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找回初心與快樂 爲自己而工作

找回初心與快樂 爲自己而工作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資深心理諮詢師、暢銷書作家武志紅


一羣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想辦法讓他們離開。但老人沒有驅趕他們,而是給了每個孩子25元錢,並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又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元。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這次只能給這麼多。“15元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元錢,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給5塊錢,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然後轉身就走,併發誓再也不過來玩了。

找回初心與快樂 爲自己而工作

小孩怎麼就走了呢?全因他們玩耍的動機變了。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前者是指人們由於內在需求(如熱愛、渴望等)去做一件事,做事情的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和獎勵,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目的;而後者是指人爲了某些外在結果、獎勵(如地位、金錢等)而做事。如果按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易被外部因素左右,成爲它的奴隸。這個故事中,老人的計謀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爲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爲得到錢而玩”,他操縱着錢這個因素,也就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爲。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從小父母就喜歡用口頭、物質獎懲來控制孩子,而不在意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小孩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始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收穫和評價:上學時,忘了學習的初心--好奇心與求知慾,變得只在乎分數、排名;工作後,忘了工作的初心--成長的快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因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高低時而高興時而痛苦。人一旦將外部條件、評價當作行動指南,情緒、意志力就容易波動,出現不滿、不公、牢騷滿腹等負性情緒。爲了減少內心痛苦,人們只好降低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降低努力程度、得過且過,甚至完全放棄。

如果你漸漸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和樂趣,也許該好好反思,是否把工作與外部獎勵捆綁地太緊而忘了自己的初心與目的。工作的快樂,來源於內心的肯定和渴望,細心去發現工作本身的樂趣與價值,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爲自己而做”的趣事。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