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幹細胞治糖尿病? 尚研究階段不建議臨牀實踐

幹細胞治糖尿病? 尚研究階段不建議臨牀實踐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8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中介機構推出赴德國接受幹細胞技術治療糖尿病的服務,三個療程費用高達169萬元

幹細胞治糖尿病? 尚研究階段不建議臨牀實踐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出聲明: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仍處研究階段,尚未用於臨牀

◆糖尿病幹細胞治療研究階段以1型爲主,鮮有治療2型糖尿病的報道,安全性問題未解決

醫學指導/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

私人定製、德國高科技、世界頂級政要、富豪青睞……不少經常坐飛機的人或許都曾被航空雜誌上這則“德國幹細胞糖尿病治療之旅”的廣告所吸引。對於不少常年被糖尿病困擾而又手頭寬裕的人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充滿了誘惑的選擇。

然而,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當中除了看似完美的計劃之外,背後又有何風險和隱憂呢?近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數位國內權威的糖尿病權威專家對此表示,根據目前國內外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現狀,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尚處在臨牀應用前的研究階段。而且當中還有不少安全性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

中介廣告:

169萬元赴德移植幹細胞能治糖尿病

今年45歲的周先生是一位建築承包商,5年前診斷出糖尿病之後治療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備受困擾的他在一次出差途中看到了航空雜誌上的一則廣告:德國幹細胞糖尿病治療之旅,通過全球最先進的幹細胞移植技術,就能徹底擺脫長期吃藥也控制不好血糖的折磨。這讓他心動不已。

事實上,看到過這則廣告的人還有很多,記者就曾數次被人問起這個“治療之旅”到底靠不靠譜。點開這家出國醫療中介的官網,可以看到“德國糖尿病治療之旅”的項目被放在了非常顯要的位置。宣傳資料稱,這是一項與德國TICEBA幹細胞治療中心合作推出的項目。該中心是歐盟認證的臨牀治療機構,依靠全球獨家專利、頂級的實驗室配置,爲1500例世界級富豪政客提供了先進、安全、有效的臨牀治療方案,無一例毒副作用,有效率達到90%。

當然,這等“高大上”治療的費用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按照該中介在官網上的標價,3次飛赴德國,每次爲期4天的治療費用高達169萬元人民幣。包括前期簽證費用,三次赴德治療的往返商務艙,體檢問診治療,交通住宿用餐,全程私人旅行顧問及醫療翻譯服務等。然而,如此高額費用真的就能換來一次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嗎?

醫學會聲明:

尚處研究階段不建議作常規臨牀實踐

日前,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學會前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在與媒體交流時就曾專門談到此事。原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早在2012年就曾對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技術發出過“打假”聲明。這份聲明由學會裏專門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的朱大龍教授等三位專家共同起草,並經過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全體委員的審閱。聲明指出,幹細胞治療研究爲更好地治療糖尿病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在深入開展基礎和臨牀研究並獲得成功後,幹細胞治療有可能成爲治療糖尿病的理想手段。

但聲明同時強調,根據目前國內外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狀況,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尚處在臨牀應用前的研究階段。因此,不建議將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的技術作爲常規的臨牀實踐。希望相關政府部門針對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方面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或管理規範。“我們並不是否認這項技術,只是這項技術目前還遠未到應用在臨牀的階段,患者就醫時一定要謹慎。”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翁建平說。

專家提醒:

幹細胞治糖尿病衆多安全問題需解決

按照中介公司的宣傳,德國TICEBA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是現在唯一有效治癒糖尿病的方式,而且這個方法針對的是2型糖尿病,尤其是早期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通過藥物、飲食控制等方式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較長等10種類型的患者。

對於這種說法,業內專家並不認同。翁建平教授表示,目前糖尿病幹細胞治療研究階段以1型爲主,很少有2型。這兩種類型的發病機制並不一樣,目前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僅限於1型糖尿病胰島素缺乏這一類型,對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相對不足爲特點的2型糖尿病並不適用。

不僅如此,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尚有不少潛在的安全性問題未能得到解決。例如動物實驗顯示,小鼠體內的某些幹細胞可發生某種基因突變,將其輸入小鼠體內會導致腫瘤發生;還有一些幹細胞可能造成小鼠體內免疫功能的缺陷而使良性腫瘤發生的風險增加。此外,幹細胞移植治療後仍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會給接受移植治療的患者帶來明顯的不良反應等。“這些安全性的問題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加以甄別。”紀立農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