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人物:張仁從知青到鍼灸家

人物:張仁從知青到鍼灸家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鍼灸學會名譽副會長,上海市鍼灸學會名譽理事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張仁

陽光灑在書房裏,暖洋洋的,已經73歲的上海鍼灸名家張仁略帶興奮地說:“我最近應人民衛生出版社和科學技術出版社之邀,寫作完成了兩本書。這是我一生從醫經歷和鍼灸臨牀經驗的結晶。”

1966年,爲響應黨“上山下鄉”的號召,張仁報名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務農。“臨行前,我回老家去向年過七旬的老祖母和叔父告別。”張仁說,那時,批鬥還沒有深入農村,但身爲中醫的叔父日子已經不大好過了,他的鍼灸器械及書籍被當做“四舊”封存,連活動都受到管制。

人物:張仁從知青到鍼灸家

“我走的那天,叔父特意請假送我。爲了趕早班火車,我們半夜起身,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在黑黢黢的羣山中穿行……天矇矇亮時,纔到了火車站。他把我拉到一個角落,從貼身處掏出一個包交給我,說:‘我身無長物,只能送你這個了。好好學,我想總會用得着的。’”張仁說到這,眼睛已微微發紅。

那是一本書和一箇舊的鋁盒,書的紙張已經有些發黃,但仍挺直如初,封面上印着《新編鍼灸學》;鋁盒裏裝着幾十支規格不一的鍼灸針。“我知道這是他偷偷藏下來的,那時,他骨折剛好,車站的臺階又很長,他一瘸一拐地走了很久,我就在那看着他的背影,心裏特別不是滋味……”正是這本書和這盒針具,開啓了張仁的鍼灸人生。

當年7月,張仁來到了新疆石河子的兵團農場。每天收工之後或星期日,他便一邊看《新編鍼灸學》,一邊在自己身上試針,張仁笑道:“剛開始常常弄得滿身是傷,後來,我感冒時,就給自己紮了幾針,沒幾天就好了。於是不久後,便開始有人讓我治病。我照着書上扎針,居然也取得了效果,慢慢地有了些小名氣。”

人物:張仁從知青到鍼灸家 第2張

提起他的第一個“疑難病人”,張仁有點興奮:“那時,我們知青排的王排長總是在腦袋上纏一條毛巾,夏天再熱也不取下來。後來才知道,他有十分嚴重的頭痛病,二十多年,只靠纏毛巾止痛。依着書上的鍼灸歌訣,幾個療程下來,我竟給他治好了。”

後來,他被調入了農場醫院,很受大家歡迎,還多次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恢復高考後,張仁考取了陝西省中醫學院鍼灸專業研究生,師從國醫大師郭誠傑教授。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回到上海從醫。期間,治好了藏族活佛仁真朗嘉和南懷瑾的眼病,還應國外中醫教學機構的邀請,三次赴歐洲講學,爲當地的居民治病……

現在,年逾古稀的張仁仍活躍在治病一線,每週6次門診,患者絡繹不絕。從醫30年來,他寫作出版了《急症鍼灸》、《難病鍼灸》、《眼病鍼灸》等70部著作,共計1000多萬字。有的作品還被翻譯成日文、英文在國外出版。寫作出版鍼灸著作如此多的人,在中國鍼灸界也是罕見的。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