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溺愛 孩子家長都受傷

溺愛 孩子家長都受傷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溺愛就是害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像洪水一樣氾濫,將直接摧殘其身心健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不同家長對孩子溺愛的方式也不同,大體可分爲四類。

第一類:輕易滿足,不懂珍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滿足一切要求,導致孩子對父母索取無度。當父母不能滿足需求時,孩子就認爲父母不再愛他了,可能心生怨恨,養成說話做事不懂讓步、性格驕橫、目中無人等不良性格。

第二類:孩子做什麼都對,不辨是非。孩子明明犯錯,家長明知孩子有問題,卻不肯承認,也不批評教育,導致孩子沒有是非觀。

第三類:包辦代替,缺乏責任心。不管孩子多大,家長總把他當作長不大的孩子,包辦代替。這種做法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導致其缺乏責任心,依賴他人。長此以往,長大後很可能變成“巨嬰”。

溺愛 孩子家長都受傷

第四類:當面袒護,仗勢欺人。“熊孩子”背後都有個“熊家長”,而“熊家長”以前很可能就是“熊孩子”。有的家長本身在成長過程中就缺乏規則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蠻不講理。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印刻在孩子心裏,長此以往,孩子也會仗勢欺人。

爲什麼不少家長明知溺愛的壞處,還依然故我?熊丙奇表示,在現代社會環境下,不少家長功利地看待孩子成長,給其輸入很多錯誤的價值觀。比如,父母把孩子作爲攀比工具,孩子也會養成比較心態。國外父母讚美孩子時,不會強調漂亮或聰明,更在意後天的努力。不同價值觀的輸入,孩子的行爲方式及價值取向也大不同。另外,我國父母與孩子大多是人身依附關係,這就導致父母把孩子作爲私有財產,操心過度。實際上,父母與孩子應該是成年公民與未成年公民的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責任就是監護其成長爲遵紀守法、自食其力的合格社會人,絕不應該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爲,否則家庭問題將蔓延成社會問題。

熊丙奇指出,解決溺愛問題最重要的是明確家長的職責,迴歸家庭教育本身。家長應教育孩子成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改善親子關係,以身作則。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