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男人脫髮的症狀及原因你知道嗎

男人脫髮的症狀及原因你知道嗎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脫髮,不是很嚴重的毛病,但是,一旦患有脫髮的毛病,也是十分煩惱的,現在脫髮的人羣越來越多,造成脫髮的原因有很多種,脫髮的症狀經常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細節中,我們卻沒有察覺到,對於脫髮的男人、女人來說,到底有哪些症狀意味着脫髮、怎樣才能防止脫髮纔是最重要的,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一下。

男人脫髮會有哪些明顯症狀呢

1、頭髮變稀:這是一個男性脫髮最爲明顯的症狀,一般說來,脫髮都是慢慢開始的,甚至其過程都是比較漫長的,因此,在短時間內不會造成全禿的,只要在脫髮初期就馬上治療,這樣就不會出現想禿頂這樣嚴重的脫髮現象的。

男人脫髮的症狀及原因你知道嗎

2、頭表油脂多:大多數的男性脫髮患者身上都是會出現頭部分泌的油脂較多的現象的,油脂過多是會阻塞毛孔的,如果不加阻止,就會造成脫髮。因此,要是您的頭皮過油的話,也是要多加註意的,這也是脫髮的一大症狀,平時一定要勤洗頭,必要的時候最好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3、髮際線上移:男性前額髮際線上移一般都是開始脫髮的表現,前額脫髮會使髮際線變高的,而且要是不加以治療的話,就會慢慢的向周圍進行擴散,最終出現禿頂等現象,前額掉髮一般長出來是比較難的,甚至不會再生長的,因此,大家也要注意了。

以上介紹的這些脫髮的症狀你有嗎?如果你已經出現以上介紹的脫髮的症狀,你學會怎樣做了嗎?讓我們注意起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遠離脫髮,希望這些小知識可以幫助被脫髮困擾的男人、女人們。

細數男人脫髮的幾宗罪

1、飲食紊亂症

很多白領們在忙碌起來後,就完全忘記了一日三餐飯甚至是每日需要攝入的營養。這樣減少食物的攝入量,會導致頭皮血流量下降,進而影響頭髮正常生長,嚴重時會導致頭髮失去光澤甚至脫髮。因此保持平衡膳食,多攝入蛋白質,對防止脫髮非常關鍵。頭髮是由蛋白質構成的,當毛囊蛋白質處於最低值的時候,多攝入蛋白質(特別是早餐)就顯得格外重要。另外,飲食應富含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鋅及重要脂肪酸等。

2、嚴重貧血

缺乏維生素C,攝取咖啡因或酒精飲料都不利鐵質吸收。建議喝果汁並進食富含鐵的食物,能讓頭髮恢復生長。

3、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紊亂的第一症狀是脫髮。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新陳代謝及頭髮正常生長。由於所有毛囊都受到影響,所以脫髮不是局部現象。用藥物及其他治療手段都有助於緩解病情。爲了讓頭髮恢復如初,最好多攝入蛋白質,每天早晨做頭部按摩。

每一個人都會有壓力,而壓力過大的話,不但容易患上一些心理疾病,而且還可能會導致頭髮脫落。這一點在男性身上表現的尤爲明顯。所以說,男人要想避免頭髮大量脫落,那麼就要學會正確的減壓方法。

男人脫髮的症狀及原因你知道嗎 第2張

男人必學的預防脫髮小妙招

有權威專家指出,如今社會當中,掉髮脫髮這樣的問題已經從個人問題升級成了社會問題,就算是一些年輕人,也容易被這些問題所困擾。如果腎臟不好的男性,也容易出現脫髮現象。那麼,男人應該如何預防脫髮呢?

1.勤洗頭;

對於天生油膩頭皮頭髮的發友們來說,勤洗頭是預防脫髮的很好方式。洗頭可以將頭皮上多餘有油脂清潔乾淨,利於頭皮自由的呼吸。另外親洗頭還可以清楚髮絲上的灰塵,起到止癢的作用。洗頭次數應以每週4~6次爲主。

洗頭的水溫應該不易太燙,太燙的水不但易損傷頭皮更易刺激頭皮出油。

洗髮水在選擇上應該以純天然,弱酸性質爲主,對於脫脂性強,強鹼類型的洗髮水杜絕使用。洗頭後儘量少用或者不用電吹風,自然風乾效果最好。

2.勤梳頭;

每天早中晚梳頭10次,梳頭完成之後用指腹對頭皮進行深度的按摩,這樣可以促進毛細血管血液流通,增強髮根部的血液供應和頭髮營養。梳頭建議使用木梳或者牛角梳,在頭髮溼潤時避免使用梳子,頭髮是溼潤時很容易打結,出現斷髮、損傷髮質。

3.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微量元素是頭髮生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中的銅鐵鈣在維持頭髮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頭髮顏色變淡是缺銅的體現。而鐵質在保證運輸到頭髮的血液量的含氧量上起重要作用。很多的綠色蔬菜當中富含無機鹽(鈣、鎂、鈉、鉀等)這些物質可以中和體內不利於頭髮生長的酸性物質,並且能夠促使無毒性物質排除體外。另外生活中可以多補充一些含有鋅的食物,對脫髮,白髮的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的。

男人脫髮的症狀及原因你知道嗎 第3張

頭髮的好壞直接反映出腎臟的好壞,所以男人預防脫髮別忘了從腎臟入手。平時生活中多做一些有益於腎臟健康的活動,多吃一些能夠補腎養腎的食物。一旦發現腎臟有問題,必須要及時治療才行。女人看的是身材,男人看的是頭型與穿戴,不過,現代社會當中,很多男性過了三十歲之後,頭髮的質量越來越低,而且頭髮還總是掉落,所以,要多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和保養方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