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七旬孤寡老人頸部長腫瘤宛如“小爆炸瓜”

七旬孤寡老人頸部長腫瘤宛如“小爆炸瓜”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卜壽山主任率領手術團隊成功爲一名77歲的孤寡老人成功切除其頸部一小西瓜大小的腫瘤,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老人已在今天康復出院。

七旬孤寡老人頸部長腫瘤宛如“小爆炸瓜”

8月中旬,家住南京的一位77歲孤寡老人葛老發現自己右側頸部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開始老人並沒有在意,誰知腫塊越長越大,並且感到頸部越來越痛。在街道工作人員的陪伴下,老人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卜壽山主任醫師介紹,老人來就診時右側頸部明顯隆起,用手就能摸到腫塊,皮膚已經被腫物撐開即將破裂。B超顯示該頸部腫瘤直徑約6.0cm大小,粗一看就像“一個小的爆炸瓜”。根據各種檢查,醫生高度懷疑老人所患的是頸部惡性腫瘤伴囊性變,必須立即手術切除,否則這個長的像“爆炸瓜”一樣的囊腫隨時可能真的“爆炸”。

手術前,醫生髮現老人還辦有多種疾病,尤其是老人患有房顫、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等心臟病以及重度肺動脈高壓;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重度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等呼吸系統疾病,無法實施全麻手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口腔科、麻醉科、呼吸科、心臟科等多科專家會診後,大家一直認爲,老人心肺功能很差,無法耐受全麻手術,且全麻手術風險極大,患者極有可能在手術中或手術後因爲心臟驟停而死亡。但是如果不手術,腫瘤會進一步增大、擴散,甚至有破潰的可能,患者也會因此痛苦而死。

經過手術前的細緻研究,在徵得老人本人的同意下,口腔科卜壽山主任帶領的手術小組決定爲老人實施局部麻醉下的切除頸部腫瘤手術。手術中麻醉科嚴密監測老人的各項生命體徵,做好各項搶救措施。

在手術過程中,爲了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及時瞭解老人的術中反應,卜壽山主任一邊手術,一邊和患者聊天,不停地給患者鼓勵,對患者的配合及時給以表揚。幾乎每分種、每個手術步驟都要停下來先問問老人的感受,和麻醉師密切監測生命體徵。一旦患者感到不適,便會暫停手術,讓患者放鬆。等老人情緒平穩後,再繼續手術。

手術中,卜壽山主任說: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葛老(患者姓葛)局麻割瘤。老人也幽默地迴應道:古有濟世華佗,今有妙醫壽山。這番對話讓手術的醫護人員在緊張的氣氛中都笑了起來,但大家內心裏絲毫沒有一點鬆懈。

經過近2小時的手術,醫生從老人頸部順利地將腫瘤剝離。據卜壽山主任介紹,手術中他們發現老人的瘤體與胸鎖乳突肌明顯粘連,並已將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頸內靜脈推向一側。醫護人員小心翼翼的將瘤體周圍的重要神經、血管予以保護,並完整切除腫物和淋巴結清掃。通過術中快速病理顯示,老先生所患的正是鰓裂囊腫並伴有低分化癌變,而且淋巴結已經有轉移。

據瞭解,在局麻下成功切除頸部如此大的腫瘤,且患者高齡、心肺功能差,手術難度大,手術風險大,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首例類似病例手術。

延伸閱讀:

鰓裂囊腫癌變診斷標準

鰓裂囊腫癌變系由鰓裂囊腫上皮惡變而來,臨牀上極爲少見。目前較公認的鰓裂囊腫癌變診斷標準由Martin(1950年)和Khafif等(1989年)提出和修訂:(1)腫瘤發生在頸部自耳屏前沿胸鎖乳突肌前緣至鎖骨的連線上;(2)組織學來源於鰓裂殘餘上皮;(3)通過系統評價,患者無其他部位原發腫瘤。(4)組織學上存在從正常上皮向異常增生的過渡,最終爲浸潤癌。(5)組織學觀察到頸部囊腫的被覆上皮發生癌變。此外,排除放療史。

鰓裂囊腫癌變治療與愈後

本病較爲罕見,術前診斷難以明確,常採取術中冷凍確診。其治療方式尚無定論,但多數學者認爲,腫瘤徹底切除加患側頸淋巴清掃術爲最恰當的治療。術後病理檢查如懷疑爲頸淋巴結轉移癌,則應積極尋找原發竈,並對鼻咽及頸部進行檢查。近年來,國外一些學者提出對確定爲鰓裂囊腫癌變者進行手術+放療,或單純採用放療。本病如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預後較好。(吳倪娜巫雲霞)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