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疾病預防 > 養生經典語錄

養生經典語錄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養生之道也不盡相同。下面分別概括地介紹一下十位古今人物的養生之道。
用一個字、幾個字、最多十個字介紹這些人的養生之道,難免有不全面、不準確之處。但我相信,這十位人物的養生之道,對於其他人,也是會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方成的一個字:“忙”

著名漫畫家方成,年近90歲,看外表像60來歲,聽說話像50來歲,思維敏捷恐怕很多40來歲的人也比不上。他童心未泯,不知老之已至,每天清晨5時起牀,整天忙忙碌碌、筆耕不輟、創作不止,還經常騎着自行車到處轉悠。他給自己畫了一幅漫畫像,並附了一首風趣幽默的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有人開玩笑說:“要是方成活不過100歲,肯定是老天爺犯糊塗了!”

有些退下來的老同志,感嘆自己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整天唉聲嘆氣、無所事事,這樣對於身心健康大爲不利

有很多人的確是因爲“忙”,才少病少惱,身健心安。他們體會到:在“忙”中,有數不清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總之,“忙”,是人生康樂的最佳營養劑。


養生經典語錄


馬寅初的兩個字:“從容”

“若無他故,我必活百年。”這是我國著名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和教育家馬寅初先生說的一句“狂言”。事實上,馬老生於1882年,卒於1982年,正好百歲高齡。

馬老能頤養高齡的長壽祕訣主要是:內養外練達天年。這裏主要講講他的“內養”功夫,就是“從容”二字。

馬老大半生歷經坎坷,卻始終微笑看待世態炎涼,坦蕩面對宦海沉浮。當年,任北大校長的馬老,聽到被撤職的消息,只是“喔”了一聲。二十多年後,當聽到被平反的消息,他也只是“喔”了一聲。他的這種修養、氣度,的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有副對聯說得好:“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明代養生學家呂坤在《呻吟語》中說:“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美國醫學教授威迪安特經過多年研究,也得出如下結論:古今長壽者皆從容。北宋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程頤的一首七律:“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更是道出了“從容”二字對於修身養性的極端重要性。


養生經典語錄 第2張


馮友蘭的三個字:“不着急”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80歲時開始動手寫《中國哲學史新編》,於95歲高齡時完成這部7卷本的皇皇鉅著,令人嘖嘖稱奇。

馮友蘭的哲學思想在國內外都有重大影響,這裏僅舉一例。

韓國總統朴槿惠,自稱是“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的“三無”女士,人稱“冰公主”。她深受馮友蘭哲學思想的影響,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晚年時,曾有人向他請教養生之道。老人沉吟半響,緩緩地說了三個字:“不着急。”

馮老將“不着急”的養生之道,貫穿於自己的修身養性和學術研究之中,嚮往進入一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人們形容馮友蘭“視其色如春陽之溫,聽其言如時雨之滴”。在耄耋之年,他目近失明,耳近失聰,而學術活動卻一刻未停。可見,馮老的“不着急”,不是生命鐘擺的停歇和遲緩,而是對生命長度和寬度的拓展。


養生經典語錄 第3張


袁曉園的四個字:“順其自然”

袁曉園舉世聞名,不是因爲她四妹袁靜在解放初寫了一本風行一時的小說《新兒女英雄傳》,也不是因爲她三妹的女兒瓊瑤是我國臺灣的著名小說家,而是因爲她本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袁曉園出身翰苑之家,工詩詞,善書畫,喜交友。青年時代,她衝破封建家庭樊籬,隻身赴法國勤工儉學;上世紀40年代,她成爲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70年代,她作爲著名美籍華人學者第一個率團訪華,受到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接見;80年代,她毅然放棄美籍,別子還鄉,葉落歸根。

她100歲時,在中央美術館展出自己創作的100幅書畫作品,前來祝賀、觀賞者人頭攢動,劉延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

她101歲時,在古都南京創辦了袁曉園藝術館。我和新中國新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陳毅元帥之子、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等,應邀前往祝賀。袁曉園與前來祝賀的人們親切交談,並翩翩起舞。

袁曉園贈我一幀七絕橫幅:

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

人間哪有不老藥,順其自然過百年。

《黃帝內經》中提到“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是養生的重要原則。袁曉園的養生之道,正可概括爲四個大字,就是“順其自然”。


養生經典語錄 第4張


俗話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養生之道也不盡相同。下面分別概括地介紹一下十位古今人物的養生之道。
用一個字、幾個字、最多十個字介紹這些人的養生之道,難免有不全面、不準確之處。但我相信,這十位人物的養生之道,對於其他人,也是會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姜昆的五個字:“笑、俏、嘮、跳、掉”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有一套自己獨特的養生之道,概括起來就是五個大字:笑、俏、嘮、跳、掉。

笑:樂觀,沒樂都要找樂。

俏:穿了一輩子中山服,到老了換換衣服,穿穿球鞋,往年輕裏打扮,更主要的是心理上要年輕,做到“老來俏”。

嘮:經常和別人聊天,不能覺得自己老了,一天到晚老悶着。自己心裏有事,通過聊天說出來。聽別人說話,瞭解新鮮信息,讓生活充滿情趣。

跳:運動。一定得有一項運動伴隨自己,要上癮,要專心,日久天長,效果不言而喻。

掉:要自我掉價,這條最重要。過去你是領導,現在不是了。看着你培養的年輕人坐在主席臺上,你坐在下面,心裏一定要平衡。在家裏也是一樣,過去你是一家之主,凡事說了算,現在多聽聽子女的意見,他們可能比你強得多。掉價要掉到整天和孫子孫女一塊玩,享受天倫之樂。掉到孫子輩的堆裏,就算是掉到家了。


養生經典語錄 第5張


白巖鬆的六個字:“管住嘴,多動腿”

很多人在認識上有一個誤區,認爲養生是老年人的事。其實,養生是指行爲、作息和飲食的調理,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人。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卻與許多疾病不沾邊,總是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侃侃而談、不知疲倦。

這主要得益於他總結出的六字養生之道:“管住嘴,多動腿”。

首先是要“管住嘴”。《皇帝內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飲食過度的危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白巖鬆常說兩句話:一句是“任憑‘三高’食品美味,我卻獨愛蔬菜”,一句是“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作爲健康宣傳員的白巖鬆,平時當然也喜歡美食,但他更愛吃粗纖維雜糧,而且保持一定的“飢餓感”。他認爲,在進餐時“管住嘴”,才能帶來健康的生活。

其次是“多動腿”。白巖鬆每天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堅持活動筋骨。週末常去爬山、跑步、打羽毛球;平時不忙的時候,上班或出門辦事,他都堅持步行。他還經常參加所在足球隊的訓練,和朋友們一起參加比賽,將汗水盡情揮灑在運動場上,與隊友們共同享受運動帶來的輕鬆和快樂。

白巖鬆還把“管住嘴,多動腿”這六個字的養生之道概括爲一個公式,命名爲“私家保健公式”:“1﹢1﹦11”。

何謂“1﹢1﹦11”?白巖鬆解釋說:“1﹢1”指的是管理嘴、多動腿,這兩個具體行爲加在一起,意味着對生命的支持和激勵就能達到11。11就像人的兩條腿,也像一雙筷子,加在一起正好是管住嘴、多動腿的意思。1﹢1去掉任何一個1的結果,都會使健康減少10分。


養生經典語錄 第6張


陸游的七個字:“只將食粥致神仙”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仕途屢遭貶謫,因爲主張抗金而受排擠,一生壯志難酬;和唐婉的幸福婚姻橫遭長輩拆散,情揣刻骨銘心的精神創傷;晚年閒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生活拮据,缺衣少食,幾近“苦行僧”。然而,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飽嘗世態炎涼、宦海沉浮的陸游,卻享年86歲,是我國古代詩壇罕見的“詩翁壽星”。

其養生奧祕何在?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七個大字:“只將食粥致神仙”。

我們到粥店喝粥,經常可以看到牆壁上寫着陸游的一首七絕《食粥》: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這首明白如話的《食粥》詩,是陸游74歲時寫的。詩的中心意思是,食粥可以使人長壽(即長年),賽過神仙。

需要加以解釋的,可能是詩中的“宛丘”二字。馮友蘭先生之女、著名作家宗璞大姐,曾經比較詳細地向我解釋過“宛丘”二字的來歷

宛丘,指宋代詩人張耒,字文潛,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陸游在這首詩的序文中說:“張文潛有食粥說,謂食粥可以延年,予竊愛之。”因張耒居所在宛丘,又撰有《宛丘集》,故陸游以此稱其名。

“民以食爲天”,吃飯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而粥則爲“世間第一補人之物”。陸游一生寫詩60餘年,保存下來的就有9300多首,其中關於養生的詩有300多首,享年86歲。所有這些,可能與他長年堅持食粥有關。


養生經典語錄 第7張


于右任的八個字:“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于右任,國民黨元老,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教育家,陝西三原人,逝世於臺灣。

于右任晚年寫了一首題爲《望大陸》的詩,被稱作是一首震撼中華民族的哀歌,更是他晚年感人肺腑的一首絕唱。

于右任先生的養生之道是八個大字:“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意思是說,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總還有“一二”如意之處。人生應該多想那些“一二”高興之事,不想讓人揪心的“八九”之事。這樣,心情才能愉悅,人生纔會陽光。

中醫有句老話:“病由心生”。有的人“身上有病,心中無病”,像於老那樣,做到“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開朗樂觀,順其自然,養心怡神,照樣能夠戰勝病魔,做到健康長壽。


養生經典語錄 第8張


俗話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養生之道也不盡相同。下面分別概括地介紹一下十位古今人物的養生之道。
用一個字、幾個字、最多十個字介紹這些人的養生之道,難免有不全面、不準確之處。但我相信,這十位人物的養生之道,對於其他人,也是會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季羨林的九個字:“不挑食、不嘀咕、不鍛鍊”

著名學者、作家、翻譯家季羨林,以98歲高齡告別人世。

記得我曾兩次拜訪季老,他在我帶去的冊頁寫過成語“聞雞起舞”,還寫過朱熹的一首七絕:“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季老有個“三不主義”的養生之道,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就是九個大字:不挑食、不嘀咕、不鍛鍊。

關於“不挑食”,季老風趣地說道,常見有人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到吃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窘態可掬,令人發笑。以這種心態而欲求長壽,豈非南轅北轍?

季老認爲“不嘀咕”最爲重要。對什麼事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有這樣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長壽?

對於很多人難以理解的“不鍛鍊”,季老解釋說,我並不絕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鍛鍊但不能過頭。一個人如果天天望長壽如大旱之望雲霓,而又絕對相信體育鍛煉,則此人的心態恐怕有點失常,反不如順其自然爲佳。


養生經典語錄 第9張


冰心的十個字:“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

被人稱作“文壇祖母”的冰心老人,生前常爲別人題寫對聯:“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她老人家也爲我題寫過這副對聯,並特別註明這是她先祖子修公的自勉聯。

這副十個字的對聯,既是冰心的修身之道,也是她的養生之道。

季羨林生前非常欣賞這副對聯,並親自寫過兩篇文章,對其加以詮釋。

所謂“知足”,就是滿足於自己已經得到的,指生活、願望等。除此之外,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我國有句老話:“知足常樂。”這四個大字,可謂靈丹妙藥。

所謂“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知不足”與我國另一句老話“自知之明”緊密相連。既然知道自己有“不足之處”,就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儘量加以彌補。

關於“有爲有不爲”,簡單說來,“爲”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爲”。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爲”。

至於什麼事應該“爲”,什麼事應該“不爲”,我們一定牢記並踐行我國的另兩句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養生經典語錄 第10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