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亞洲最髒貨幣人民幣奪冠 平均含菌量17.8萬個

亞洲最髒貨幣人民幣奪冠 平均含菌量17.8萬個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顯示,在香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菲律賓、朝鮮7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貨幣中,以人民幣的紙幣細菌含量最多,數量多達17.8萬個,比第二名的香港和柬埔寨,整整多出了16萬個。現在不少國家貨幣的整潔度已達到八成新左右,而在我國許多地區,本應銷燬的損傷幣仍在市面流通。

亞洲最髒貨幣人民幣奪冠 平均含菌量17.8萬個

廣州和重慶的人民幣要比北京的髒

錢幣的帶菌數與地區氣候有一定的關係,因爲氣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細菌的生存條件。廣州和重慶的人民幣要比北京的髒很多,這與廣州重慶地處南方常年高溫溼熱,而北京較乾燥寒冷有關。

即使同一地區的同一種錢幣,季節不同其表面的細菌總數也有一定的差異。最大值出現在夏季,因爲夏季高溫溼熱易於細菌存活,並且人體汗液油脂分泌旺盛,容易附着細菌污垢,在接觸錢幣的時候造成交叉污染。隨着氣溫的降低,錢幣上附着細菌總數呈下降趨勢。

人民幣是亞洲最髒貨幣平均含菌量17.8萬個

健康專家對錢幣上的細菌做了詳細的檢測,結果顯示,由於反覆使用,多數錢幣都會受到細菌污染,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是錢幣上最常見的細菌。錢幣上最主要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本是人體腸道內一種常見的細菌。正常情況下,多數大腸桿菌與人體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只有在機體免疫力降低、腸道長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況下,大腸桿菌纔會致病,移居到腸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膽囊、尿道、膀胱、闌尾等地,造成相應部位的感染。錢幣上的大腸桿菌多來自糞便,會隨着錢幣的流通進行繁衍和傳播,造成致病性感染。

綠膿桿菌致病性較弱但抗藥性強來源於痰液

人吐出的痰液裏往往含有綠膿桿菌,這些痰液一旦沾到錢幣上,綠膿桿菌就很容易通過錢幣的流通進行傳播。綠膿桿菌是一種致病力較低但抗藥性強的細菌。綠膿桿菌感染可發生在人體任何部位和組織,常見於燒傷或創傷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內膜炎、胃腸炎、膿胸甚至敗血症。雖然綠膿桿菌致病性較弱,但抗藥性很強,很難被殺滅,可長時間隨錢幣流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