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進行治療嗎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進行治療嗎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5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枇杷,有的地方也叫蘆橘。因爲枇杷的葉子長得很像古代的樂器琵琶因此取了個象聲詞“枇杷”。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本身的枇杷可製作枇杷膏止咳,而它花朵還能入中藥。我們都知道,枇杷膏是非常好的中藥,許多人咳嗽都喜歡吃枇杷膏。那麼枇杷膏怎麼熬製?下面和小編看看枇杷膏的做法!我們都知道,吃枇杷對咳嗽有好處,不過咳嗽也有很多種,建議大家對症下藥。那麼幹咳可以吃枇杷膏嗎?接下來和小編看看吧!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進行治療嗎

枇杷膏怎麼熬製?

1、蜜煉枇杷膏

材料:枇杷5公斤,白糖(或冰糖)1.5-2公斤,蜂蜜0.5公斤。

做法:

1、枇杷洗淨,泡淡鹽水5~10分鐘,去核、去頭尾,只留皮肉,過程中注意挑掉壞掉的。

2、枇杷入鍋,撒上白糖,稍微翻動一下讓糖分散均勻。

3、糖融化果肉出水,就可以開火熬製了,開大火,一開始顏色是原來的黃色。此時不用翻動它,以免果肉爛了影響口感。

4、調低中小火熬,慢慢地顏色變深,接近琥珀色了,此時開始時不時地輕輕順時針攪拌。

5、汁液變得有點黏稠,顏色變成透亮的琥珀色就可以關火了。

6、挪離竈臺,晾到溫度大概三、四十攝氏度,倒入蜂蜜輕輕攪拌均勻。

7、溫度完全降下來後裝瓶即可。

小貼士:

1、枇杷核一定不能放進去,有毒。

2、蜂蜜一定要等到溫度降下來後再加入哦。因爲溫度太高會破壞蜂蜜的營養成份。但是又不能等到完全涼了才加,因爲完全涼了的枇杷膏會凝固,不利於攪拌均勻。

3、雖然枇杷適合各種體質人食用,但胃寒、寒咳患者以及寒症型感冒病患最好不要多吃。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進行治療嗎 第2張

2、川貝枇杷膏

材料:枇杷7斤,川貝50克,白砂糖250克。

做法:

1、將新鮮枇杷去皮,去核,用山泉水將枇杷鮮肉洗淨。

2、鐵鏟將枇杷肉搗碎至流汁狀,再將枇杷肉放入細孔紗布,手工擠出枇杷汁。

3、把枇杷汁倒入鐵鍋,並生柴火煮至微沸,並將鍋中浮起的白色懸浮物撈除。

4、約一個多小時後,鍋中已不再有白色懸浮物時,即可倒入涼開水調好的川貝汁。

5、稍煮十分鐘後,倒入白砂糖。注意要不斷攪拌,待枇杷汁收至微濃狀即可裝瓶。

3、川貝枇杷葉膏

材料:枇杷葉,枇杷花,川貝粉,老冰糖。

做法:

1、清洗枇杷葉,必須要把枇杷葉背面的毛絨刷乾淨。

2、清洗枇杷花,並剪小,也可以不剪,剪過的到時候出的汁水比較濃。

3、枇杷葉、枇杷花和川貝粉入鍋,小火熬半小時左右,用濾網把渣去除。

4、汁水再次入鍋,放入老冰糖,先用大火燒製,然後慢慢轉爲小火熬製。等到汁水變稠膩就行即可。

小貼士:需要用枇杷老葉哦,枇杷新葉是有微毒的。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嗎?

乾咳是風熱感冒引起的則可以吃枇杷膏。川貝枇杷膏適熱性咳嗽,醫師表示,川貝母性味甘苦、微寒,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功效;枇杷葉性味苦平,可清肺化痰、下氣止咳;蜂蜜性味甘平,有助於潤肺止咳,整個配方屬涼潤性質,適用熱性咳嗽的咽喉腫痛、痰黃黏稠,或陰虛燥咳的喉嚨幹癢、聲音沙啞、痰少黏稠難咳等病症。相反的,風寒或痰溼的咳嗽就不適合吃川貝枇杷膏,這類患者沒有發燒或燥熱情形,還可能怕冷,痰呈白色、量多而黏,而川貝母性寒、蜂蜜助溼,越吃咳嗽越嚴重。

乾咳可以吃枇杷膏進行治療嗎 第3張

枇杷膏的服用方法:

1、冬至前後始,一月內服完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補虛療疾”、“益壽延年”、“卻邪祛病”是膏方應用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就診定製膏方,應該選擇有豐富臨牀經驗、善於辯證論治、能詳盡瞭解自己體質病況及境遇並且具有醫療資質的執業醫師。一般來說,服用膏方者應經過主診醫師仔細認真地診治,在拿到熬製好的膏滋後在冬至前後開始服用,此後一月左右的時間內服完。

2、服用劑量從小開始

服用之量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過渡到每日早晚各一湯匙的常規之量。以溫開水衝化,通常需小半茶盅之量即可。若無胃疾,以空腹時服用爲佳,有胃疾者,宜在餐後半小時服用爲好。

3、固定湯匙,防止發黴

由於膏滋的量約經一月左右才能服完,在整個服用期間注意保質防黴,其中不讓生水進入是關鍵。通常冬令服用膏滋將其存放在陰涼通風乾燥北窗之處。取藥所用湯匙必須乾燥,最好固定一匙專用。近年暖冬較多,一般膏滋藥服用三分之一時,最好能將連帶器皿隔水蒸煮後,置冷卻盡透再存放續服有利於保質。

結語:上面我們談到了日常生活中一種水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以及藥用價值。有人會問了,咳嗽屬於那個類型才適合喝枇杷露呢?乾咳的適不適合喝枇杷露呢?其實,乾咳是風熱感冒引起的則可以吃枇杷膏。川貝枇杷膏適熱性咳嗽,有助於潤肺止咳,整個配方屬涼潤性質,適用熱性咳嗽的咽喉腫痛、痰黃黏稠,或陰虛燥咳的喉嚨幹癢、聲音沙啞、痰少黏稠難咳等病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