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老中醫養生法:藏腎護陽平安過冬

老中醫養生法:藏腎護陽平安過冬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黃政德

專家小傳黃政德,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擅長診治心腦血管疾病、脾胃病、風溼病及內科疑難雜症。國家級名老中醫。

老中醫養生法:藏腎護陽平安過冬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圻。”冬季萬物閉藏,自然界陰盛陽衰,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潛藏陽氣,以待來春。這個時節,國家級名老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黃政德建議,做好以下幾點,可以冬養身心。

早睡晚起,藏腎固陽

中醫養生家認爲,腎屬水,開竅於耳和二陰,“其味爲鹹,其華在頭髮,其液爲唾”,功能爲藏精,主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冬天,腎臟像水一樣開始潛藏、凝滯,人體陽氣內收,精氣固藏,所以毛髮黑潤、牙齒堅固,腰背挺直,反應敏捷,耳聰目明。若封藏不固,精氣就會流失,出現發枯齒搖、耳目失聰、喘息咳嗽、腰膝痠軟、二便失常等不良現象。

順從自然界的規律,人才能不干擾自身潛伏的陽氣。冬季,天黑得早、亮得晚,就應該提早入睡、等到日光較爲充足時再起牀。青年人可以從深秋開始,堅持用冷水洗臉,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老年人要避免在大寒、大風、霧露中鍛鍊,避免受寒,謹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冬季進補,因人而異

冬至後,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開始回升,在閉藏中含有活潑的生機。趁此時進補,藥力易於積蓄併發揮效能,是調養虛弱病症的最好時機。

冬季進補的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食補,一類是藥補。陽氣虛弱、氣血不足的老人及身體虛弱的病人,推薦用食物補益,如羊肉性溫熱,可溫補強壯;雞肉偏甘溫,可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牛骨髓、蛤蟆油(別稱雪蛤膏)等,則有壯陽的作用。

陰虛的人,常表現爲咽乾舌燥、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等,可以吃鵝肉、鴨肉進補。鵝肉性味甘平,鮮嫩鬆軟,清香不膩,有“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的作用。鵝肉燉蘿蔔可大順肺氣,止咳、化痰、平喘,所以自古就流傳着“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鴨肉性甘寒,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和竹筍燉食,可輔助治療老年人的痔瘡。此外,鱉、龜、藕、木耳等,也是陰虛老人冬季進補的有益食品。

一般身體虛弱者,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加服一些瘦豬肉、牛肉,以及牛奶、雞蛋、豆漿、紅棗等,有扶正祛邪之功。但像魚翅、海蔘、燕窩等補品,價格昂貴,從營養角度來講,未必與其身價相稱,因此不要盲目迷信而進補。

勤練功法補腎氣

勤鍛鍊、多練功,可以幫助養陽氣、固腎氣。黃政德推薦了一些配合季節、時令的養生功法,如節氣導引法和以下三種功法。

1.六氣治腎法。

練功法:每日清晨洗漱完畢,於靜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遍,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盈滿,含漱數遍,分3次嚥下,並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用鼻緩緩吸氣,舌舔上齶;然後口微張,徐徐吐氣,併發“吹”的聲音,以耳聽不見爲度。如此反覆30遍。功效:預防、緩解、治療腎虛所致的腰痛、膝冷、耳鳴、口舌生瘡、皮膚四肢麻木無知覺等病症。

2.腎臟導引法。

練功法:盤坐,兩手從胸前上擡至頭頂,手心向上,手指向後,先向左轉腰45度,稍待幾秒後身體復正;然後,左手下降放置左膝上,右手挽住左手的肘關節。如此左右各10遍。再起身,身體略向前傾,以左腳爲重心,右腳前踩、後踏數十次;再以右腳爲重心,左腳前踩、後踏數十次。功效:有祛除、防止腰腎風邪積聚的作用,對治療腰間疼痛、活動不便有效。

3.按摩補腎功。

練功法:早晨醒後,披衣盤坐牀上,將雙手放在左右腰部腎區,按摩36次;再按摩左右腳心的涌泉穴36次;然後兩手掌搓熱,按摩面部36次,輕揉眼36次。功效:防治頭暈、腰膝痠軟、腰痛、雙下肢浮腫等病症,有養顏、明目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