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這個社會,對於看到老人跌倒在馬路上,扶不扶是一個艱難的問題,一來怕扶了老人訛上自己,二來怕不扶老人倒在路上有個什麼萬一,自己良心也過不去。單單從社會風氣來說,扶不扶讓人頭疼,那麼從醫學角度來說更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別看老人跌倒了,然後和年輕人、小孩一樣爬進來拍拍灰塵就走了,老人起來以後會有一些病發症隨之而來的,所以在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以下事情。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老人跌倒到底怎麼扶?

老人跌倒扶不扶?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醫學問題。

事實上,僅從摔倒老人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急救需求方面來說,能不能扶確實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輕易扶,也決不能置之不理。

1、老人跌倒後仍清醒:

首先,應詢問老人是否能自己動,活動時,一些部位是否有痛感等,如無不適,纔可小心攙扶。

如果老人身體有不適症狀,身邊人不要隨意挪動老人,應陪伴左右、給老人適當的安慰,並及時呼叫專業急救人員。

患有心臟病的老人如有胸悶、胸痛等疑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應就地選擇舒適的體位,並及時呼叫、引領急救車到達患者身邊;

如果頸背腰腿部疼痛,尤其在活動時,更應等待專業急救人員。

2、老人跌倒後神志不清,仍有呼吸:

除非環境不安全,否則不要擅自移動,密切觀察老人神志、呼吸,如有嘔吐,可小心側臥,清理嘔吐物,等待專業急救人員救援。

3、老人跌倒後昏迷且呼吸停止或喘息:

老人心臟驟停,應立即呼叫救援人員,並進行心肺復甦。

讓患者仰臥,在乳頭連線中點給予胸外按壓,深度5~6釐米,按壓速度100~120次/分鐘,讓胸廓充分回彈,減少按壓中斷時間。

可與人工呼吸結合,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環,直到急救人員到達。

此外,雖然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但現場一般不需判斷老人的具體疾病。

通常,應將老人調整爲穩定的側臥位,幫助保持氣道開放,不要喂水、餵食、喂藥。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第2張

做到10點防止跌倒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一方面,要通過鍛鍊特定部位的肌肉以增強其力量,增加活動範圍,改善步態,提高耐力,以減輕跌倒的風險。

另一方面,家人要檢查他們的家庭環境,創造更爲安全、無風險的生活環境。

10種場景尤其容易發生跌倒,以下方法能有效避免危險:

1、去除雜亂的物品,創建出一條幹淨整潔的路線,便於老年人在家中無障礙行走。

2、去掉地毯,或使用雙面膠帶避免地毯滑脫。

3、在所有樓梯上都安裝扶手和照明燈。

4、在淋浴間內外和廁所附近安裝扶手杆。

5、在浴缸附近和淋浴間的地面上使用防滑墊。

6、避免使用踏凳或梯子去夠高架子上的物品。

7、延長各種繩狀開關的長度,使它們很容易被夠到。

8、起牀速度要慢。

9、在穿過另一個房間時先開燈。

10、在室內外行走都要穿鞋,避免赤腳或穿拖鞋。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第3張

5種鍛鍊增強平衡力

通過有針對性的鍛鍊,可提高平衡力。專家建議,從年輕時開始,人們就該選擇有效的練習方式進行鍛鍊。

1、增肌肉

鍛鍊好腿部肌肉有助於增強平衡力。若年齡較輕,可試着練習單腿站立,或單腿閉眼站立增加難度;若年紀較大,可手扶固定物進行練習,建議一週3次。

2、打太極

研究發現,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能明顯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議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嘗試太極拳,一次半小時,一週3次。

3、赤腳走

赤腳走能讓腳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體平衡力。

可選擇公園、操場、住宅周圍等鋪設鵝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沒有鵝卵石,也可選擇平坦、乾淨、軟硬適中的沙土,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糖尿病患者不宜。

4、接拋球

身體保持平衡有兩種策略,一是預防性的,比如,看到有人要撞過來,大腦提前反應,肌肉緊繃;另一種是糾正性的,即失去平衡後,大腦才調動肌肉,改變身體姿勢。

接拋球可以通過鍛鍊,增強老人的預防性策略,提高平衡力。

5、練大腦

多采用記數、拼圖、背誦詩詞等方法進行腦力訓練,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減緩神經功能衰退。適量補充穀類、魚類、蛋類、瘦肉、堅果等。

老人跌倒扶起來之後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第4張

總結:以上就是從醫學角度來看,關於老人跌倒以後會出現一些情況,因此扶不扶老人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除非環境不安全,否則不要擅自移動,老年人的體質本就不如年輕人,當他們跌倒以後不要隨意亂動老人,要密切觀察老人神志、呼吸,如有嘔吐,可小心側臥,清理嘔吐物,等待專業急救人員救援。當有些跌倒的老人患有心臟病的老人,應就地選擇舒適的體位,並及時呼叫、引領急救車到達患者身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