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病人稱醫院檢查非全部必要 醫生:醫院留個證據

病人稱醫院檢查非全部必要 醫生:醫院留個證據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生普遍認爲,目前社會氛圍下,醫院至少要“存個證據”

病人稱醫院檢查非全部必要 醫生:醫院留個證據

“醫生,能不能不開檢查單?”患者許先生小心翼翼地問了句。醫生聞言,立即取消驗單,只開百元藥。患者許先生不由疑惑:

難道這處方是可開可不開的?

在新快報“把脈醫患關係”專題記者跟隨“醫生體驗隊”和“患者體驗隊”在各大醫院明察暗訪時,發現有患者在無醫生明確指引的情況下,遭遇“檢查”還是“不檢查”的兩難選擇。有的患者反映,有的檢查項目和處方,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因此擔憂醫生爲了利益而開大檢查大處方。

事件1

患者問能否不透視醫生立即取消驗單

市民許先生因咳嗽半月未消,喉嚨有些嘶啞,於5月16日到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就診。

經過簡單問診及咽部檢查後,醫生表示許先生可能患上了支氣管炎,需要做一個“透視”檢查。

“啊?是支氣管炎啊?”許先生對這個診斷結論感到疑惑,緊接着聽到要“透視”,更是嚇了一跳,心想自己不至於這麼嚴重,便隨口問了一句:“能不能不做透視啊?”沒想到醫生立馬回答:“不做也可以,我先開三天藥給你吃。吃完了如果還咳,那你就回來看吧。”

許先生同意吃藥,最終花了100.8元藥費。事後,他告訴新快報記者,不大理解醫生的做法。“爲什麼我問多一句‘能不能不做’,他就說‘可以不用’,我又沒強硬地表示不願意。這麼容易就動搖了,是不是說明,本來這個項目就可以不做,他純粹是多開的?”

專家點評

可查可不查一般都會查

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急診科主任陳伯鈞教授分析了許先生的“透視”事件。他介紹,“透視”與“拍胸片”類似,都可以檢查肺部有無感染,但“透視”不需要出片子,所以比拍胸片還便宜,對身體健康也沒有影響。目前,對於患者咳嗽、多痰等症狀,若確定因感冒引起,一般不用透視。但若咳嗽三天以上,服藥後無明顯緩解,最好還是進行透視或拍胸片檢查。因爲如肺炎等,初期症狀也與支氣管炎類似,需要檢查來確診。

若確定要檢查,爲何患者提了一句“能否不做”就可以不做呢?陳伯鈞坦言,對於這方面,醫生也較爲難。

“如果說不讓患者做,沒事還好,但萬一是肺炎之類的耽誤了,到時患者回來找,就會說‘當初爲啥不讓我做,我又沒說沒錢’。但如果要患者做了,檢查發現確實沒問題,患者可能又懷疑醫生過度醫療。”陳伯鈞表示,“在目前這種社會氛圍下,對於‘可查可不查’的,醫生一般都會查,至少存了個檢查依據在那。”

事件2

數百元的過敏原測試A醫生做B醫生不做

市民潘小姐的左眼患過敏性皮炎,近期反覆發作,於5月14日下午到市紅十字會醫院就診。

潘小姐表示,自己曾在喝牛奶後出現症狀,不知道是否對牛奶過敏。“如果你想知道哪些過敏原對自己不利,可以做做‘過敏原測試’。不過價格貴一些,要300多元。”接診醫生說。潘小姐聽聞該測試很簡單,不用打針後,又可以查清原因,當即表示願意做測試。

最終,她花了360元,檢測了25種過敏原項目,結果顯示“屋塵蟎”、“雜草”、“禾木科”、“羊肉”對她而言是過敏原。“塵蟎很難不接觸到,而羊肉我本來就不吃,感覺這個結果對我而言都沒什麼意義。”潘小姐說。

就在潘小姐做完測試的第二天,3歲的小梅也患過敏性疾病蕁麻疹,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就診。醫生也曾提到可做過敏原測試,但同時也說了可以不做的原因:小孩長大,體質變好後,蕁麻疹復發的可能性很低,現下稍加註意即可。爲此,其父母選擇了不做測試。

專家點評

需解釋清楚由患者決定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皮膚科醫生陳偉雄認爲,兩個醫生給出的“做”和“不做”過敏原測試都是有道理的。“做”的理由是,對於慢性蕁麻疹,若要弄清病因,從臨牀上來看,確實可通過做過敏原測試來診斷。“不做”的理由則是,一方面導致過敏的物質有很多,而目前用於測試的試劑並不是包羅萬象的,總有缺漏;另一方面是,即使做了測試,也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率,即測試結果並不完全準確。

因此,陳偉雄比較贊成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做法,詳細與患者說明情況。患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經濟的承受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決定做還是不做。

醫生體驗看病

咽喉不適被開百元藥體驗醫生也嘆貴了點

新快報訊一些市民覺得“看病貴”,那醫生看病是否“也貴”呢?近日,作爲“醫生體驗隊”成員之一的暨南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實習醫生李新軍就因咽喉不適在某知名三甲醫院看病,花了近百元藥費,得出了“有點承受不起”的感慨。

5月18日上午,李新軍以“喉嚨不適、多痰”等病症來到某三甲知名醫院耳鼻喉科求診。接診的劉醫生經簡單問診及檢查後,在病歷頁上書寫:“咽喉粘膜急性充血,右側扁桃體2度大,左側1度,右側可見分泌物,咽後壁可見淋巴濾泡充血,會厭充血,稍腫脹”,結論爲“急性咽喉炎”。

隨後,醫生開出了處方:西吡氯銨含片一盒,療程六天;頭孢呋辛酯片(達力新)兩盒,療程三天;蒲地藍消炎膠囊一盒,療程三天。最終計價,三種藥的總價爲近100元。

醫科專業的李新軍認爲,三種藥物中,前兩種均爲抗生素類藥物,對急性咽喉炎都有明顯療效。“醫生在藥物選擇上比較合理,但還可以保守一些,比如多使用中成藥,降低抗生素類藥物可能引發的病毒耐藥性。”

另外,李新軍分析,第一種藥物的療程顯得有些偏長,這也直接導致了總體藥價的偏高。“一個急性咽喉炎其實是再小的病不過了,總藥價要近百元,有點讓人承受不起。”李新軍感慨。

院方說法

開藥最多的醫生會被誡勉談話

新快報訊醫生開藥有任務指標嗎?醫生亂開藥,有無人監管?針對市民對於處方、檢查的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多家院方。

患者A:爲什麼看病時,醫生老問是不是“醫保報銷”?如果是,是不是會開便宜的藥?如果不是,就要開貴藥呢?

A醫院:不是的。醫生其實是想幫患者省錢。如果你是醫保人羣,就要優先從醫保藥物目錄中選,在沒有合適的醫保藥物時,再諮詢患者,要不要用自費的藥。因爲用了,藥費就會貴一些。

患者B:醫院有沒有給醫生下開藥指標,開多點就會多點獎金?

B醫院:沒有這種指標。醫生的獎金有很多參考指標,但並不與開藥多少掛鉤,主要還是看工作量。如接了多少病人,每個人的平均住院日多少,多少是重病人等等。

患者C:醫生開藥到底有沒有監控?

C醫院:有的,特別是抗生素,很多醫院都設立了相應的抗生素使用監控系統。如醫生需按級別開藥,不能越權;每個月會進行處方點評,不合格的要公示;開藥最多的前十名,會誡勉談話等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