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十二五”期間我國總人口將控制在13.9億人以內

“十二五”期間我國總人口將控制在13.9億人以內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5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

“十二五”期間我國總人口將控制在13.9億人以內

本報記者李曉宏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以內,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15歲以上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3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3年;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15以下。

促進結構均衡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翟振武表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速等“男女老幼”的人口結構性矛盾,正成爲亟待破解的人口命題。

據介紹,“十二五”時期,我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60歲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800萬以上,總量將突破2億人。

對此,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健全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以基本養老保險爲重點,加快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同時,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30餘年來,首次出現‘三連降’,但仍然高出警戒線10多個點。”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介紹。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經過努力,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將下降至115以下。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治本”之策是提升女性社會地位,出臺有利於社會性別平等的法律法規等。“治標”之策是打擊“兩非”,即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爲。

促進分佈均衡

“我國正進入一個‘流動時代’。”翟振武介紹說,在快速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拉動下,中國正經歷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遷移。2010年,全國城鎮人口6.7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0%。“十二五”期間,城鎮人口將突破7億。隨着產業轉移的加快、中西部城市羣的發展,人口流動遷移呈現出新的特點,人口流向趨於多元化。

城市化大潮中,大批農村新增勞動力離鄉又離土,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聚集到經濟較爲發達的城市,導致人口地區分佈失衡。

這種分佈失衡首先表現爲人口過度向城市流動,給城市資源環境、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空前壓力。人口分佈的失衡還體現在農村地區出現的人口“窪地”,使新農村建設缺乏人口支撐。

規劃提出,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全國流動人口生存發展狀況、分佈的動態監測體系。逐步實行暫住人口居住證制度。在農民工流動較爲集中的地區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爲流動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大中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繼續發揮吸納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落戶條件。把有合法穩定職業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農村人口逐步轉爲城鎮居民。

促進素質提升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司長張建表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時代命題,迫切要求“將我國人口多的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

據介紹,目前我國人口素質總體水平不高,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競爭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質亟待提升。據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出生時肉眼可見先天畸形和出生後逐漸顯現的缺陷約佔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另一方面,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農村剩餘大量勞動力,人口紅利的效用未能充分發揮。

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規劃提出,將積極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進一步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同時,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醫療保障和服務體系,完善基本醫療制度。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

在勞動力素質提升方面,加大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同時,還將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獨生子女社會行爲教育。加強道德素質和誠信教育,提高國民素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