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中科院院士痛批過度醫療 醫生患者均有責任

中科院院士痛批過度醫療 醫生患者均有責任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光明日報》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韓濟生的文章《在過度醫療背後》。文章通過一個個鮮活例子,讓過度醫療問題再次擺在了人們面前。不只是醫院,一些患者同樣助長了過度醫療的風氣。

中科院院士痛批過度醫療 醫生患者均有責任

什麼是過度醫療呢?“過度醫療”說的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行爲,這其中包括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這不僅損害了患者利益更會影響身體健康。韓濟生院士,這位從事醫學研究超過半個世紀的老人,爲什麼會站出來批評“過度醫療”?他又有着怎樣的破解之道?

八十五歲高齡的韓濟生是我國疼痛醫學的開創者,他說作爲一名神經生理學家,雖然不從事臨牀醫學,但是對於目前存在的“過度醫療”現象,他仍然保持着一位醫者的思考。究竟什麼是過度醫療?韓濟生院士舉出鮮活的例子。

韓濟生:我經常到醫院裏去,看到有些情況感覺到,舉個例子:有了B超以後,甲狀腺可以查出來有囊腫,這是非常多見的。可是老百姓就覺得會不會變癌,就要求切除。這個其實大多數都是不必要的,出現有一個醫生,他一個上午就開13個甲狀腺的手術。這個做醫生的都懂的,這不是必要的。一個半天做13個甲狀腺手術這種,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實際上是過度醫療。

韓濟生說,用B超爲成人檢查甲狀腺,在北京地區有70%以上機會可查出有一個或幾個良性囊腫。大部分醫生認爲可以聽其自然,保持每年體檢,繼續觀察;如有惡化趨向,及時手術,這是纔是醫道常規。

韓濟生:不做手術,伴隨終生的囊腫有的是。老百姓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就要求做。做醫生的有這個義務來解釋。醫生並不是爲了討病人的好,或者是增加我們的收入。這些都不是我們做醫生的本身的願望。

病人對於病情治療方案有誤區,作爲醫生需要耐心解釋,這是防止出現過度醫療的第一關。以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爲例,韓濟生院士提到了不同醫院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一種是醫生採取保守療法,但是家屬和醫院都並不理解和支持。另一位醫生則採取了放療、化療,花費數十萬,而最後患病老人卻在痛苦中死去。韓濟生認爲,這個時候除了醫術,更需要一位醫者的仁心。

韓濟生:我們明知道到了某一個階段的癌症,很多在治療是沒有必要的,特別是化療、放療,這個是要命的。本來癌症到了晚期以後,在加上放療、加上化療的時候,只會促使他免疫力下降,生存時間縮短。可是這種權衡得失,他是不必要的。既花了錢,又受了罪。我們醫學界非常的普遍認爲是這樣。可有時候病人一再要求,就會出現這樣。這位醫生,我不提誰的名字的了,他說我寧可得罪病人,也給你做主了。這樣我覺得是好的,是應該表揚的。

韓濟生分析,患者的非理性要求與醫院追求高GDP指標的願望相結合,是造成過度醫療的原動力。他以“輸液”爲例指出:作爲“輸液大國”,患者對輸液的依賴,這是醫學界的羞恥。

韓濟生:輸液這件事情,在我們中國是特色。中國的輸液比世界上哪個國家都高,你就看醫院裏面坐了一屋子幾十個人在那輸液。可大多數,90%以上,這種是可以口服的,就在那點滴。這是我們醫療中的羞恥。我認爲,越打得多實際上是醫學中不光彩的事情,成風了!這個也可以拿來醫學上討論討論。

除此之外,想要把從利益角度滋生的過度醫療放進“籠子裏”,韓濟生認爲,提高醫學技術水平,並相應降低收費標準,這樣可以使過度醫療無利可圖。

韓濟生:另外一個就是說,有的先進方法,我舉了個例子,做一個甲狀腺手術麻醉費用大概是在2000塊左右。我做針刺麻醉一個首席科學家,有兩個醫院就做針刺麻醉,就可以把這個刺激電極放在穴位上,然後再加一點點局部麻醉。這樣子不僅不要兩千塊,200塊也就夠了。恐怕就沒有這個驅動力說一下子連着做13個手術。

對於解決過度醫療,韓濟生院士開出了一劑藥方:進行科普宣傳和“醫院掙錢要體面有度”的教育,及時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加上合理的單項收費標準,可以成爲是解決過度醫療的諸多方案之一。

韓濟生:醫學是一個科學,我們要根據醫生對醫學的考慮來勸告別人怎麼樣做正確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根據病人的要求。我滿足了你,我還增加了收入,何樂而不爲?但這個跟醫學的良心是有悖的。醫院掙錢要體面有度,這是我們北大的一個附屬醫院的院長給我講。我覺得他講的很好,就是說醫院要增加收入,但是我們要體面,有程度,不是說你給我掙的錢越多越好。

相關閱讀:

走廊醫生遭同事質疑:不工作罵醫院卻成英雄

近九成民衆期待重建醫患信任讓醫生迴歸職業化

原衛生部副部長:讓醫生籤協議不收紅包很可笑

北京將建醫聯體共享醫療設備引導患者有序就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