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120增配百餘擔架員 醫生可專心救援

120增配百餘擔架員 醫生可專心救援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20增配百餘擔架員 醫生可專心救援

明天起,《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應爲有需要的急、危、重患者提供搬擡服務。目前,北京120急救中心增配的百餘擔架員已完成培訓,上崗服務。

急危重患者可叫擔架員

必要時家屬也要搭把手

上週二9時許,一名有心梗病史的82歲老人突發胸悶憋氣,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內,一隊120急救車組迅速集結,除醫護人員外,還包括兩名身穿藏藍色制服的擔架員。

老人家住在培新街乙5號院一棟老式居民樓的二層,樓梯狹小,兩名擔架員通過履帶式樓梯擔架將老人平穩地擡上急救車。

3月1日正式實施的《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明確,要爲有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搬擡服務。目前,配齊“醫護司擔”的120急救車組,只爲急、危、重症患者服務。醫院間轉診,或接患者出院回家,因患者不屬急、危、重,因此不配備擔架員。據介紹,在日常急救過程中,有個別患者病情並不嚴重,也可自主行動,但依然要求醫護人員用擔架搬擡。120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院前急救資源緊缺,需要把有限的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羣。市衛計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提醒,目前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尚有待健全,部分區急救分中心搬擡服務能力還在逐步完善。呼籲廣大市民珍惜有限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資源,非急、危、重症儘量採用其他方式解決。

業內人士表示,給急救車配齊“醫護司擔”,這在全世界急救領域都屬“奢侈”配置。急救車到院前的根本目的是救人,儘管法律規定搬擡由急救機構負責,但必要時患者家屬也應該搭把手,避免耽誤救治。

擔架員須會基本急救技能

急救搬擡因病而異

120急救中心的擔架員需要具備一定體能,比如能擡動體重過重的患者,上下樓梯時也能走得穩。擔架員上崗前還需要進行多科目培訓,不僅要熟悉車載擔架、搬運擔架、上下樓擔架等各種搬擡工具的使用方法,還要掌握急救基本技能。

搬擡急危重症患者很講究,病症不同,搬擡方式也不同。比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危重病人,急救時不能背、架或使用輪椅,必須使用擔架讓患者平躺;腦溢血病人適合用頭高腳低側臥位等。

“擔架員,我們也稱他們爲醫療輔助人員。”北京120急救醫療培訓中心副主任陳志介紹,因此,擔架員需要掌握心肺復甦術等基本急救技能,當病人出現心跳驟停時,他們能作爲助手協助醫生急救。

據介紹,擔架員培訓課程包括心肺復甦等基本急救技術、院前感染防護等,還包括單、雙人徒手搬擡,四人搬擡技術,毛毯搬運法,被單過牀技術,單椅、輪椅搬擡法,脊柱板搬擡法、鏟式擔架搬擡法和上下樓梯技巧,樓梯椅搬擡和車載擔架搬擡技術等搬擡專業課。

陳志透露,課程結束考覈時,我們會設計不同的搬擡場景,比如將患者從牀上擡到擔架,再轉上樓梯擔架、車載擔架,最後上急救車,這一套流程學員都要完全掌握。培訓教師會考查學員的體能狀態、身體協調性、組織紀律性、團隊合作意識和文化基礎,給出綜合評價分,擔架員培訓考覈的總成績將由綜合理論考試、搬擡技能考試和綜合評價評分共同組成,總分合格纔可上崗。

目前,120急救中心已新培訓了116名擔架員,很快還將再啓動培訓一批擔架員。

擔架員“解放”醫護人員

急救醫生可專心施救

“擔架員很缺乏。”北京急救中心司機王雅東直言,急救車組多年來一直身兼數職。以往缺少擔架員時,都是醫護人員和司機搬擡患者。

由於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多爲女性,真遇到塊頭大的患者,醫護人員確實擡不動。而且,醫生護士還要拿着醫療搶救器械、藥箱,搶救患者、記錄病歷,搬擡患者實在勉爲其難。“如果搬擡患者也成爲院前急救醫護人員的工作常態,那工作強度確實太大了,過去也有不少急救醫護人員因此而流失。”王雅東說。

增配擔架員,則可以解放醫護人員,使其專心施救。“醫生的職責首先是救命。對於急救醫生,除顫儀和診箱是不能離手的,如果醫生光顧着擡病人,搶救時反而找不到醫療設備,那就是失職。”陳志說。

急救現場

退伍軍人當起擔架員

上週二,40歲的老翟、33歲的小孫,跟着急救醫護人員登上120急救車,一位曾有心梗病史的82歲老人突發胸悶憋氣需要急救。老翟、小孫是擔架員,這是他們第一天上崗。

老翟和小孫都是退伍軍人,膚色黝黑、身板結實。“以爲當擔架員有力氣就夠了,一培訓才知道,需要的專業知識太多了。”老翟說。

很快,急救車抵達培新街乙5號院,這是一棟老式小板樓,老人家住二樓。車剛停穩,急救醫生陸洋便拎着急救箱和心電圖儀跳下車,老翟和小孫幫着拎氧氣瓶和除顫儀,一路小跑兒。

測心電圖、量血壓、聽診……“血壓140/82,稍微偏高,心電圖正常,但患者心肌酶有點高,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陸洋抓緊檢查,老翟和小孫則觀察着樓道、房間,他們和醫生商量,用履帶式樓梯擔架搬擡老人。

“面對患者,雙手插入患者腋窩,右腿邁入患者兩腿之間,起到一個三角支撐作用,腿部發力……”陸洋指點着擔架員,穩穩地把老爺子擡上擔架,老翟蹲下身,爲老人仔細繫好束縛帶。

“1、2、3,起!……穩住……注意拐彎……”老翟和小孫一前一後配合,將老人擡下樓。另一個車載擔架已經停放在樓門口,老翟解開束縛帶,一邊唸叨着技術要領,一邊抱緊老人,將其轉移到車載擔架上。

完成任務,老翟和小孫長吁一口氣。“幹擔架員不僅幫別人,也幫我們自己,”老翟一邊抹汗珠一邊說道,“以前擡重物,我老是腰使勁。參加擔架員培訓後,我才知道這樣容易弄傷腰,我現在都是大腿發力,能保護腰椎。”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