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片面化“脈診挑戰”無助大衆瞭解中醫

片面化“脈診挑戰”無助大衆瞭解中醫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脈診驗孕”挑戰在一定層面上,容易讓公衆對中醫造成誤解。整個挑戰是不嚴謹的,也是非常不公正的。脈診只是“望聞問切”四診之一,它雖然可以用於斷孕,但脈診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能否斷孕,更重要的是綜合其他診斷方法,爲確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片面化“脈診挑戰”無助大衆瞭解中醫

最近,一場關於僅憑脈診、以驗孕準確度80%爲勝的“挑戰”成爲了微博的熱門話題,在發起人“燒傷超人阿寶”和某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逐漸發展成了中西醫對立的態勢,火藥味十足。這引發了一些人對於中醫的質疑,同時也有一大批人現身說法維護中醫。作爲中醫專業微信平臺主編,筆者一直關注此事,也多次編髮中醫同仁的一些評論。這裏參考部分同仁觀點,結合個人思考整理成文,希望藉此澄清“挑戰事件”可能帶來的對中醫的誤解。

一位西醫通過看病人神態、聽心音、問症狀、摸橈動脈,初步判斷病人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可能存在心臟疾患,通過心電圖檢查診斷爲“房顫”,並通過心臟彩超等檢查結果以明確診斷。這在一般人看來,都是非常“科學”的診病流程,這位西醫的前四個步驟,正好對應中醫的一部分“望、聞、問、切”。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爲什麼西醫摸橈動脈就如此科學,中醫更加深刻地研究橈動脈搏動狀態就成了“騙子”呢?

一位育齡期女性,月經延後一月,查尿妊娠試驗呈陽性,西醫會告訴她懷孕的可能性大,建議查血HCG和B超以明確診斷,因爲宮外孕、絨癌、畸胎瘤等也可出現陽性。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西醫也需要用多個診斷數據才能得出懷孕結論、排除其他疾病,爲什麼給中醫的挑戰命題就非得矇眼或者隔牆,而僅憑脈診來驗孕呢?

在臨牀上,中醫講究“四診合參”,西醫也有一套綜合判斷體系,無論中醫西醫,都不能僅憑單一診斷方法判斷健康與疾病狀態。

某些西醫嘲笑如今的中醫脈診名實不符,然而,在今天這樣一個現代診斷儀器發達的時代,即便是著作等身、擁有高級職稱的西醫工作者,他們的物理診斷技術還可以達到張孝騫、鄧家棟等西醫前輩大家的水平嗎?如果現在中醫以同樣的方式來挑戰西醫,讓他們不借助任何現代化設備來診斷病人心臟瓣膜是否完整或神經系統是否正常,相信準確率一定也不會太高。

自己不會的東西,就認定別人也不可能會;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認定別人是在騙你——這樣的思維方式,恐怕不是“科學”工作者所應有的態度。

從中醫的學術角度,女性性生活之後月經延遲,脈診表現爲“滑數沖和”,伴有低熱、嘔吐等早孕反應,中醫判斷她可能是受孕懷胎。然而,閉經之脈也可出現滑數之象。來診者往往把手一伸讓醫生看脈,此時就需要採用同中求異的方式來確定是懷孕抑或是閉經。而三個月之後,妊娠脈又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是需要醫者深細辨別的。也有記載,懷孕早期很難辨別是否受孕時,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服微小劑量桂枝湯試探,以後腹中是否有動靜判斷是否懷孕。當然,望診和問診更是過去診斷懷孕的參考。

脈診辨別懷孕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學習和經驗積累的,所以不同的中醫,脈診準確度差別可能很大。有些注重研究脈診、經驗豐富、經常看婦科病的中醫脈診斷孕的準確率確實能達到80%以上;中醫診脈也不僅僅是爲了診出是否懷孕,明確診斷以防用藥失誤,更重要的是瞭解女性(孕婦)的身體狀況,更好地指導治療或養胎護胎。現代醫療分科精細,對於多數中醫而言,脈診主要用於辨別病人的氣血狀況,驗證“望聞問”診的結論,指導臨牀用藥。比如說,主攻腎病的中醫大夫未必對妊娠脈有很精深的研究,但這絲毫無礙於他成爲腎病方面的中醫專家。

“脈診驗孕”挑戰在一定層面上,容易讓公衆對中醫造成誤解。整個挑戰是不嚴謹的,也是非常不公正的。脈診只是“望聞問切”四診之一,雖然可以用於斷孕,但其意義不僅僅在於能否斷孕,更重要的是綜合其他診斷方法,爲確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同樣,診斷很重要,但任何一種診斷方法都不能代表完整的診斷體系,更不能代表醫學的全貌。把嚴肅的學術問題片面化、娛樂化,甚至開上賭注,是不嚴謹也是不負責任的。

醫學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療和預防疾病,促進人類健康。這一點上,中西醫是一致的。而診斷技術並沒有“姓中姓西”的區別,對於現代中醫而言,生化指標、B超、CT等檢驗結果都可納入其診斷範疇,中醫自古以來都是包含性極強的醫學體系。

中醫和西醫不是敵人,不是對手,而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他們面臨的共同敵人是威脅人類的疾病。中西醫需要攜手並肩,共同作戰,以提高療效。中西醫不會因爲對方的發展而影響自身的生存,好的中醫和西醫都不會相互攻擊,這是涵養,更是智慧。相反,他們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中醫教授肖相如倡議,如果非要進行所謂的“挑戰”,那完全可以更爲務實一些,比如進行“中西醫優勢病種的臨牀對照試驗”,既能讓公衆真正知道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劣,在就醫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又能讓醫生和醫療機構“挑戰”自己的醫療水平,更好地幫助患者戰勝疾病。讓帶着偏見的“挑戰”和爭論迴歸醫學本質,讓中西醫面對共同的敵人——疾病,真正爲患者謀福音。“脈診驗孕”約戰對於中西醫是雙輸,是給當前已經足夠糟糕的醫療環境添薪加火。對於醫學的認知是有專業門檻的,對公衆進行主觀化、情緒化、片面化的引導,不是科學的態度。

當年將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著名神經外科醫師凌鋒教授在接受電視專訪時,對否定中醫的浪潮發表了一番看法。她說,除非你真正很懂,真的能批判出中醫的糟粕之處或者害處,真正能找到這種要害,你才能否定中醫。但現在提出來的問題都是這些人不懂、根本沒有認真地去研究過的,他們根本不能夠正面地去看待中醫的成績、中醫的效果和中醫的輝煌,那麼憑什麼由於無知就說別的東西無用呢?

作爲享譽兩岸三地的西醫腦外科專家、世界級的權威醫師,凌鋒教授稱自己不但不忌諱中醫,反而對其推崇備至。她說,西醫與中醫之間不應存在門戶之見,“只要對病人有好處,爲什麼我們要拒絕一方呢?如果它們兩個的合作、協作能夠使病人更安全、治療更有效,爲什麼我們不辦呢?”

文/蔡仲遜(“中醫書友會”微信主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