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給醫生放手一搏的機會

給醫生放手一搏的機會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3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剛過去的2017年,媒體報道了不少可以讓人笑着流淚的醫患事件:爲了讓醫生放手一搏,年輕父親爲病重女兒寫下“生死狀”;患者術後兩次病危,家屬毫無抱怨,只因醫生接下的是沒人敢做的手術;感動於患者善心,醫生說服家屬,爲1%的成功概率拼盡所能……當所有努力化爲奇蹟,旁觀的人們不禁感嘆醫患“一條心”;可在結果未知時,醫患間的信任,是否都能經得起“放手一搏”的考驗?

給醫生放手一搏的機會

生死之間有一道門,當醫生奮力將死神關在門外時,常常需要患者幫把手。這一助力,實爲信任。因爲面對風險極高的手術,是放手,還是放手一搏,既取決於醫生的勇氣,更取決於患者的選擇。可以想象,對每一位患者家屬來說,此時在同意書上簽字的筆都重逾千斤。一旦同意,就等於將渺茫的生的希望,交到另一個人手中,並做好了徹底失去的準備,這需要強大的信任爲基礎。對醫生來說,如此生死相托,必然產生巨大的壓力,只有患者給予充分的信任,才能免除後顧之憂,甘願承擔風險,專心救人。

現今環境下,醫患之間能夠達到上述信任的並不多。正因如此,每一次類似事件,才能夠成爲“新聞”,被放大宣傳。新聞之外更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導致很多醫生不得不將“不出錯”放在考慮的首位,變得束手束腳。如此,矛盾或許沒有被激發,患者和醫生卻同時成了輸家。能夠“拼一把”治好的疾病,只能維持現狀;可以精進或有所突破的醫術,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讓未來惠及更多患者的希望成爲泡影。

給醫生放手一搏的機會 第2張

醫學是經驗科學,它的許多進展,都與冒險和勇氣密不可分。19世紀,在外科學領域流傳着一個關於心臟手術的魔咒,它來自被尊爲“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在心臟上做手術,是對外科藝術的褻瀆。任何一個試圖進行心臟手術的人,都將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但1896年,德國外科醫生雷恩接診了一名被刺中心臟的22歲患者,是遵循大師的訓誡,還是放手一搏?最終,雷恩成功地完成了手術,病人幸運地活了下來。人類就此在心臟手術中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

給醫生放手一搏的機會 第3張

就像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所說,由於醫學科學發展的侷限性,醫生有時需要冒險使用新技術,才能治療疑難疾病,而這種勇氣,來自社會和病人給予的鼓勵和支持。別忘了,醫生和患者從來都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的,面對疾病,需要的是同心協力。患者若能給醫生一個放手一搏的機會,可能就是給了自己“生”的希望,也給了更多同病患者“生”的希望。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