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中國首個骨指數發佈 超三成國人不達標

中國首個骨指數發佈 超三成國人不達標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月17日,中國首個骨指數報告《湯臣倍健中國居民骨骼健康指數-2011至2013年中國骨密度狀況調查報告》在京發佈。數據顯示,超過三成受檢國人骨骼指數不達標。該報告由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東省營養學會、湯臣倍健聯合發佈。

中國首個骨指數發佈 超三成國人不達標

廣東骨健康指數排第七

“超三成國人骨量低下,西部骨質疏鬆率高達11.2%,50歲後半數國民骨量異常,而女性50歲後骨質疏鬆患病率竟超四成。”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廣東省營養學會祕書長朱惠蓮教授表示,報告數據觸目驚心,提醒社會重視與日俱增的國民骨健康問題。

據湯臣倍健公共事務中心總監陳特軍介紹,2011年至今,湯臣倍健每年開出配備高端健康檢測設備的“健康快車”爲國人免費檢測,今年根據採集的第一手骨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形成中國首個骨指數報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骨密度T值形象換算,報告顯示,全國骨健康平均分未達到及格線,31.9%的國民存在骨量低下或骨質疏鬆問題。

本次報告還發現了中國骨骼狀況的“黃金海岸線”,東部沿海地區的骨健康指數最高,東北、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其中,西部骨質疏鬆率高達11.2%,西部城市代表重慶被調查顯示爲全國骨骼最差城市。廣東則屬於中國骨骼狀況的“發達地區”,骨健康指數排第七。

“廣告里耳熟能詳的腰痠背痛腿抽筋已經幫大家普及了缺鈣的症狀,但是這不是絕對的。骨質疏鬆也需要一些簡單的評價方法讓國民提早知曉個人的骨健康問題。”湯臣倍健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楊銘表示,本次骨指數報告提供了一種簡易預測患骨質疏鬆風險的方法,民衆可以用(體重-年齡)×0.2的公式計算,結果小於-1就表示有骨健康中高風險。

35歲前要多存“骨本”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營養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孫明曉教授指出,地域維度、日照時間、民俗飲食文化、性別、年齡等不同都可能導致骨指數差異。因此,若想骨骼無憂,需養成終身呵護骨健康習慣,注意搭運動與營養搭配,35歲前爲自己多存“骨本”。

據介紹,在檢測過程中,廣東一位60歲的大媽飲食上不喜歡吃肉、豆腐等豆製品,愛煲骨頭湯,幾乎不喝牛奶。其也沒有很明顯的“腰痠背痛”,不太相信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檢測結果顯示,這位大媽骨骼指數遠低於“貧困線”。對此,孫明曉表示,絕經、少運動、含鈣食品攝入不足等是造成其骨骼問題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像上述大媽這種患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數,有些甚至沒有意識到個人骨健康問題。著名健康專家洪昭光指出,早診斷、早預防纔是對付骨質疏鬆的最佳辦法,而對於骨骼的呵護,可以說是人一生的事業。不過,補鈣也存在誤區,許多人認爲喝“骨頭湯”能補骨,但骨頭湯中鈣含量並不高,1公斤豬骨頭熬湯2小時後,湯中的鈣含量僅20mg左右。而骨質疏鬆的人羣每日需要的鈣量爲1200mg以上,用骨頭湯補鈣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

洪昭光建議,市民應關注自己的骨健康,中老年人可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監測,注意均衡膳食與營養,適量食用高鈣食品,保持經常曬太陽以及每天適量運動。女性還可以補充大豆及其製品,也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補鈣類及維生素D膳食營養補充劑,中老年人則可選擇補充含有骨膠原的鈣產品,能起到修復骨組織、改善骨質疏鬆症狀的作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