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腦瘤常見的診斷鑑別

腦瘤常見的診斷鑑別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瘤常見的診斷鑑別

生長於顱內的腫瘤通稱爲腦瘤,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腦瘤生長緩慢,包膜較完整,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腦瘤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呈浸潤性生長,分化不良。無論良性或惡性,均能擠壓、推移正常腦組織,造成顱內壓升高,威脅人的生命。

一、腦瘤診斷

(一)臨牀診斷:顱內腫瘤的診斷要明確以下三個:1、有無腫瘤;2、生於何處(定位);3、是什麼腫瘤(定位)。

通過詳細瞭解病史,反覆全面而重點地進行全身及神經系統檢查,作出初步診斷,然後針對性地選擇一種或幾種輔助檢查方法,以求明確診斷。如有進行性加劇的頭痛、癲癇、癱瘓、視力障礙等,小兒的反覆發作的頭暈、嘔吐及進行性頭顱增大,加上體檢發現視乳頭水腫,則提示腫瘤的可能性更大。然後依據初步的臨牀定位分析,針對性選擇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查,以求早日明確診斷。

(二)惡性度分級

O級:是單純擴張性(腦外)的腫瘤,全摘後可得到痊癒。有神經鞘瘤、腦膜瘤顱咽管瘤、垂體腺癌、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和脂肪瘤。

Ⅰ級:是良性特徵的腦內腫瘤,許多病例全摘腫瘤後可得以痊癒。有成膠質母細胞瘤(小腦)、腦室內管膜瘤、血管母細胞瘤、脈絡叢乳頭瘤和顳葉基部神經節細胞瘤。

Ⅱ級:是亞良性腫瘤,腫瘤切除後可以再生存3~5年。有少突膠質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其他亞型的神經節細胞瘤和大腦半球的室管膜瘤。

Ⅲ級:是一亞惡性腫瘤,腫瘤切除後可以再生存1~3年。有惡性少突膠質細胞瘤、惡性星形細胞瘤、惡性神經節細胞瘤、惡性腦膜瘤、松果體瘤。

Ⅳ級:是高度惡性腫瘤,術後生存期6~12月。有髓母細胞瘤(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和原發性肉瘤

二、腦瘤的鑑別診斷

1.視神經乳頭炎:常可誤認爲視神經乳頭水腫,而作爲構成顱內腫瘤的依據,但乳頭充血較明顯,乳頭隆起一般不超過2個屈光度,早期有顯著的視力減退,且無局竈性腦損害的體徵,足可與視乳頭水腫鑑別。

2.球后視神經炎:鞍區腫瘤與垂體瘤主要表現爲視力障礙,顱內腫瘤晚期引起的視神經萎縮也有視力障礙,故須與球后視神經炎鑑別。球后視神經炎缺少腦部症狀(頭痛、嘔吐、眼球運動障礙等),視野改變不典型,病程較固定或間有好轉,X片上無顱骨及蝶鞍的改變。

3.腦蛛網膜炎:因常有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與局竈性腦症狀而易與腦瘤相混淆。一般腦蛛網膜粘連的病程較長,進展亦慢,可多年保持不變。如有感染及中毒病變則診斷不難,少數困難病例應做造影檢查或CT掃描來鑑別。

4.癲癇:腦瘤引起的繼發性癲癇需與特發性癲癇相鑑別。原發性癲癇起病早,無顱高壓症狀,無局竈性腦損害徵,病程長而保持穩定,腦電圖有癲癇波發放,這與腦瘤局竈體徵和局竈性慢波有不同。

5.腦膿腫:雖有佔位效應,但病人常有感染竈,起病時發熱,並有腦膜刺激徵,周圍血象有白細胞增多,腦脊液內有炎性細胞;CT掃描常示圓形或卵圓形密度減退低陰影,增強掃描呈薄壁而光滑的環狀強化,均有助於鑑別。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