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政府派和市場派都過時了 醫改現在是技術派

政府派和市場派都過時了 醫改現在是技術派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6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國醫改總的來說分爲政府派和市場派,但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房志武卻將自己劃分爲“技術派”,並第一次提出“技術醫改”的概念。房志武認爲,技術應該由企業來主導,而不是政府,“技術醫改”將會爲醫藥企業,包括藥品流通、藥品生產企業、電商等帶來巨大的商業發展良機。因此,“技術醫改”是醫藥企業在新醫改中尋找機遇實現產業轉型的最合適辦法。

政府派和市場派都過時了 醫改現在是技術派

醫改醫療改革市場派政府派

中國醫療產業矛盾根源是1/2市場化

過去幾十年,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建設,一切以“GDP”爲重,民生、質量、倫理等均要靠後推,這也導致我國在新時期醫改面臨重重困難。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市場經濟在社會產業的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市場經濟在醫療產業改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始終沒有像在其他產業那樣成功。爲什麼市場經濟始終無法進入醫療產業?房志武認爲,這主要由目前我國醫療行業涉及的三大板塊的性質造成的——社保(險)“純公”,醫院(醫)“裏公外私”,醫藥企業(藥)“純私”。在整個醫療行業的半壁江山都是“公有”性質的前提下,加上“藥”、“醫”、“險”分別採取以現金、人數、百分比的不同結算方式,市場經濟很難發揮作用。

“技術醫改”幫助醫藥企業實現新突破

那麼,應該如何走出市場經濟無法深入醫療產業這種困局呢?房志武認爲,需要依靠“技術醫改”來發揮作用。

任何一個國家的健全的醫療體系,都是由“醫”、“患”、“險”三方代表組成的大三角。當醫患之間有矛盾的時候,應該由集中患者支付資金的醫療保險機構,代表患來制約醫院或者企業,承擔談判、審覈等職責。但是,中國目前的醫療體系,缺失了保險這一角。

保險有三大基本職能,即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和健康管理。在中國,社保很難做好這三個職能,目前社保只做了財務管理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風險管理和健康管理都尚無作爲。“健康管理是中國整個醫療體系所短缺的最關鍵環節,缺失的這一角,正是中國醫藥企業的發展機遇所在。只有補上“健康管理”這一職能,完善醫療體系中的“險”,我國的醫療體系才能健全,整個中國的醫療產業才能良性發展。

誰能將這一空缺補上,並與現有的保險公司、社保、金融機構結合,誰就能成爲未來的贏家”,房志武認爲,能補上這一角的就是醫療商業企業。因爲只有醫藥企業纔有珍貴的渠道去彌補社保和商業保險無法做到的“健康管理”。

醫藥企業要做“健康管理”又該如何入手?這時候就需要“技術醫改”的頂層設計發揮作用了。“技術醫改”通過技術工具將醫療體系的大三角破解爲小三角,引導市場力量深入。醫藥企業可以將健康管理中涉及的某種疾病或者藥品拆成小三角,再與醫生、保險公司、廠家合作,爲目標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務,在疾病和藥品的局部實現完整的服務產業鏈。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