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醫改:如何告別徘徊不前

醫改:如何告別徘徊不前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5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改遲滯不前的原因,首先在於利益關係固化,一些國內外醫藥企業通過商業賄賂,把高價藥塞進醫保目錄,甚至出現了專門幫助藥企將藥品列入醫保目錄的公關公司。一些醫務人員出國旅遊、培訓、子女上學,都由醫藥代表一手安排。醫藥流通和使用環節的利益鏈不打破,一切改革措施都會被抵消。

醫改:如何告別徘徊不前

2014年,是醫改徘徊的一年。這是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難以避免的現象。好比登山已經度過了開始階段的興奮,感受到了疲勞,進入到了爬坡上坎的艱難階段。

醫改方向分歧

如果說,2014年是“醫改徘徊年”,表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理論上,主要是對已確定的政府主導和公益性的醫改方向,出現了比較強烈的“另起爐竈”的聲音。自本世紀初醞釀本次醫改以來,一直就存在着政府主導、公益性方向和市場主導、多元化方向的爭論。2009年中共中央6號文件確定了政府主導和公益性的方向,但是爭論並未停止,而是以其他的方式繼續進行。

2013年底以來,一些主張醫改應重回市場化道路的聲音逐漸增強。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包括:第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政府“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放權讓利,醫療當然也是如此。第二,現在經濟增速下降,財政力不從心,不可能再拿出大量資金。第三,2013年以來,有關部委相繼出臺了鼓勵健康服務業發展、鼓勵商業保險(以“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爲名義)發展、放寬社會資本辦醫限制、放開非公立醫院服務價格、嚴格限制公立醫院發展的政策。特別是2013年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對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取消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這些做法,無一例外地向市場傳遞出“醫改方向要變了,要另起爐竈了”的信號。以至於2014年的一段時間,投資醫療服務業、圈地蓋樓買醫院、舉辦高端醫療,成爲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

但與此同時,另一些觀點則針鋒相對。他們指出,“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即使是在經濟領域,也不能只講市場的作用,而不講政府的作用,就更不用說醫療等民生領域了。在醫改所有的措施中,發展社會辦醫、搞健康服務業,只是錦上添花,而公益性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雪中送炭,健康服務業只是醫改的一個分支,而不是主體,更不能替代醫改的地位。還有觀點認爲,發改委因爲反腐敗就取消藥品價格管制,實際上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是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爲。

2013年,在健康服務業新政的刺激下,醫療領域的投資十分活躍。這對於增加醫療資源、提供多元化服務、滿足老齡化和高端人羣的需要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科學、不理性的亂象。市場一度過於樂觀地估計醫療服務業規模,依據是:美國的衛生總費用達到GDP的18.5%,歐洲也達到10%以上,2020年中國GDP達到90萬億元,按10%計算衛生總費用就是9萬億,對比現在的3萬億元,還有6萬億元的增長空間,許多資本就是看着這一空間而躍躍欲試的。但實際上,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正是導致經濟競爭力下降、社會矛盾凸顯、企業成本提高,最終誘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中國並沒有條件承擔這樣高額的費用。一些投資者把買醫院、炒地皮作爲掙快錢的手段,還可能帶來新的經濟風險。

針對改革方向的偏差,醫療衛生領域的知名學者、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專門在《柳葉刀》雜誌上撰文,直接警告“中國醫改可能觸礁”,他指出,“醫療私有化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若私立醫院的診療人數所佔比例從當前的10%升至20%,將加劇醫療服務質量的貧富差距,這與先前向全民提供更平等醫療服務的政策宗旨相違背。”他批評一些中國經濟學者“幼稚地把醫療投資作爲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

醫改推進遲滯

除了指導思想和方向上產生分歧之外,醫改的實際工作進展不快,特別是公立醫院改革緩慢,遲遲難以取得突破。

2012年之前,醫改的重點是基層醫改,實現了基本醫保全覆蓋,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基本藥物制度,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大大提高了就醫的可及性和便利性,這是歷史性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的改革始終未能全面啓動,公立醫院長期存在的以藥養醫、藥品價格虛高、藥品回扣、大處方大檢查的現象,並沒有減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加。醫院的人員工資和運行經費仍主要依靠服務收費解決,醫患之間仍存在利益衝突。公立醫院費用快速上升,完全抵消了基層醫改的成效,而且給老百姓帶來了更重的負擔。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同2007年相比,全國衛生總費用從1.12萬億元上升到3.2萬億元,六年上升到原來的三倍,速度遠高於居民收入上漲速度。我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三種醫療保險的實際報銷比例只有53.8%、44.9%、38.0%,遠低於能有效分擔風險的水平(70%~80%)。

當然,公立醫院改革並非沒有成功案例。福建省三明市就是公立醫院改革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在2014年引起了國務院分管領導、相關部委以及全國業界的關注。三明市本來不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但他們“自帶乾糧搞改革”,直接原因是爲了解決醫療費用增長過快帶來的醫保基金虧空的問題。改革的幾大措施均刺中要害:一是取消以藥養醫,通過招標和嚴格監管,擠出藥品流通環節的水分和腐敗;二是醫務人員實行陽光工資,年薪最高一檔達到25萬元,並且逐年增加,以消除灰色收入的動機;三是建立醫院和院長績效考覈制度,並和院長收入掛鉤。三明市的改革成效十分顯著:2011年到2013年,次均住院費用從4082元下降到3876元,其中個人自付費用從2193元下降到1560元,全市藥品費用從9億元下降到5.67億元。2014年前10個月,藥佔比下降到27.5%,遠低於全國和福建省40%以上的水平。由於藥費大幅下降,醫保報銷比例上升,患者負擔減輕,醫務人員收入增加,濫用抗生素、大處方等現象得到遏制。這都是長期以來醫改孜孜以求的成就,在全國是很少見、很難得的成功案例。因此,自2014年年初開始,隨着劉延東副總理來三明考察並給予肯定,國家衛生計生委在三明召開公立醫院改革現場會,全國各地也掀起了學習三明的熱潮。

然而,觸動利益的改革總是會遇到反對聲音。三明醫改中,羣衆得實惠,醫務人員得鼓舞,政府得民心,唯一利益受損的是原來依靠高定價、高回扣牟利的醫藥流通企業。2012、2013年,在醫療服務繼續增長的情況下,三明市公立醫院藥品總費用出現絕對下降,分別比上一年下降3.6%、14.0%,而同期全國的增長率分別爲23.8%、13.9%。因此,2014年,隨着三明醫改在全國的影響增大,三明的改革受到過去依靠藥品流通環節利益鏈“潛規則”受益者們的反對,他們在微信等新媒體上掀起了反對三明醫改的輿論。當然,由於改革的成效是顯著的,直接否定三明醫改並不容易,主要是間接地否定,認爲三明醫改太特殊、分管領導太強,其他地方不可複製,是一個“孤例”。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既得利益在作怪。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鍾東波指出:三明醫改針對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採取的辦法具有普遍性,改革的條件具有普遍性,將其推至全國,其實只需領導人的政治決心。

三明醫改的成功,也揭示了全國醫改遲滯不前的原因。醫改難,首先難在利益關係固化,一些國內外醫藥企業,通過商業賄賂,把高價藥塞進醫保目錄,甚至出現了專門幫助藥企將藥品列入醫保目錄的公關公司。一些醫務人員出國旅遊、培訓、子女上學,都由醫藥代表一手安排。醫藥流通和使用環節的利益鏈不打破,一切改革措施都會被抵消。

強力重啓醫改

回顧2012年之前,之所以基層醫改推進順利,成效顯著,與把醫改辦設在綜合性改革部門有直接關係。醫改涉及多個部門,衛生部門主管醫療衛生機構和行業管理;人社部門管理醫保經費;發改部門管投資、價格和藥品;財政部門管財政投入。在綜合改革部門設置醫改辦,地位比較超脫,執行力強。

2013年機構改革之後,把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醫改辦從發改委調整到衛生部門,雖然實現了業務對口,但是客觀上也削弱了改革的推動力量。這已經成爲當前制約改革深化的體制上的原因,這一問題在未來亟待儘早取得突破。一些學者建議,可以直接將醫改辦劃歸到中央改革領導小組,強力推動改革。

面對醫改徘徊不前的局面,一些有責任感的人士紛紛提出呼籲。2014年年初和年底,衛生部原部長、上一輪醫改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高強在《人民日報》和一次論壇上兩次批評公立醫院改革進展緩慢,破除“以藥補醫”的補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藥品生產和購銷秩序仍比較混亂,藥價虛高、商業賄賂和藥品回扣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由於公立醫院改革推進不力,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係緊張的局面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更加嚴重,引起了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

2014年年初,全國多地連續發生惡性傷醫事件,給全國醫務人員的心理和實際工作都帶來很大沖擊。在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保護醫護人員安全,任何傷害醫護人員的違法行爲都要依法嚴肅處理。”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醫改明星城市”江蘇鎮江考察。他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習近平的鎮江講話,在關鍵時刻爲醫改把關定向,校正了醫改的方向。這一講話明確指出:醫改的重點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而不是市場化、多元化,醫療衛生工作的目標是“全民健康”,而不是刺激GDP的增長。這對兩年多來處在迷茫、徘徊狀態的醫改來說,是一個十分及時的指針。

展望新的一年,隨着反腐敗的深入、政府職能的到位,以及三明等公立醫院改革已經取得突破的地方示範效應,再加上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幅下降,醫保基金將面臨更大的支出壓力,醫改將有可能受到各種推力的綜合作用,儘快走出迷茫徘徊的局面。

顯然,在經歷了漫長的徘徊之後,2015年醫改將重新調整方向,也將成爲醫改的關鍵年。只有在理論與實踐層面把握醫改的基本宗旨,破除強勢利益集團的干擾,大力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才能早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中國”的目標。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