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醫生做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專家稱與晉升掛鉤

醫生做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專家稱與晉升掛鉤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生做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專家稱與晉升掛鉤

其實近年來有關學術論文涉嫌抄襲乃至造假的問題已算不上新鮮。這背後不僅是對醫生及其他領域研究人員學術道德的關注,更是對各行業職稱評定的爭議。

專家坦言,一些學者之所以論文造假,除了個人問題,也是因爲目前很多行業中,論文和職稱晉升緊密掛鉤。

沒論文,人家成主任醫師

你還是“千年主治”

當網絡上熱烈討論撤稿事件時,杭州某三甲醫院泌尿科醫生王淺(化名)的同行微信羣裏,並沒有驚起多大波瀾。

對於王淺來說,醫生、醫學院學生論文造假,雖然沒有很普遍,但是這些年也耳聞不少。幾年前,浙江一所高校的一名醫學女博士,因爲發表的國際期刊論文,涉嫌數據造假,被多人投訴,影響惡劣,最後被學校開除了學籍。

對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來說,在國際影響力期刊發表論文是決定能否畢業的重要一環。“特別對博士生來說,在中文期刊發表的都不能算,沒有文章就畢業不了,這就意味着要多讀一年書,少賺一年錢。”王淺說,學生們求短平快、求見效的壓力在這裏,有了主觀造假的動機。

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對臨牀醫生們來說,更甚。

“評職稱時,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王淺向記者介紹,對於目前醫生的職稱評級考覈,包括三個方面:臨牀業績、教學任務,以及文章和課題。

“臨牀業績是個排除選項,難去量化。不同科室也沒法比較。因此,臨牀業績做得怎麼樣?最後通過有沒有發生醫療賠款或者醫療投訴來排除。”

王淺說,第二個指標教學任務,即完成多少科室的教學,帶幾個學生,也是大家都能抵達的及格線。“所以最後的晉升難度和PK點位就落在科研文章數量以及影響力因子上,因爲這是可以量化的。這個排名會決定你能不能晉升。”

“影響力因子的分數,意味着刊物的綜合級別,低的0.5分,高的上百分。有人在高級別的刊物發表一篇文章,等於別人在低級別的刊物寫幾百篇文章。”在現有的評級制度下,醫生們要麼往高影響力刊物投稿,要麼以數量取勝,攢分數,纔能有機會評上職稱。記者查詢,《腫瘤生物學》的影響力因子在2.926,“屬於中等水平吧”,也在SCI期刊投過不少論文的王淺說。

在他看來,目前的評升制度對醫生來講是不公平的,有些醫生臨牀能力雖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認可,但由於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夠的論文數量很難晉升。與此同時,一些不會做手術的主任醫師、醫術不精的內科專家,靠大量科研論文獲各種職務頭銜,但在實踐中卻不會處理病人和具體的臨牀問題。

“臨牀醫生每天加班加點治病救人,沒有多少時間搞學術,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淺認爲,臨牀爲重,科研爲輔纔是正道。“但現有的晉升體系,你說合不合理呢,也有合理的地方。你說廢除這個標準,可是用什麼東西去替代呢?只能憑拍馬屁,憑關係,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鬱悶的,變得不可琢磨。”

據悉,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除了職稱評定,年終考覈申請課題、評選院士,均以論文爲最重要的硬槓槓和標準。

“看着別人都靠論文上了主任醫師,而你臨牀能力再高,沒有論文也是個‘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王淺說。

知名醫學網站丁香園曾特別對此做過一項包含1928份有效問卷的調查,其中,824名醫生表示,醫院晉升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必須有SCI論文;而晉升高級職稱,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達到29.21%。

需求就有市場

國內論文代寫代發市場達十億元

就在此次事件曝光後,一些所謂“正規第三方機構”甚至藉機宣傳,有一家機構便向一名時常聯絡的醫生髮去信息稱,被撤銷的論文作者就是因爲找了“非正規第三方機構”纔出事,而他們可以保證“足夠權威”。

“一些地方醫院和一些不算太熱門的科室,在論文發表方面肯定也會弱一些。”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生向記者表示,按照相關主管部委的明文要求,醫生的級別晉升需要有相應的論文發表,或者作學術報告,“很多醫生工作都很忙,哪有那麼多時間寫論文,坦白說,不熟悉裏頭套路的,大多數人很難完成晉升的論文指標。”

一般的套路,就是通過“第三方機構”來完成論文的發表。

“不要覺得此次被曝的是醫療行業就說醫療行業是重災區,其實國內很多行業都是這樣。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很多人都被逼着發論文。”學界專家熊丙奇說。

在上述醫生看來,“在論文數量的行政化要求下,有需求就有市場。”需求很大,市場也很大。早在2009年,武漢大學的一個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論文代寫代發市場已達到10億元以上的規模。

記者瞭解到,以醫療行業爲例,一般情況下,一名醫療人員要花15年時間,才能完成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生的晉升。這個過程中,需要實操能力,也需要論文發表。

熊丙奇坦言,國際學術界也重視論文,但他們更重視論文本身的創新質量,不僅僅是看數量。而我國目前的學術管理和評價體系中,只要發表,基本不看論文質量。

南通大學副校長兼附屬醫院院長高建林等數位“上榜”醫院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都表示,此次事件應該說和職稱晉升制度有關係,國內對醫院、學科、學術、人才的評價體系與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評價、予以採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標。而此次,從內容到投稿都造假,完全委託第三方代理機構,這是最惡劣的情況。

破除“唯論文定人才”迫在眉睫

近年來,類似的撤稿事件時有發生,其原因既有造假者個人“學術不端”,又有論文造假“產業鏈”推波助瀾,深究下去則暴露出人才評價體系中“唯論文定人才”的積弊。因此,解決之道離不開兩手抓:既要繼續提高失信違規成本,嚴肅查處“學術不端”的各類責任主體;更重要的則是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對專業人才評價不再抱持“唯論文定人才”的傾向。

2016年3月,中央印發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不將論文等作爲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然而實際工作中,論文仍是一些單位人才晉升道路上邁不過去的坎兒,不少臨牀醫生爲評職稱“放下手術刀、走進實驗室”,爲發論文而與“論文掮客”一道弄虛作假。

較之其他行業,科學技術工作需要更加純淨的空氣。

對執掌專業技術人才考覈晉升大事的主管部門而言,要敢於拿自己的利益開刀,對於手中掌握的那些與中央改革方向不符的權力,該放的要放、該減的要減、該改的要改。

看着別人都靠論文上了“主任”職稱,而你臨牀能力再高,沒有論文也是個“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據新華社)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