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國人吃肉習慣還得變

國人吃肉習慣還得變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

肉類幾乎是家家餐桌上必可不少的食物,也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十年來,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呈現迅速增長態勢,居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不少變化。本期,《生命時報》邀請多位專家解讀國人肉類消費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並詳細講解如何科學飲食、營養搭配。

國人吃肉習慣還得變

肉類消費三大變化

“近些年,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不斷上升。”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做過相關研究,他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1980年我國居民人均肉類的年消費量爲12.2千克,到2016年,人均肉類的年消費量爲26.1千克。消費結構上,主要有以下幾大變化。豬肉消費比重下降。豬肉目前仍是我國餐桌上肉食的首選,但消費量逐年減少。韓一軍說,2013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爲19.8千克,到了2016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下降爲19.6千克。此外,豬肉消費佔整個肉類的消費比例不斷下降。

牛羊肉消費增加。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人均牛、羊肉消費量分別爲1.5千克和0.9千克,2016年升至1.8千克和1.5千克。新華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從1991年到2017年,在國人的肉類飲食結構中,豬肉佔比下降9.88%,牛、羊肉的消費比例分別增加7.12%和2.76%。

白肉消費增加。白肉主要包括禽類和魚肉。韓一軍說,2013年到2016年,我國人均禽類產品消費量由7.2千克上升爲9.1千克,年均增加8.1%。人均水產品的每年消費量由10.4千克增加到11.4千克。

韓一軍表示,國人肉類消費大體劃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肉類消費屬於奢侈品,基本上“有什麼吃什麼”。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前後,畜產品價格放開,實現市場化後,消費者自由購買,吃肉多少取決於消費能力。第三個階段則是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出發,該吃多少就吃多少。目前,國人吃肉正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

國人健康意識提升

研究發現,我國居民收入增長1%,禽肉消費將增加2.43%。韓一軍表示,豬肉的蛋白質含量低、脂肪含量高,未來的消費需求會進一步減少,而牛羊肉和白肉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這種轉變體現了國人健康意識的增強。

豬肉與牛、羊肉呈暗紅色,一般被稱爲紅肉。與禽、魚肉等白肉相比,其蛋白質含量偏低,一般爲10%~20%;但紅肉脂肪含量較高,平均爲15%,其中豬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過多食用紅肉會導致人體脂肪蓄積,身體肥胖,甚至血脂升高。《英國醫學雜誌》研究發現,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9種疾病死亡機率,包括癌症、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感染、阿爾茨海默症、腎病、肝病等。

白肉脂肪含量較低,是相對健康的選擇。其中,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爲15%~22%,脂肪含量爲1%~10%,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等,礦物質中以硒、鋅、碘的含量較高。魚類中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助嬰幼兒大腦發育、延緩老年人大腦衰老,EPA(二十碳五烯酸)有助降低血管炎症反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禽肉的蛋白質含量爲16%~20%,其中雞肉含量最高,鵝肉次之,鴨肉較低;脂肪含量爲9%~14%。跟其他肉相比,禽肉價格低,性價比較高。

健康吃肉,“四多四少”

儘管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但豬肉、牛肉爲主的紅肉仍佔主流。韓一軍表示:“2016年,我國人均每天肉類產品消費量爲71.51克,人均每天禽類產品消費量爲24.93克,人均每天水產品消費量爲31.23克。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量,我國大多數人畜禽肉攝入過多,水產品吃得太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表示,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攝入不均衡、過量,會增加疾病風險。想要健康吃肉,注意“四多四少”。

多吃白肉,少吃紅肉。白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特別是魚類,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病,每週以280~525克爲宜,最好清蒸。魚頭、魚鰓、內臟等部位污染物含量相對較高,建議少吃。

多吃鮮肉,少吃加工肉。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經常吃培根、火腿、鹹肉、臘肉等加工肉製品,會增加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風險。建議採購新鮮的肉,不得已吃加工肉製品時,可先在開水裏煮一下再瀝乾,以減少鹽分,然後再烹飪。建議搭配新鮮蔬菜食用。

多吃瘦肉,少吃肥肉。肥肉成分主要是脂肪,血脂高者一定要少吃。瘦肉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及鐵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建議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紅肉。

多低溫烹調,少油炸煎烤。採取煎、炸、烤的烹調方式時,油溫會達到180~300℃,高溫不僅破壞營養素,還會產生有害物質。比如,燒烤、煎炸魚類、肉類時,會產生大量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等致癌物。建議烹調肉類時,採用蒸、煮等低溫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