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正確預防心理疾病讓我們更健康

正確預防心理疾病讓我們更健康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健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尤爲重要,隨着社會不斷髮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導致患上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那我們就要注意瞭解如何預防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我們要了解心理疾病在人的身上分哪些症狀的體現出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導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疾病分哪些

1、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

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事件是指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禍、戰爭情境等皆爲激性事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在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爲異常。輕者表現爲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爲抑鬱、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噁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正確預防心理疾病讓我們更健康

(2)適應不良反應

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爲主,表現爲抑鬱、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爲障礙爲主,導致攻擊性的行爲。

2、神經症包括六種的病症

⑴神經衰弱:表現爲興奮性增高症狀,疲勞過程加速症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⑵焦慮症:以焦慮情緒爲主,並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症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⑷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爲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⑸恐怖症:是指對一些人物關係和實物的一種衝突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己的恐懼感。伴隨着:①社交障礙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黑暗和雷雨恐懼一系列等。

⑹抑鬱性神經症:表現爲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慾,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後發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鬱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爲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爲。

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大腦機能發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後、智力遲滯等。

大腦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病如腦震盪、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症、人格異常等表現。

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生的心理異常。

正確預防心理疾病讓我們更健康 第2張

如何預防心理疾病

1.增強自己對事物與人的能力,遇事泰然處之。要清醒的狀態下地認識自己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這是不可能違抗的自然現象。作爲人們應該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然後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衝擊。實際上,那些合理安排生活、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心理疾病困擾的。

2.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臺階;再者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對心理的撼動,它會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爲子孫造福。最好是學會一門藝術,無論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產生新的追求,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

3.保護心理寧靜。面對大量的信息不要緊張不安、焦急煩躁。手足無措,保持心情寧靜,學會吸收現代科學信息的方法,提高應變能力。最後,要儘量多地設想出獲取它們的可行途徑,並選擇一個最佳方案行動,從而減輕個人的心理負擔,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適當變換環境。一個人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裏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於安逸的環境反而更易引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生活,可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5.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習慣,培養多方面的娛樂興趣。人在無聊的時候經常胡思亂想,所以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工作與生活。適度調節緊張工作帶來的壓力,也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壓力感,讓生活更加充實,讓充實的生活改變人的抑鬱心理。同時,要培養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6.正確認識自知與社會的關係。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爲,使之更符合社會規範。要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成功與失敗。這樣,就可以減少心理失衡。

正確預防心理疾病讓我們更健康 第3張

導致心理疾病的原因

1、遺傳因素是精神病病發的重要原因。專家介紹說,據我們的臨牀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精神病的發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調查,發現本病患者近親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越高。有關孿生子的研究預告,本病單卵孿生的同病率比雙卵孿生一般高4-6倍,寄養子也是如此是精神病病因之一。

2、另外,引發精神病很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內分泌因素。專家爲我們講解,精神病很多的是青春期前後性成熟期發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後急性起病。精神病病因本病發病率在絕經階段也較高。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皮質和垂體功能障礙,也曾被不少學者疑爲本病的病因。但有關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結論。

3、病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發病的因素,例如一些患者的個性特徵孤僻或是敏感等等,邏輯性思維差的病前個性特徵導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病前具有膽小、猶豫、主動性差、依賴性強等性格的佔40%。

4、外界的環境因素也會引起精神病,主要包括有,病人在在母孕期間會有因受到病毒感染的情況,其成年後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孕期及圍產期的合併症。本病的發生多是由於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難遭遇而造成的,其中與精神分裂症親屬的接觸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隨着世界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處在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中,當生活在諾大的環境下,人們需要適當變換環境,讓自己及時有效的去調節自己心理狀態,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在工作之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衝擊,這樣纔會避免心理上的問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