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全國26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加強村醫隊伍建設

全國26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加強村醫隊伍建設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3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者從國務院醫改辦瞭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有26個省(區、市)按照國辦發〔2011〕31號文件要求,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出臺了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或實施方案。吉林、湖南、廣西、貴州、青海5省區還在出臺實施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了配套的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

全國26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加強村醫隊伍建設

推進“兩個覆蓋、兩項制度”實施

“兩個覆蓋”即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的全覆蓋,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31號)文件要求,要實現每個行政村設置1個村衛生室,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應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兩項制度”即將所有村衛生室納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制度的實施範圍。

各地採取政府、集體、個人多方籌資的方式,加快村衛生室建設。北京、山西、黑龍江等23省份已經實現村衛生室在行政村的全面覆蓋;河北、內蒙古、福建等7省份村衛生室覆蓋率超過90%。同時,通過定向培養、對口支援、遠程教育、繼續學歷教育等多措並舉,不斷提升村醫的服務能力;天津、安徽、廣西等21省份已實現鄉村醫生執業的全覆蓋。河北、內蒙古、廣東等9省份合格鄉村醫生覆蓋率超過90%。其中,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湖北、廣西9省(區、市)實施了村醫定向培養項目,內蒙古、遼寧、江西、湖南、廣西、海南6省區開展了村醫的遠程教育,遼寧、上海、湖北、廣東、雲南、青海、寧夏7省(區、市)財政支持村醫通過成人教育等途徑提升學歷層次。

在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制度,是消除村醫靠賣藥爲生現象、鞏固強化網底功能,保障廣大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的關鍵舉措。雲南、青海、兵團等17省份實現了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全覆蓋;江蘇、安徽、河南、陝西4省份村衛生室基本藥物的覆蓋率超過90%。河南、甘肅、新疆等11省份的村衛生室全部實施新農合門診統籌,黑龍江、江蘇、安徽3省村衛生室新農合門診統籌覆蓋率爲90%左右。

積極建立多渠道村醫補償機制

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鄉村醫生依靠藥品差價獲得收入的途徑將不再存在,各地積極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確保村醫合理收入不降低。

村醫的第一個補償渠道,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合理補助。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根據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際工作量,明確將相應比例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給鄉村醫生。其中,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江西、山東、福建、湖北、四川、雲南、陝西、寧夏13省份,確定撥付給鄉村醫生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比例爲40%以上。寧夏等一些省份,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撥付比例甚至達到60%。

村醫的第二個補償渠道,即對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由個人和新農合基金進行支付補償;制定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準以及新農合支付標準和辦法,合理增加村醫收入。全國有30個省份已在村衛生室實施一般診療費制度,並明確了新農合償付標準,每診療人次收費水平一般爲3元~9元。

村醫的第三個補償渠道,即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採取專項補助的方式對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給予定額補償,補助水平與當地村幹部的補助水平相銜接。2011年,中央財政下撥專項資金21億元,按鄉村醫生服務人口年人均5元的標準,對東、中、西部地區給予不同比例的支持,加上地方各級財政的補助,最終年均補助收入5000元以上。青海等一些省份,專項補助提高到每年8000元,陝西等一些省份對村醫補助提高到每年1萬元。

多種方式解決村醫養老之憂

各地結合新農保制度的推進,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新農保。安徽等一些省份還額外規定,對連續從事村醫工作10年以上、到齡退出的村醫,按每月不低於3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補助資金由市、縣(市、區)政府統籌解決;並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進一步提高對服務年限長和在偏遠、條件艱苦地區執業的村醫的補助水平。

吉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四川、雲南、青海等省份結合省情出臺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村醫,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或個體工商戶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繳費並享受財政補貼。其中,江蘇省從2008年起就已全面推進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工作,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爲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到2011年底,江蘇省已有90.1%的鄉村醫生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達到退休年齡的鄉村醫生中92.9%由政府出資給予養老補助。

此外,在不改變鄉村醫生人員身份和村衛生室法人、財產關係的前提下,鄉村一體化管理在全國各地

得到積極推進。一體化管理內容既有“六統一”的形式,也有“八統一”的形式,其核心內容包括業務、藥械、財務、績效考覈等方面。

政策綜合效應凸顯

新醫改以來,特別是國務院31號文件出臺近一年來的進展和成效表明,國家政策方向正確、符合當前農村衛生事業和鄉村醫生隊伍發展實際。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村衛生室“網底”進一步築牢,農村羣衆開始在家門口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鄉村醫生的積極性也日益得到有效發揮。隨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政策綜合效應還將進一步凸顯。

老百姓得到實惠。隨着基本藥物制度和新農合門診統籌逐步延伸到村衛生室,各地農村居民就醫費用呈現“一降一升”的良好勢頭,即村衛生室次均門診費用明顯下降,新農合門診報銷比例明顯提高。如青海省,村衛生室次均門診費由18.6元降低到11.7元,降幅37.1%,湖南省降幅32.06%,四川降幅27.19%。新農合門診統籌平均報銷比例達到40%~50%,隨着新農合籌資水平的提高,比例還將上升。村衛生室藥品進貨渠道得到規範,基本藥物質量有了保證;村醫靜脈注射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爲得到控制,服務能力逐步提升;門診量普遍增加,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得到提高。

鄉村醫生收入得到保障。隨着醫改的逐步推進,公共衛生經費以及專項定額補助列入預算,使鄉村醫生的收入有了保障。醫改後,村醫年平均收入在2萬~3萬元之間,大多數村醫的收入比改革前有所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偏遠地區。鄉村醫生的養老有了保障,培訓機會增加;再也不用靠賣藥爲生,爲農民健康服務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和提高。

網底功能得到加強。上世紀60年代,我國初步形成了以赤腳醫生爲主體的農村三級網“網底”,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讚譽。這個“網底”的功能即是提供預防保健和用適宜技術治療小病,藥品收入比例很小。後來村衛生室功能開始發生異化,逐步形成“以藥補醫、重醫輕防”的服務模式,造成假冒僞劣藥品、抗生素和靜脈注射濫用等現象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給農民健康甚至生命帶來嚴重危害,網底功能日益削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使村衛生室逐步向以健康爲中心的模式轉變,“網底”功能得到鞏固和加強。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