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四個理念的根本轉變 開啓深圳公立醫院深化改革

四個理念的根本轉變 開啓深圳公立醫院深化改革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深圳市公立醫院改革可謂"試驗場":2010年,被原衛生部確定爲國家聯繫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也就是從這時起,深圳一直擔負着爲全國醫改探路的任務。五年過去,運用了哪些方法?開展了哪些改革?獲得了哪些經驗和感悟?這是很多同行關心的問題。

四個理念的根本轉變 開啓深圳公立醫院深化改革

這幾年,深圳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基本原則,同時借鑑國際有益經驗,推動"辦醫、管醫、行醫、就醫"四大轉變,努力推動醫療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基本醫療服務供給機制,使得基本醫療服務的公平、質量和供給效率均得以提升。

第一轉變:辦醫理念

一是界定基本醫療內涵,建立多元化供給機制。深圳市將基本醫療服務的範圍界定爲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報銷範圍的項目,明確公立醫院爲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主體,發揮其在急診急救、住院醫師培訓、重大疑難疾病診療、重大醫學科技攻堅等方面的主力軍、應急隊作用。

與此同時,推動基本醫療服務服務模式的改革。探索制定全科醫學診所設置標準,支持社會力量和全科醫師開辦依託全科醫學診所開展家庭醫生服務,爲簽約居民提供疾病初級診療、基本公共衛生和轉診轉介服務;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家庭醫生(全科醫師)培訓和認證制度,讓醫保向合格的家庭醫生購買服務。全面推動醫院用人方式改革,破除傳統編制管理弊端,推行醫院用人方式的多元化、合同化;啓動放開醫師執業地點限制改革,實行"統一註冊、全市通用";以此全面促進優秀醫務人員走出公立醫院的"大門",充實基層,發揮在保障市民基本醫療服務中的"守門人"作用。

二是落實政府保基本責任,促進公私公平競爭。具體措施是,將公立醫院嚴格定位爲公共財政投資設置和提供運營經費保障的醫療機構,將公益性作爲公立醫院運營考覈的指揮棒。全面落實國家規定的公立醫院補助項目,嚴禁公立醫院借貸、參股、"院中院"、科室租借等經營行爲。2013年,全市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達到19.8%。

對於非公立醫院,市政府出臺《關於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的若干規定》,對此類醫療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牀位,按照每牀10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基本醫療服務按每門診20元/人次、每住院60元/牀日的標準給予補貼;取得三級甲等、乙等資質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獎勵。2014年,我市非公立醫院醫療機構總數達到2708家,佔全市總數的81.1%。牀位數、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1.5%、32.8%,門診量、住院量的比例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4.8%、14.8%,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基本醫療服務供給格局。

三是建立購買服務機制,促進公共服務最大化。全市推動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機制改革,將財政補助與其人員編制脫鉤,與其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的數量、質量、難度和羣衆滿意度等因素掛鉤,向兒童醫院、精神疾病醫院等醫院傾斜。

比如,市屬醫院每完成一個標準門診量和住院日,財政分別平均補助40.7元、157.6元。加大政府對居民參保的補助力度,逐步將政府對基本醫療服務的投入從補"供方"轉變爲補"需方",並通過逐年提高醫保償付標準的方式,彌補公立醫院的支出成本。

另外,以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收入爲切入點,推動醫療價格結構調整,提高診查費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建立總額預付下的按人頭、按服務單元、按病種、按項目相結合的複合式付費方式,推行"打包"收費試點,促進醫院合理控制服務成本。推動公立醫院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減少冗員,減輕退休人員的費用負擔,實現輕裝上陣,提高運營績效。

第二轉變:管醫理念

一是推動管辦分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圳市學習借鑑香港醫院管理局的運營經驗,探索按照法定機構管理運行模式,成立專門的醫院管理機構(市醫管中心),代表市政府統一履行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同時還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以及市發改、財政、編制、人力資源保障、衛生行政等與舉辦公立醫院相關的政府部門代表,以及社會知名人士代表組成的理事會,履行市醫管中心重大事項的決策權。

市醫管中心領導班子執行理事會決議,向理事會負責。市醫管中心理事會成立後,政府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制定並落實公立醫院的發展規劃、財政補助、人事編制、工資管理、社會保險、業務收費和醫藥價格等政策措施、標準規範,確定公立醫院所需政府投入資源總規模。

至於政策標準及資源總規模範圍內的統籌配置、監督管理等權限,由理事會行使。對理事會職責權限內的事項,政府相關部門在理事會會議前充分溝通協商,理事會形成決議後,按分工予以落實。

二是推動政事分開,推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深圳市醫管中心着力推進公立醫院運營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以"分級決策、自主運營、多元監管、依法治理"爲特徵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分級決策,即把醫院的外部投入和監督保障決策與內部運營管理決策分開執行。市醫管中心理事會履行投入保障、醫院運營管理績效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醫院運營方負責健全醫院內部運營重大事項決策和監督機制。醫院運營方可以是市醫管中心直接組建的醫院領導班子,也可以是名院名校,還可以是醫院管理公司等。醫院內部決策組織,可以是運營方組建的醫院理事會或醫院管理委員,也可以是醫院黨政聯席會。

自主運營,即推行"去行政化管理",取消醫院的行政級別,推進醫院管理團隊職業化建設,落實醫院管理團隊在崗位設置、人員招聘、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

多元監管,即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業監管,市醫管中心對醫院的運營管理績效考覈,以及職工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職工內部監督重在推動院務公開,推行院務和科務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社會監督重在推動醫務公開、輿情監督。

依法治理,即制定《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管理辦法》,依法保障其職責法定、機構獨立、靈活運營,對醫院實施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此外,推動公立醫院制定章程,並按照章程規範、平穩運作。

三是完善運營監管制度,促進辦醫目標的實現。市醫管中心負責制定市屬公立醫院運行管理辦法,界定市醫管中心與公立醫院管理團隊的權責邊界,明確醫院運營管理目標以及內部運行、監督管理基本規則;編制公立醫院決策權、基建權、人事權、財務權、採購權運行流程圖,開發"五權"管理系統,規範醫院運營管理行爲;建立健全公立醫院績效考覈評價指標體系,突出公益性、質量控制、運營績效等關鍵指標;整合醫院運營大數據,開發公立醫院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對各醫院運行管理情況的常態化監控。

對委託運營管理的醫院,如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等,正在落實委派財務總監,負責監督醫院的財務和資產運營,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第三轉變:行醫理念

一是堅持以人爲本,施行仁愛仁術。這幾年,深圳實施了促進臨牀醫學人性化的18項措施,促進醫療機構改善服務流程、服務環境和服務態度,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比如,將醫學倫理納入醫師培訓和定期考覈項目,開辦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和促進醫學人文關懷培訓班;健全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服務基本服務規範,建設標準化的門診便民服務中心,爲羣衆提供門診就醫諮詢、就醫引導和掛號、繳費和查詢檢驗檢查結果等事項"一站式"服務;組建住院服務部,負責爲患者辦理住院、出院手續等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全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試行設立護理專家門診;建設病人關係科、社會工作部,受理和協調解決患者投訴;建立醫療服務窗口公衆滿意度評價體系和定期測評、通報制度,促進各醫療機構持續提升服務水平;建立院後病情回訪制度,對出院後需要複診的病人進行電話回訪;開辦"病友俱樂部",組織患者開展康復保健交流。通過以上舉措,讓患者感受到服務的公平和醫學的人文關懷。

二是堅持質量第一,推廣統一服務標準。措施包括建立醫療人才評價制度,將對臨牀醫師的評價指標從過度依賴科研、論文、職稱、學歷,轉爲關注完成的臨牀操作/手術的數量、質量和難度等指標,結合其科研、教學和學習能力、專業影響力、醫患溝通、繼續教育等因素,進行評分並評定等級,並作爲醫療人才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聘任和薪酬分配的基礎要素。制訂各專業的質量控制標準,建設各專業的質量控制中心,推動診療服務標準化、規範化。

深圳市還支持醫療機構參加國際醫療質量認證。比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蛇口醫院分別通過澳大利亞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認證。

目前,我市正在推動建立銜接國家醫院等級評審制度、與國際接軌的深圳版醫療質量認證制度,組建醫療服務評審評價組織,指導醫療機構根據實際制定《質量手冊》和各專業服務的操作說明書;擬將醫療質量認證結果與醫療機構准入、醫療技術准入和醫保定點機構認定等掛鉤,促進醫療機構持續提升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三是堅持廉潔從醫,建設廉潔誠信醫院。我市制定關於促進廉潔從醫的"十不準",劃定廉潔從業"紅線";制定《深圳市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規範》,規範各個崗位的服務行爲;制定"醫患和諧示範崗"創建標準,促進崗位創先爭優;制定醫療服務窗口公衆滿意度評價體系和定期測評、通報制度,促進窗口單位提升優質服務水平。

目前,深圳市正在研究將醫務人員的執業註冊、醫師定期考覈、醫務人員醫德考覈,以及醫師不良執業行爲等信息系統對接起來,形成醫務人員誠信執業電子檔案數據庫,在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內部開放使用,促進其恪守職業道德和醫德風範。

第四:轉變就醫理念

一是夯實基層基礎,完善分級醫療體系。我市推動醫院-社區一體化運作,實施基本診療服務規範,完善患者雙向轉診機制,保障社區基本醫療質量;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街道醫院的設備、人員標準化配置。

與此並行的措施還包括大力發展全科醫生隊伍,建立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招聘畢業生參加爲期3年的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課程。培訓期間分別給予本科、碩士、博士學員每月6000、7000、8500元生活補助,已累計招錄學員706名。預計再過三年,將實現609個社康中心平均配置2名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師。

除此之外,還制定《家庭醫生服務包》,明確家庭醫生提供的初級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預約診療、轉診轉介等服務項目。通過"院辦院管"機制,將社康中心的全科醫師與舉辦醫院的專科醫師組合起來,作爲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爲簽約市民提供醫療保健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市共有565家社康中心開展此項服務,累計有40.5萬戶簽訂服務協議,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等重點人羣簽約率達到54.4%。

2014年與2012年相比,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在基層就醫比例大幅度提高,在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就診比例從22.16%升至54.49%,其中在社康中心、門診部、醫務室就診比例從9.54%上升到34.25%;在二級及以上醫院就診比例從77.84%降至45.51%,其中在三級醫院就診比例從38.07%下降至12.91%,均優於全國同等指標。與2004年相比,2005-2011年度參保人次均門診費用平均下降19.83元,平均每年節約社會醫療保險基金4.65億元。

二是完善引導措施,促進基層首診。我市建立分級醫療收費制度,三級醫院執行省物價標準,二級醫院下調5%,一級醫院下調10%,社康中心下調20%,同時一類醫保(綜合醫保)參保人到定點社康中心就醫產生的診療和藥品費用,30%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就醫吸引力。

此外還建立醫保強制社區首診和差別付費制度,規定三檔醫保(農民工醫保)和二檔醫保(住院醫保)參保人首診必須到社康中心,否則不予報銷費用。目前綁定此類參保人940多萬名。2014年,全市基層衛生機構(包括社康中心、門診部、醫務室、診所)診療量佔全市總診療量的65.2%。

三是改善醫療服務流程,促進有序就醫。深圳市實施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疏導大醫院的就醫人流。首先是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開通在線支付服務,爲複診病人直接掛號約定下次複診時段。目前,市屬醫院的預約門診量佔其總診療量的比例已達20%。試點打通以醫保卡、銀聯卡爲載體的"市民健康卡"系統與醫院各服務、管理環節的數據接口,實現院內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讓服務對象可以在掛號、繳費、取藥等各個環節一卡"搞掂"。

其次,開通醫院微信平臺、網絡醫院、手機醫院等就醫便民服務系統,讓市民可以在線預約掛號、自助繳費,以及查詢醫院樓層安排、醫生排班情況、預約候診時間、檢驗檢查結果。

再次,全面推行彈性工作時間制,根據人流安排醫務人員作息,開展午診、延長夜診。

上述之外,舉措還包括:試行"先全科、後專科"制度,試行"團隊式"服務,讓專家集中力量開展大病診療;推行急診預檢分級管理,讓急症者先治;推動多學科協作,發展整合醫學,減少病人院內轉科;推行孕產期保健等醫療項目"打包定製"服務,讓服務對象在首次就醫後確定後續所有複診複查項目和時間。目前,深圳市市屬醫院病人看病就醫的便捷感受明顯改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