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骨科專家童培建:我國民族骨科產品起步晚起點高

骨科專家童培建:我國民族骨科產品起步晚起點高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新網11月27日電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六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九屆COA國際學術大會上,中新網健康頻道採訪了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學組委會委員、全國著名骨科專家,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童培建。

骨科專家童培建:我國民族骨科產品起步晚起點高

問:每年一屆的國際COA骨科盛會對我國的骨科發展有什麼影響?我國骨科發展的現狀如何?

童培建:每年一屆的國際COA骨科盛會對我國的骨科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自2005年以來,連續舉辦了九屆,是我國骨科屆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年會,也是骨科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的展示會。年會是最具創造力的羣英輝煌相聚;是骨科屆最高層次的智慧碰撞;是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是臨牀醫生與生產廠商的良性互動。同時年會還爲骨科領域生產廠商之間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對我國骨科事業的發展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至於我國骨科發展的現狀,大體可分兩個方面談。一是骨科醫學理論的研究和臨牀應用;二是骨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骨科醫學理論研究和臨牀應用方面,因爲我們有寶貴的中醫理論支持,因此在國際上還是靠前的,這是學術問題,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今天我僅重點說下民族骨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問題。總起來說,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高,發展比較快,但也有一些制約因素。骨關節產品,70年代前期都是從國外進口,那時國內沒有,被外國壟斷着,價格昂貴。70年代末我國纔開始研發並生產骨關節產品。由於中國人體型與外國人不同,老外大多高大肥胖,他們的產品在我國還是不太受用的。而我們的民族產品,是專門給中國人自己定製的,適用性強,很快就被醫院和病患接受,整過行業發展比較迅速。特別是我國的人口多,十三億人,患者自然也就多,病人多了就需要治療,治療就得用器材,倒逼着民族骨科產品和國產品牌的的發展。但由於骨科企業的准入門檻比較高,骨科品牌註冊要求嚴、期限長,一般一個品牌從研發成果轉化成產品,企業試製出的產品從申報到正式註冊大約需要七年。這麼嚴苛的註冊制度,站在醫生和醫療界的立場看,的確是必要的,骨科產品是直接植入人體的,人命關天,不能有半點馬虎。但從另一方面看,卻也制約了骨科產品的快速推陳出新。

問:中國民族骨科企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請您從專業的角度談談對國產骨科產品的看法。

童培建:近年來,國家對骨科事業是高度重視的,對民族骨科企業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對骨科項目的開發研究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再加上我國骨科企業人才濟濟,實力雄厚,因此,發展勢頭很好。

我國的確有一些優秀企業,如北京就有幾家生產企業,不僅自己有專門的研發團隊,還非常注意與國內高校的研發團隊、骨科專家、醫生結合起來,其產品和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比如說力達康的三D打印技術,超過了國外的先進水平,可打印仿生複製假體,不僅能根據患者的體型、患病部位量體裁衣,定製定作,還有利於術後恢復原狀,在全行業處領先地位,深受醫生和病患喜愛。

問:談到骨科國產品牌問題,我們想了解一下國產骨科產品(比如人工關節)的研發過程,是如何滿足患者對產品的需求的?

童培建: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國骨關節起源與發展的問題,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協和醫院已故王桂生教授、解放軍301醫院盧世璧院士、積水潭醫院王繼芳、郭新堂等幾位教授,會同鋼鐵研究院徐英誠高級工程師以及原航空工業部材料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合作研製成功了我國自己的人工骨關節,填補了我國醫療器械人工骨關節的空白,開創了人工關節置換的先河。此後,全國各大型醫院廣泛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使衆多關節致殘骨病患者重新獲取了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特別是自1983年起,珊瑚麪人工關節普遍用於臨牀,至今30餘年,手術10多萬例,使用壽命長達15至30年以上,是中國最經典的人工骨關節。現在,我國醫療界的專家教授們,認真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與時俱進,不斷研發出新品。

我國的人工骨關節制造廠商,大都有一定的歷史積澱,例如北京有一生產廠家,16年來,廣泛與北京及外地大型醫院的骨科專家攜手合作,吸收國外的先進高端技術,研製出了適用於中國病人的髖、膝、肩、腕、肘、踝六大系列人工關節,在全國各地廣泛用於臨牀。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骨腫瘤發病率呈趨高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且病情發展快,骨關節則個性化。爲了緊急解決治療中出現的這一特殊性問題,企業攻克了高難度技術難關,研製出了高質量的骨腫瘤人工關節。尤其可貴的是,他們還根據個別特殊病例,從個體特製,到改進術中組配,任選使用,再到現在的三D打印仿生複製假體,便於術後恢復原狀。隨訂隨制,保質保量,確保及時手術。十多年來,爲國內各大醫院提供了數萬套骨腫瘤人工假體,配合醫院救治了數萬例年齡不等(從7-8歲到80-90歲)的骨腫瘤患者保住了患肢,挽救了生命。

問:骨科產品是經常在我們生活中使用,我們知道受到創傷時會用鋼板固定,人工關節置換主要適用於什麼樣的人羣?手術效果如何?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童培建:人工骨關節涵蓋人體所有關節,一般來說,按自然規律,往往多用於年齡50歲以上的人羣。但近年來,我國骨腫瘤發病率呈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再加上因事故致殘患者,因此,適用範圍也就相對擴大了。

手術效果以及人工關節具體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問題,這就看具體對象、患病部位了。有些人術後就很好,如相聲演員姜昆,術後恢復的比較不錯,他自己對手術非常滿意,曾專程到杭州請我吃飯。不過,按目前骨關節制造水平,髖、膝、肩、腕、肘、踝各個不同關節植入體內,人工關節受限制的程度度是不同的,畢竟上人工關節彎曲度不能小於五十度,比如對於術後患者蹲下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當然,隨着高科技的應用和製造水平的提高,受限制的程度是會得到不斷改善的。

問:爲了讓我們的患者更好的康復,術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做好康復鍛鍊?

童培建:這個問題很重要,叫圍手術期管理。首先要注意手術方法,提高手術技巧。其次,植入材料選擇上要嚴苛,絲毫不能馬虎,我就常用力達康的產品,因爲用的很安全,病人反映都不錯。再就是在術前,嚴格按手術流程操作,在制定手術方案時,要細緻認真,因人而異。麻醉時得注意併發症,最大限度確保病人的安全。總之,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預防意識,在輔助項目方面要強化管理。要作好血液管理和貧血管理,特別是不能形成血栓。還要多模式地做好疼痛管理,如鎮痛可選擇雞尾酒、鎮痛棒等。手術時,嚴格消毒,預防感染,哪怕在放引流管這些細小事上,都得留心注意。除此之外,我一個科就配了3名康復師,手術時就進入。對病人發康復手冊,灌輸快速康復理念。再輔以中醫療法,結合中醫推拿按摩和西醫療法,是能達到早日康復的療效的。在中西醫結合方面,是很值得我們留意的。國外很重視我們的中醫療法,有的甚至研究得很深,我手機上就有兩條外國醫生交流運用中醫療法的短信。我們一定不要把老祖宗的好東西丟了,要認真整理,發揚光大,造福病人。同是也要注重吸收西醫的新技術、新成果,這樣才能相得益彰。關於如何做好康復鍛鍊,這就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恢復期,制定由易到難,由小運動量到達運動量的恢復方案,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實施。

說到這裏,童培建若有所思。回首從醫路,他的心頭浮起了些許的欣慰。展望骨科事業的未來,他那雙眼睛裏,溫熱之情更加熾熱如燃。(中新網健康頻道)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