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頭痛醫腳的中醫道理

頭痛醫腳的中醫道理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5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凡患病,人們總有這樣一個常識:腹有病醫腹,背有病治背,還不曾有頭痛醫腳之說。但中醫確有頭痛醫腳的,因爲這裏包含着辨證論治的深刻道理——中醫的經絡學說。

頭痛醫腳的中醫道理

對於經絡的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記載了。古人認爲:經絡是一個擔負聯繫人體內外各部分縱橫交錯的聯絡網,它把人體需要的氣血運行到全身,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那麼經絡是如何劃分的呢?顧名思義,經是直行的主幹,主要的經脈有十二條(如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陰腎經……),加上任督二脈共是十四經脈。絡是經脈的分支,較大的絡脈有十五條,如果再細分還有孫絡、奇經八脈……。所有這些經絡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線,有的由下到上,有的由外至內,經絡遍佈全身,內聯五臟六腑,外通肢體五官、關節皮毛,構成一個縱橫交錯的聯絡網,把臟腑器官和體表各部分連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由於經絡運行氣血,身體各部無所不到,所以直接關係着人們的健康。正常時人的經絡通暢,身體各部分器官不會有毛病。如果經絡不通暢,身體的相關器官就會發生病變。例如:足太陽脾經的循行路線是由腳到口腔,若出現足大趾運動障礙,舌根發硬,經常幹呃等症,就和脾經脈絡不和有關;足少陰心經是由心絡小腸,若出現胸痛、心前區疼痛等症狀,就和心經脈絡不通有關。

中醫治病不同於西醫,中醫不拘泥於頭痛治頭,腳痛治腳這種對“症”治療的框框。而是按照經絡的循行路線,從整體觀念出發,隨症施治,靈活變通。例如,一位患者腳跟疼痛難忍,數月不愈。中醫大夫建議他服用舒肝丸,他半信半疑,但吃了幾丸竟然痊癒了。這位中醫大夫的解釋是:肝經的循行路線是腳經肝至頭部,吃了舒肝理氣的藥,脈絡暢通了自然可以痊癒。

鍼灸大夫對牙痛患者,常常取手背合谷穴。道理是它能通調手陽明經氣,有清泄臟腑,引火下行的作用。治療因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常用吳茱萸壓細粉敷於涌泉穴上(在腳心上);治療口舌生瘡用清心火的導赤散,它們同樣有引火下行的作用;咳喘一證,單用止咳平喘藥往往不能奏效,但採用通泄大腸的方法,往往有異曲同工的效果。這是因爲肺與大腸通過經絡的聯繫,構成臟腑表裏關係。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