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治療不規範腫瘤患者存活期縮短

治療不規範腫瘤患者存活期縮短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20%左右

治療不規範腫瘤患者存活期縮短

大城市平均40%

發達國家約70%

對於一位腫瘤病人,從普通醫院到三甲醫院都可以收治,有的醫院從內科到外科等10多個科室均可以收治。面對腫瘤患者,真的是誰都可以收治嗎?

“我國腫瘤治療存在隨意性和不規範性。”醫學專家呼籲,當前亟須完善各類腫瘤治療規範並推廣應用,建立“單病種多學科”診療制度,提高腫瘤患者治療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治療過度

在美國腫瘤病人化療一般4至6個週期,而在我國10個、20個週期的化療屢見不鮮。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腫瘤已成我國居民首位死因,平均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爲惡性腫瘤。

55歲的孫女士心急如焚:擔心自己時日不多,催着孩子完婚。

兩年前她查出乳腺癌在山東一家醫院就診,通過手術將腫瘤切除;可沒多久腫瘤復發,從此陷入“化療———升白細胞———化療”的循環,身體每況愈下。一位專家看了她的資料後說:“當初乳腺全切可能就不至於這樣。”

中華醫學研究會的數據顯示,我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20%左右,大城市平均40%,而發達國家約70%。

專家分析,除早期發現比例低外,治療不規範是導致患者存活期縮短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療過度與治療不足並存,已成爲我國腫瘤治療的通病。

“治療過度”諸如過度的化療、多餘的手術。“接診的好多肺癌病人,常常在外院被直接開刀,實際上有的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根本不適合手術。”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腫瘤科主任朱波說。

一項調查發現,在本不需要化療的I期大腸癌患者中,有12%的患者接受了化療;在美國腫瘤病人化療一般4至6個週期,而在我國10個、20個週期的化療屢見不鮮,甚至深陷“生命不息,化療不止”的泥潭。

“治療不足”主要是該治的沒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說,因爲經濟原因或聽信偏方而放棄治療的病例很多,一些患者在外面轉悠三四個月後再回醫院治療,病情已經惡化。

“腫瘤病人補課機會很少,接受治療應該十分慎重,尤其是首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臨牀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主任孫燕說。

有規不依

一位腫瘤科醫生說,不是實在治不了,哪個醫院、哪個科室願把到手的“肥肉”送走?

另一方面則是“有規不依”。“我們制訂的指南沒有約束力,只能是學術上的倡導。”這讓84歲仍致力於診療指南制訂的孫燕深感痛心。

工作繁重,醫生無暇學習新知識。朱波說,光看門診、做手術就已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掌握規範。

創收壓力,也使醫生不能實施規範治療。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院各科室要靠盈利養活自己。一位腫瘤科醫生說:“誰都知道腫瘤的治療‘無邊’,動輒數萬、幾十萬元,不是實在治不了,哪個醫院、哪個科室願把到手的‘肥肉’送走?”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說,他們每天接收許多外院轉來的病情惡化的患者,其中有很多沒有得到規範治療。

醫保條件限制,導致放棄規範。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說,與國外情況不一樣,國內醫生除了考慮病人身體因素外,還要考慮其醫保條件等。

朱波表示,病人醫保不能報銷,醫生只能根據病人情況制訂治療方案,也會導致診療規範未能實施。

無規可依

我國目前僅制訂非小細胞肺癌、宮頸癌等一些常見腫瘤診療指南的中國版。

到內科就化療,進外科就開刀,究竟哪種方法最適合?腫瘤患者無從知曉,醫生則是“先抓到誰治誰”。

山東一家縣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說,基層首診的腫瘤患者,大多未進行多學科的會診。

一位自稱醫生的網友曾發帖指出,腫瘤患者成爲某些醫院科室間搶奪的“肥肉”。

吳一龍指出,腫瘤治療存在不確定性,每種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總有一款最適合的方案。收治方案不合理,很難取得預期效果。

收治無序一方面由於“無規可依”。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已推出40多個腫瘤的診療指南,覆蓋絕大部分腫瘤,這些指南被國際公認權威。

孫燕說,我國目前僅制訂非小細胞肺癌、宮頸癌等一些常見腫瘤診療指南的中國版,還有很多腫瘤診療尚未規範。

“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疾苦,以及延長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是腫瘤治療的目的,而不規範治療卻會導致相反的效果。”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趙平說。

如何提升腫瘤規範治療水平?首先要有全局觀念,要以“病人”爲中心,而不能以“病”爲中心。吳一龍說,儘管各種方法治療腫瘤都會有一定效果,但到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必須依據規範,站在患者全局的角度看問題。

據介紹,在我國很多醫院,病人初次進了哪個科室,接受的就是這個科室最擅長的手段,而不是用最適合病人病情的方法。而在國外,腫瘤病人一般先由腫瘤科醫生接診,根據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後轉由相關科室治療。

朱波解釋說,這就是“單病種多學科”腫瘤診療模式,即來自外科、化療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專家組成工作組,共同討論並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

“在腫瘤治療中,有時治療干預‘越少越好’,帶瘤生存是一個重要治療方案。”北大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李萍萍教授認爲,特別是對晚期腫瘤患者,不應該進行無效治療。

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胡牧指出,國外是誰付錢誰監督,但國內缺少這一塊。建議加強對醫生規範診療的監督,如違反規範醫保可拒付,改爲醫生買單。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