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曝光臺 > 寶寶眼屎多 媽媽用偏方治療險致失明

寶寶眼屎多 媽媽用偏方治療險致失明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眼屎多  媽媽用偏方“清熱”險致失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寶寶的窗戶卻被眼屎擋住了!在媽網有不少的媽媽討論,寶寶眼屎多,眼睛周圍黃黃的一片,有的甚至嚴重到寶寶的眼睛都睜不開了,愁得媽媽們掉了不少頭髮。其中,不少的媽媽都認爲寶寶眼屎多,是因爲“上火”導致,給寶寶降火就好了。

寶寶眼屎多 媽媽用偏方治療險致失明

真的是“上火”這麼簡單嗎?

一剛出生的寶寶眼屎多,媽媽以爲是“上火”所致,用盡偏方給寶寶“清熱”,給孩子的眼睛滴母乳、塗抹金銀花水,用茶水、淘米水洗眼睛。方法用盡,孩子眼睛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出現了紅腫,最終導致結膜炎。

專家表示,當發現孩子眼睛分泌物增多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是否出現發紅充血的情況,如有發紅,很可能是眼睛的炎症導致,最好到醫院眼科就診檢查。不要妄自就給寶寶下“上火”的結論。

寶寶眼屎多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新生兒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7天或稍後的時間發病,主要是由於鼻淚管被堵塞,眼淚和細菌積聚在位於內眼角皮膚下的淚囊裏,從而繼發感染。常在眼角處出現黃白色分泌物,擠壓隆起處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溢出。

應對方法:

1、爲寶寶按摩緩解症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壓迫淚囊,按在寶寶的鼻根及眼睛的內眥中央的部位,順時針的方向擠壓膿液,寶寶的眼角就會有一部分膿液流出來,擦淨即可。

2、點抗生素眼藥。若是情況沒有緩解,可以在醫生的知道下點抗生素眼藥。滴眼藥水時,應將藥水滴入外眼角。若雙眼均需滴藥,則應先滴病變較輕的一側,再滴較重一側,中間最好間隔3~5分鐘。

3、當按摩和保守治療無效時,可在寶寶6個月後,到醫院進行探通術。

二、結膜炎症

因爲眼結膜與外界直接接觸易受感染。寶寶經常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當細菌、病毒進到眼睛,都有可能引起結膜炎,即我們俗稱的“紅眼病”。紅眼病早期眼睛分泌物爲水性,繼而轉爲黏液性或黃色膿樣分泌物。

應對方法:

1、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狀,結膜沖洗有助於炎症消退。

2、對母乳餵養的病兒來說,媽媽的飲食對他們的健康影響較大。哺乳期媽媽應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過於辛燥和肥膩的食品。

3、清潔寶寶的雙手,定期修剪大人和寶寶的指甲,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眼睛的機會

Tips:由於紅眼病主要通過日常接觸傳播,因此最佳預防方式是勤洗手、不揉眼,給寶寶洗臉一定要用“專屬”的臉盆和毛巾,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三、淋球菌性膿眼病

淋球菌性膿眼病爲淋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爲2~4天,常常由於母親罹患淋病,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被感染,雙眼同時發病,表現爲急性化膿性結膜炎症。通常患兒的眼皮會極度紅腫,幾乎睜不開,而且有大量的膿狀眼屎源源不斷地產生。

應對方法:

1、通常在新生兒出生時,醫院會用1%的硝酸銀溶液點眼,降低新生兒的感染率;但在非正規醫院分娩的新生兒,感染此病的機會增大。

2、青黴素類藥物對此病有效。爲避免交叉感染,應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四、角膜潰瘍

角膜潰瘍多因不慎碰撞或嬰兒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時,外物、手指或指甲損傷角膜對應部位,從而被細菌感染所致。周圍環境不夠清潔、抵抗力較差的嬰兒易染此病。患兒黑眼珠上出現小白點。

應對方法:

1、角膜潰瘍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影響視力,甚至因病變控制不良出現角膜穿孔。

2、一旦診斷角膜潰瘍,應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阻止潰瘍擴大。

五、先天性眼瞼內翻、倒睫

先天性眼皮內翻和倒睫的情況,是由於孩子的鼻樑扁平或眼輪匝肌肥厚,使瞼緣向內翻轉所致。睫毛向內生長,眼球受到摩擦刺激而導致寶寶出現流眼淚、眨眼、產生眼屎等現象。

應對方法:

1、如果倒睫和眼皮內翻不明顯,眼淚、眨眼、眼屎等刺激症狀不嚴重,一般可以先觀察,用溫毛巾從內眼角向外眼角輕輕地把分泌物擦拭乾淨即可。

2、分泌物明顯增多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隨着寶寶慢慢長大,睫毛也慢慢向外生長,這種摩擦刺激會逐漸緩解甚至消失。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到了3歲這種情況仍存在,則最好找眼科醫生進行手術矯正。

六、熱氣“上火”

由於寶寶新陳代謝旺盛,但胃脾等消化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引起“上火”,出現大便乾結、便祕、小便黃、眼屎增多、口乾口臭等。如果寶寶是因爲“上火”導致眼屎多情況,媽媽們要注意,不要輕信偏方,亂用敗火藥爲寶寶降火。

應對方法:

1、儘量堅持母乳餵養,餵奶期間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作息,儘量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以免過奶給寶寶。

2、人工餵養的寶寶,在喂完奶後,記得再給寶寶喂一些白開水。

3、當寶寶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後,應培養寶寶吃一點蔬菜泥和水果泥的良好習慣,少吃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