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疫情期間有這5種表現的人,你體內的維生素D“餘額”不足了

疫情期間有這5種表現的人,你體內的維生素D“餘額”不足了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很多人來說,疫情期間做過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閉門不出”了。

疫情期間有這5種表現的人,你體內的維生素D“餘額”不足了


但是,不出門也帶來一個問題:曬不到太陽。




要知道,維生素D被稱爲“陽光維生素”,曬不到太陽,可能導致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



不曬太陽,易缺維生素D

維生素D被稱爲“陽光維生素”,雖然陽光照射並非它的唯.一來源,它在動物性食物中的含量也較多,但並不能完全滿足人體的需要。


體內大部分維生素D需通過曬太陽後皮膚合成,很少曬太陽是缺乏維生素D的首要因素。長時間在室內,不愛去戶外活動,即使出去也要打傘、塗防曬霜,都會影響人體和陽光的親密接觸。




維生素D給身體帶來6大好處:


防癌

《英國醫學雜誌》曾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血漿中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呈負相關。也就是說,確保維生素D攝入充足利於防癌。


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肝癌,風險降低了55%。尤其是肝炎患者,高濃度維生素D組的肝癌風險竟然降低了80%。


預防免疫性疾病

維生素D缺乏可增加風溼性關節炎、克羅恩病、多發性硬化症等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當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中的受體結合時,可調節自身免疫力,防治這類疾病。


保護心腦

維生素D可調節血壓,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發生風險。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風險降低30%。




改善情緒

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的女性在補充維生素D後病情有所好轉,原因可能是維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後者對改善睡眠、帶來愉悅感非常重要。


呵護母嬰

懷孕期間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母親,更易出現先兆子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問題,剖腹產概率也更高。


母親缺乏維生素D,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更高。補充維生素D可減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防治糖尿病

寶寶1歲時攝入充足維生素D,未來30年患糖尿病機率降低88%。攝入充足維生素D可使患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33%,原因在於它也許能促進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


4類人要警惕維生素D缺乏

具體來說,以下4類羣體要警惕維生素D缺乏:


在家中或養老院裏長期足不出戶的老年人;


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室內的白領職員;


“晝伏夜出”的夜班人員;


不愛出門的“宅男”“宅女”。


若出現以下表現,可能是身體在提示你缺維生素D了:

1.常出現炎症或感染炎症後不易好。

2.感覺抑鬱,特別在冬季。

3.總覺得累。

4.關節疼痛,四肢無力。

5.感覺肌肉疼。


學3招科學補足

想要補足維生素D並不難,只要在生活中做好以下幾個細節。


1

曬足太陽

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辦法是曬太陽。


嬰幼兒和兒童皮膚嬌嫩,時間可縮短至15~30分鐘。


生長髮育期的少兒,骨骼發育需要大量維生素D,可以適當延長曬太陽時間。


成年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爲宜。


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


需要提醒的是,曬太陽最.好避開正午,選擇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曬一曬;要裸露前臂、雙手、小腿等部位,不要隔着玻璃曬;膚色深的人曬太陽時間應多於膚色淺的人;體弱者、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量力而行,不能曬太久。




疫情期間,在保.證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氣候條件,適當出門曬曬太陽,外出要注意以下幾點:

做好防護,酌情佩戴口罩,保持與其他人的距離至少在一米以上,避免扎堆或面對面進行的活動。

進入公園、廣場等場所時,應配合測體溫等相關防控措施。

注意保暖,老年人、兒童在活動時要注意活動量,避免高強度活動後受風着涼。

選擇在人員稀少、空曠的場地進行,運動方式建議採用健步走等適合個人運動的形式。

兒童應在監護人的陪同下外出活動,監護人應確保兒童的個人衛生,尤其注意手衛生。

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肘部或紙巾遮住。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

戶外活動回到家後,及時脫去外套,清洗雙手和臉部,適當的補充水分,注意保暖。


2

吃對食物

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魚類,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經過晾曬的幹蘑菇,以及蛋黃、動物內臟、奶製品、穀物中均含維生素D,可有針對性地補充。


3

適量攝入補充劑

爲滿足身體所需,兒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維生素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爲每天20~50微克。




需要提醒的是,過多維生素D攝入會升高血鈣水平,長期如此增加患腎結石、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風險。▲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