據,大部分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在6日—6周出現因艾滋病病毒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導致的臨牀症狀,有如下9類,但並無相關指甲疼痛的症狀,大家不要輕信謠言,引起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慌。

附:艾滋病初期的9類症狀

1、持續廣泛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腋和腹股溝淋巴結。淋巴結腫大直徑1釐米左右,堅硬、不痛、可移動,時間超過三個月。

2、數週以來不明原因發熱和盜汗。

3、數週以來出現難以解釋的嚴重疲乏。

4、食慾下降,兩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原體重的10%。

5、數週以來出現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呈水樣,每日10次以上。

6、氣促、乾咳數週。

7、皮膚、口腔出現平坦或隆起的粉紅、紫紅色大斑點,不痛不癢。

8、咽、喉部出現白膜。男性陰部出現鱗屑性斑,癢;女性肛門瘙癢、陰道癢、白帶多按婦科病治療久治不愈。

9、頭痛、視線模糊查不出其他病因。

當出現上面三個以上症狀又有高危行爲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指甲摁下疼是怎麼回事 指甲裏面痛是什麼原因 第6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