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治理霧霾爲什麼拿機動車開刀?汽車污染佔三分之一

治理霧霾爲什麼拿機動車開刀?汽車污染佔三分之一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治理霧霾爲什麼拿機動車開刀?汽車污染佔三分之一

12月16日起,入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重污染過程始終盤踞在華北地區。根據環保部12月19日的數據,已經有8個城市爆表。今天,在霧與霾的重創下,北京等多個城市的污染指數急劇攀升。

與污染“相伴”的是民衆對污染成因的關注。今天一早,一則關於“此次灰霾中有硫酸氨”的消息就在朋友圈中流傳,而更早之前還有風電致霾說,到底這些說法科學性如何?此外,公衆還關心,付出那麼多努力,霾到底治得怎麼樣了,有沒有盼頭?

近日,記者梳理了多個頻頻被公衆提及的有關霾的問題,請8位國內權威專家一起“讀霾”。

霾究竟是哪裏的“特產”

網絡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陝西、山西這3個省、自治區爲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霧霾最嚴重的京津冀三地是受害者,情況到底如何?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說,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

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爲70%。

京津冀區域面積雖然只佔全國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國的8%,煤炭消費佔全國的9.2%,單位面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約爲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

周邊省市的區域傳輸對京津冀PM2.5污染的貢獻約佔30%,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山東、河南兩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內蒙古和陝西的排放對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貢獻”,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柴發合說,治理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有必要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行聯防聯控。

據北京大學教授謝紹東介紹,各地霧霾來源解析結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來源是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和生物質燃燒等。各個城市和地區視產業結構,各行業排放比例有所不同。

車限行了,工廠限產了,爲什麼空氣還不好

12月19日,石家莊連續多個小時爆表後,當地公衆不斷髮出質疑,治霾是不是停滯了?

細心的北京公衆也發現,2016年下半年以來,北京PM2.5濃度改善停滯了。現在什麼招兒都使了,仍然出現嚴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問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說,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針對大氣PM2.5污染治理,在多個方面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統籌區域環境資源,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動源排放;加強揚塵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創新區域管理機制,提升聯防聯控管理能力等。

賀克斌進一步解釋說,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爲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2015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6.2%。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的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9.2%,河北省的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9.1%。

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反映了京津冀區域大氣PM2.5濃度在逐年下降。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來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優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

賀克斌還舉例說,今年春夏時節,大家在朋友圈中“曬藍天”的頻次明顯高於前幾年,公衆也切身感受到了空氣質量的改善。

抗霾是不是真的只能等風來

朋友圈裏不乏這樣的段子,大家總是調侃說,快了,快了,風已經在路上了。難道抗霾只能等風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書肖說,污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京津冀區域正處在工業化和後工業化過程疊加的時期,燃煤、工業、機動車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處於高位,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還很艱鉅。

王書肖解釋說,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於第二階段,即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風速、溼度、邊界層高度等這些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採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還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要徹底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必須堅持不懈地紮實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

風電致霾說是否靠譜

每逢重污染天氣來臨,總有一篇帖子會被反覆傳播,文章的主旨說,內蒙古風力發電場和三北防護林使北方風力衰減,這導致了京津冀霧霾嚴重,霧霾無法被吹散。

這個說法是否靠譜兒?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認爲,發展風電對局地風速雖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範圍非常有限。他介紹說,丹麥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風電場對下游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範圍的地面風速有明顯影響,但超過100公里之外,影響可忽略不計。

以北京爲例,北京距離內蒙古400多公里,距離張家口約200公里。所以內蒙古和張家口地區的風電不會對北京地區風速產生顯著影響。

另外,他介紹說,防護林帶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沙地、保持水土、減緩風蝕、降低揚沙,其對風場的作用主要是大氣邊界層以下的近地層影響。而能驅散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是大範圍冷空氣來襲或降水“溼清除”效應。冷空氣影響範圍垂直方向遠遠超過邊界層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達百公里以上,三北防護林不可能阻擋冷空氣或寒潮,影響下游大範圍區域風場。

徐祥德說,京津冀地區重污染頻發,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與周邊區域污染物排放狀況。當然,區域性大地形“背風坡”弱風區與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氣象條件變化特徵,以及該區域周邊大氣污染輸送等,在某些時段也可能成爲重要的影響因素。

“煤改氣”加劇北京霧霾污染?

除了風電致霾說外,一個在專業人士間討論的話題,近期也在各類社交媒體被提及,那就是“煤改氣”加重霧霾。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解釋說,按照我國當前的天然氣消耗量計算,每年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氣態水在3億噸左右,假如全部轉化成液態水(但實際上不可能全部轉化爲液態水),平攤在全國人口集中的東部地區(估算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液態水的厚度連0.1毫米/年都不到,僅佔大氣中可降水量的幾十萬分之一,影響微乎其微。所以說,“煤改氣”不會顯著增加北京市大氣中的溼度,不是北京地區“豐富水汽”主要來源。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說,無論是燃煤、燃氣還是燃油,都會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氣”是否會導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決於改氣之前煤炭的燃燒方式和煤炭品質、改氣之後採取的燃燒技術等因素。如果採用了低氮燃燒技術,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會降低。我國脫硝比脫硫的起步晚,近年來大氣環境中的氮氧化物濃度下降並不像二氧化硫那麼顯著。氮氧化物濃度的增加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但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機理非常複雜,不能因爲氮氧化物濃度沒有明顯下降,顆粒物污染依然嚴重,就說是煤改氣造成的,這是不科學的。

治理空氣污染爲什麼只拿機動車開刀

一個有關機動車的有名段子是:開的是達標車,用的是達標油,爲啥還說機動車污染,難道是開車的姿勢不對?這則段子其實反映了有車族對機動車到底對霧霾有多少貢獻的質疑。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程水源說,根據北京市大氣PM2.5污染源解析結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貢獻中,機動車排放佔比爲31.1%,燃煤佔22.4%,工業生產佔18.1%,揚塵佔14.3%。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的佔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點控制機動車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程水源也強調,控制機動車排放僅僅是治理空氣污染的一個環節,北京市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還實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壓減燃煤、民用散煤清潔化、燃煤小鍋爐和“散小亂污”企業的淘汰治理、建築施工揚塵管控等。

他進一步解釋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市針對大氣PM2.5污染治理做的工作遠遠不止機動車一項,包括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燃煤小鍋爐“清零”工程、“散小亂污”企業關停淘汰任務、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等措施,只有當這些措施形成合力了,抗霾纔有成效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