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病毒性的感冒發燒怎麼辦 如何預防

病毒性的感冒發燒怎麼辦 如何預防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冒發燒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到底該怎麼保養好自己的身體,病毒性發燒感冒到底該怎麼預防,相信大家也是特別的關係了,是的,疾病的預防肯定是非常的必要的,那你知道我們究竟該怎麼保養自己的身體,都有哪些方法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病毒性感冒發燒怎麼辦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多飲水、注意營養、飲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風和空氣消毒;注意觀察併發症。

2、藥物治療

主要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和防止併發症。感冒伴發熱、頭疼、肌肉痠痛、咳嗽、咽痛者可選擇解熱鎮痛藥,同時應用緩解多種感冒症狀的複方抗感冒製劑,如複方阿司匹林、雙氯滅酚等;以鼻塞、流涕等症狀爲主者,可選用含有鹽酸僞麻黃鹼和撲爾敏的複方抗感冒製劑;

咳嗽不止影響休息者,可服鎮咳藥;痰液黏稠者可用必嗽平、鹽酸氨溴索等化痰藥;除非合併細菌感染,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

3、流感

確診流感,選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磷酸奧司他韋(達菲)。

病毒性的感冒發燒怎麼辦 如何預防

病毒性感冒發燒吃什麼水果

1、葡萄

葡萄含有充足的水分和鉀元素,能補充因感冒、發燒失去的水分和鉀。葡萄的很多招牌營養素都存在於皮中,葡萄汁的功能跟吐掉的葡萄皮比起來,可謂遜之千里。所以建議大家吃葡萄的時候,儘量連皮一起吃。但是一定要清洗乾淨。

2、梨

梨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在喉嚨痛、發燒時可以吃些梨,梨有很好的退燒、潤喉、止痛止渴的作用。

3、蘋果

蘋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磷、鈣、鋅及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和鉀、鈉等。中醫認爲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醒酒等功效。

4、草莓

中醫認爲草莓是天然的維他命,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以增進人體對感冒的抵抗力,甚至可以防治感冒。

5、甘蔗

甘蔗性寒,味甘,可以清熱,生津。《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爲甘蔗有“利咽喉”的作用,在因風熱感冒,出現喉嚨疼痛、口乾咳嗽時,食用甘蔗可以清火利咽,緩解症狀。

6、芒果

芒果屬於深色水果,而深色水果富含維生素C,孕婦普通期間食用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能夠對抗感冒,甚至有治療感冒的功效。芒果可用於治療牙痛、壞血病和感冒;可以淨化血液;對於支氣管炎和胃酸多有很好的療效;能預防便祕。它能化痰,預防呼吸道中的細菌感染。

病毒性的感冒發燒怎麼辦 如何預防 第2張

7、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是夏季食用率最高的水果之一。感冒加重時會出現高熱、口渴、咽痛、尿黃赤等熱症,適當吃點西瓜正好能緩解相關症狀,有助於感冒的痊癒。

平時我們感冒咳嗽的時候家人都活用姜和可樂煮水喝,那扁桃體炎也不例外,姜和可樂煮水可以有效的緩解炎症。

病毒性感冒發燒的護理措施

1、住所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溼度。

2、在孩子發燒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寶寶的充足的睡眠,因爲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3、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

4、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爲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家裏寶寶發熱,高至38.5度以上就可以用退熱栓0.15肛塞。

5、忌亂服藥,感冒要辨清寒熱虛實,對症下藥,才能奏效。儘量選用副作用較小、能增強抵抗力的中藥製劑。發燒期間一般不宜進補品。

寶寶病毒性感冒發燒幾天能好

寶寶感冒發燒讓大人擔心,巴不得把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爲寶寶承受,我們都知道平時感冒一般最少要3、4天才能好,有的抵抗力差的可能拖一兩個星期纔好。

病毒性的感冒發燒怎麼辦 如何預防 第3張

1、從醫學角度上看,病毒期爲7天

如果單單從醫學的角度上看,不管是寶寶還是成人,一般病毒性感冒的病毒期是7天,也就是說,病毒性感冒發燒一般需要7天的時間會徹底恢復。

2、具體幾天,需要根據寶寶體質和所用藥物效果

一般病毒性感冒,多會反覆發燒幾天,這種反覆發燒,小孩子一般會持續3-5天左右(成人大概是3-3天),這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的規律,具體幾天能好,由於個體差異的不同,時間也不會相同的。

注意:如果過了反覆發燒的3-5天,寶寶的燒還不能退,那麼就要引起重視,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了,而且這個時候,因爲病情的變化,很可能產生了細菌,需要根據醫生診斷結果,看是否使用抗生素。

結語:疾病的控制和預防是非常的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疾病肯定是要及時有效的注意保養了,如果保養不好的話,肯定會危害我們的健康了,這些也是我們大家都要好好的瞭解一下的。在孩子發燒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寶寶的充足的睡眠,因爲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