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腰疼、多汗≠腎虛!盤點4大腎虛誤區

腰疼、多汗≠腎虛!盤點4大腎虛誤區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何清湖,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專家委員會委員

腰疼、多汗≠腎虛!盤點4大腎虛誤區

編者的話:腎是人的“先天之本”,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棵大樹,腎就是樹根,吸收、傳遞營養充足,大樹才能枝繁葉茂。腎虛了,可能引起各種健康問題。然而,在現實中,人們常常會誇大腎虛,很多人把出汗多、腰痠背疼、頻繁如廁、性慾下降等與腎虛劃上了等號,一出現這些症狀,就自行盲目補腎,耽誤了病情。與之相反,有些與腎虛有關的疾病,人們卻沒有意識到。本期,《生命時報》記者特別邀請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廣東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盧富華,爲我們總結了4個對腎虛的常見誤解和4種最容易被忽視的腎虛,並展開了詳細的解讀和指導。

誤解1︰耳鳴都是腎虛

很多人認爲,凡是耳鳴都是腎虛引起的,這並不準確。

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聽力減退,出現耳鳴,可能表現爲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因此,當出現耳鳴、煩心、聽力下降等症狀時,可考慮爲腎陰虛。

但耳鳴並不都是腎虛引起的,造成耳鳴的原因有很多。風熱侵襲型耳鳴,音調較低沉,耳內有脹滿、堵塞的感覺,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症,治療應從肺下手。肝火上擾型,則耳鳴聲較大,與情緒變化關係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煩、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狀,應清肝瀉熱。痰濁上壅型耳鳴,耳內脹悶、堵塞感明顯,可伴有胸悶,舌體多較胖、邊緣有齒痕,治法應以化痰降濁、和胃開竅爲主。脾胃虛弱型耳鳴,患者多表現出精氣神差、疲乏無力,治療上要健脾益氣。

可見,並不是所有耳鳴都屬於“腎虛”,片面補腎是不正確的。

誤解2︰腎虛纔會腰痛

腎主骨,腎氣衰敗可誘發骨質疏鬆,導致腰痠背痛,但腰痠背痛不一定是腎虛,還可能是腰肌勞損等其他疾病。腎虛引起的腰痛在老年人中相對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比例要大一些,但總的看來,腎虛導致腰痛,其所佔比例實際上還不到1/4。

腰部脹痛,伴有腹部不適,脈搏較快,多爲鬱怒不解傷了肝,治療應着重養肝調氣;心情低落整天憂愁,腰腹部連着疼,消化功能減弱,多爲思慮傷脾,可以適當健脾。

腰疼並且疼痛感可以向上放射到背脊,覺得後背有冰涼感,喜歡熱療,多爲風寒伴有溼邪阻滯腰部經絡所致,應溫散寒溼。

腰間墜疼,腫脹發熱,久坐、熱天、雨天時加重,大多是溼熱所致,治療上應該化溼清熱。

閃着腰後,出現腫脹疼痛,怕被按揉,一碰就疼,多爲氣滯血淤,應順氣活絡。

腰痛,並且心煩體熱、口渴想要喝水,但大小便卻不通暢,多爲邪火侵犯後體內有熱聚集,應瀉火清熱。

可見,不同腰痛表現和病因都不一樣,如果不辨證,一遇到腰痠背痛就認爲是腎虛、一補了事,肯定行不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