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多位諾獎得主、院士齊聚羅浮山論道中醫藥

多位諾獎得主、院士齊聚羅浮山論道中醫藥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廣東惠州市羅浮山舉行

中醫科學大會定於羅浮山召開,顯得饒有深意——一方面,此次大會距離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僅僅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在本屆中醫科學大會上得以貫徹落實:“着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此次大會的召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多位諾獎得主、院士齊聚羅浮山論道中醫藥

論“天時”,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空前重視:今年2月,《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印發,“中醫藥作爲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綱要》將“中醫藥產業成爲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定爲我國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

論“地利”,羅浮山是道教聖地,沖虛古觀前玄意濃濃、遊人如織;這裏是東晉藥學家、煉丹家葛洪筆下《抱朴子內篇》所寫的“籬陌之間顧盼皆藥”之地;這裏自古流連過很多祖國醫藥學家,不爲“日啖荔枝三百顆”,仍願長作嶺南人;這裏曾有“洞天藥市”,在宋代堪稱嶺南四大集市之一,綿延數裏;這裏是青蒿素的最初靈感來源,也是中醫藥在世界點亮的開始。這場中醫藥界的盛會,是一場等了1600年的、與古代先賢的“對話”。

論“人和”,中醫科學大會由農工黨中央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廣東省和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本屆中醫科學大會匯聚了一批“站在科學金字塔頂端”的嘉賓,他們有屠呦呦的團隊、有4位國外諾獎的得主、有10餘位院士、有2位國醫大師……科研“星”芒的光彩熠熠中,是一份份“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沉甸甸責任。

安心、專心、迷戀、奉獻、進取,才能用更多鑰匙打開中華文明的寶庫

2015年12月,習近平在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週年時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以屠呦呦研究員爲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勳,爲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青蒿素的發現與驗證,正是從中華文明的寶庫中走出:東晉道教學家、醫藥學家葛洪在羅浮山期間編著的《肘後備急方》,被譽爲中國古代最早的醫療“急救手冊”,也是在民間普及中醫中藥知識的最早教科書。該書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成爲屠呦呦團隊研究青蒿素的重要靈感,成功幫助他們發現青蒿提取物,造福於人類。

在屠呦呦教授用青蒿素敲開諾獎大門,爲世界發現、認識和應用祖國醫學精髓打開一扇窗的同時,以其爲代表的我國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品質,陸續得以展現。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委託,出席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說:“選擇在此地召開大會,就是要讓我們對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足夠自信,要善於從中挖掘精華、汲取靈感。同時也告誡我們中醫藥人,任何一個重大的科技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有安下心來、專心致志、迷戀至深、無私奉獻、永攀高峯的精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曾在首屆中醫科學大會上表示:“在多年醫學研究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中醫藥科學的尊重,就是對我們民族歷史的尊重。”同時,他強調,中醫的概念是在遠古時代就提出的,先人的智慧應該得到尊重並應用於現代醫學體系。“中醫藥學高度重視預防疾病,強調‘上工治未病’,同時,中醫藥學認爲人體是一個系統整體,健康取決於陰和陽的平衡。這種防患於未然的理念和系統論、整體論的認識特點,已爲現代醫學理論所接受。”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上,很多國醫聖手,用自己的努力向中華文明的寶庫致敬:諸如《抗擊瘧疾:葛洪的啓發、青蒿素的發現與應用》、《抗腫瘤中藥》、《鍼灸臨牀與科研現狀》等一場場精彩報告,不僅讓與會者感受到了科研者的嚴謹求知精神,也感受到了中醫藥學的博大精深。

“醫之成,悟也;方之精,變也”:傳承與創新,推動中醫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他號召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醫之成,悟也;方之精,變也”,中醫領域的這句話,道出了“傳承與創新”纔是中醫藥發展的精髓。

屠呦呦團隊代表廖福龍教授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接受人民網專訪時指出:中醫重視傳承,重視整體,所以會有那麼多經典的方子,流傳下來的古方是很重要的繼承來源;但同時中醫也重視發展,重視個體化,老中醫坐診,往往根據個人情況開出細微之處有變的方子,這樣比較具體化,符合現代“精準醫學”的內涵。

“君臣佐使”配藥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具象化了“悟與變”、“繼承與發展”:看過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用藥不管是中成藥還是湯藥,很少用單味藥,而大多采用複方配伍。中醫通過望聞問切診斷後會開出一張由各種中藥組成的處方,其中每味中草藥用量也清楚標註。處方療效一是取決於對症與否,二是取決於處方中藥配伍組合是否合理和有法度。這裏說的法度就是制方規則,中醫稱之爲“君臣佐使”。

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書收載方劑314首,唐代孫思邈的兩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別收方5300首和2000多首。到目前爲止,大約已經統計出有名有姓的方劑近10萬首。方劑組成既有嚴格的原則性,又有極大的靈活性。

現代中醫在面對病人實際疾病組方配伍時,在遵循“君臣佐使”原則下,會結合患者的病情、體質、年齡、性別以及季節氣候、生活嗜好等,選用古人成方時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化裁,加減運用,組成一首適應疾病需求從而療效突出的方劑,做到“師其法而不泥其方”。這是現代中醫傳承與創新的一個例子,卻不是唯一的例子。

陳竺認爲:“傳承與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永恆主題。中醫藥學需要跟上時代、順應規律,在傳承精華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和發展。”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召開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要把中醫藥的繼承作爲根本,把祖先留下的寶貴醫學財富挖掘好、發展好;要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使現代人更好地瞭解、運用、享受、喜愛、研究中醫藥,利用好中醫藥原創優勢,利用科學技術帶來的新技術方法、新材料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更好地爲中醫藥發展服務,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探索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對人民網記者說,中醫藥一定要尋找一條未來創新發展之路,傳統醫學發展要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否則未來的發展之路就會受到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說,現代科技應考慮如何與中醫融合,中醫的現代化講求科學與工程的統一,未來還會有大量工作開展,如何進行中醫上的量化分析,使其達到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仍需努力。

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徐鏡人認爲:中醫中藥在某些治療領域,比如老年人保健、呼吸道、兒科、婦科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療效和治病方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承的同時,要把中藥事業做大做強,並應持續做好創新工作。

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上,諸如《現代科學與中藥開發》、《黃連素的新用途》、《中藥藥效物質與藥物開發》等報告,向參會者們展示和闡述了中醫學在近年來的科研創新成果。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讓中西醫相互補充、共促人類健康

當屠呦呦團隊發現了青蒿素,不僅中國沸騰,世界也爲之沸騰。正如屠呦呦所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指出:“要着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早在2013年,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時就曾指出,要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中方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作用,願繼續加強雙方合作,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推動更多中國生產的醫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爲促進全球衛生事業、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中醫藥學是傳統醫學的突出代表,它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東方、影響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陳竺曾在首屆中醫科學大會上這樣說。

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的序言報告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講到:因現在很多疾病的高度異質性,“精準醫學”成爲目前的發展趨勢,西方醫學也在研究和探索,中醫藥學獨特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體系也蘊含和體現了“精準醫學”的基本追求。整體觀念、以人爲本、辯證論治等基本理念和診療模式,彰顯了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個性化治療的追求,中醫藥學的基本思想和精準醫學的理念在許多方面是高度契合的。作爲中醫藥從業者和研究人員,要在堅持弘揚中醫藥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前提下,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

中醫藥與西醫藥作爲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長。中西醫結合就是要取其各自所長,發揮其各自優勢,爲人類提供更加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

本屆中醫科學大會期間,國醫大師王琦接受了人民網專訪,他對記者表示:“剛剛結束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通過中西醫並重,將從根本上推動中醫藥的發展,並對鞏固中醫藥地位、優化資源配置、增強中醫藥認同感,起到根本性變化。”

本屆大會上,諸如《中西醫特色及匯聚: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臟疾病》、《中醫走向世界的科技戰略》等報告,爲中西醫結合、共同造福人類,奉獻了生動的案例及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古典名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稱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醫藥、中西醫結合、中國生產的醫藥產品,都是醫藥衛生領域裏的“中國製造”,讓祖國醫學不僅造福同胞,還要走出國門,進而被世界所熟悉和認可,也是運用自身優勢“兼善天下人”的一種大作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