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不明發熱不要隨便服退燒藥 小心貽誤加重病情

不明發熱不要隨便服退燒藥 小心貽誤加重病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6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門急診,醫生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以“發熱待查”收入感染科治療。所謂“不明原因發熱”,是指體溫38.3℃以上,發熱持續2周以上,經過醫院檢查仍然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在臨牀上,這樣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很多,大約佔到發熱病人的一半,從十幾歲到八十幾歲的都有。

不明發熱不要隨便服退燒藥 小心貽誤加重病情

不明原因發熱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常見疾病的非典型表現,例如細菌感染、免疫系統疾病、淋巴系統疾病、血液病等等不典型表現就是發熱,在疾病早期,甚至沒有其他任何症狀;另一類是現有的醫學發展水平還沒有認識到的疾病。有的病人出現間斷髮熱長達1年之久,入院後接受從常見病到罕見病的逐步篩查,如血培養、骨髓穿刺、淋巴結活檢、PET-CT等來幫助確診,一般花費約2-3萬元。即便如此,仍有10%的患者沒辦法找到確切病因。有的病人回家後慢慢地燒就自然而然的退了,醫生們推斷這種發熱可能是與免疫紊亂引發的某種病毒感染有關;而也有一部分病人,直到去世也沒能弄清楚是爲什麼發熱,究竟是患了什麼病。

臨牀上曾經遇到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病人,間斷髮熱39℃,前後三次住院,奇怪的是每次發熱都間隔一個多月。第一次住院時,感染科的醫生就爲其進行了系統排查,但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過段時間退燒後就出院了;可是一個月後,他莫名奇妙的又開始發熱,入院後醫生摸到了米粒大小的淋巴結,無法做活檢,於是把常見病又排查了一遍,依然沒發現任何問題,慢慢退燒後病人只好又回家觀察了;然而一個多月之後,他第三次因爲持續發熱症狀入院了,這次醫生並沒有給他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而是摸到了腋下一個慢慢長大的淋巴結。經過普外科專家會診和PET-CT檢查,這個淋巴結又小又深,建議做全麻下淋巴結活檢,病人最終被確診爲B細胞性淋巴瘤。

需要提醒廣大市民,如果出現了持續的不明原因發熱,首先要監測體溫,確認是否真的發燒,臨牀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總是覺得自己發熱,但到醫院測量卻在38℃以下,這種被稱爲神經功能性低熱,往往與心理因素相關;其次,患者在家不要亂吃退燒藥,發熱在38.5℃以上再考慮吃藥,並且勤於監測體溫,做好記錄,以便醫生了解體溫波動情況;另外,不是所有的發熱都要吃抗生素,有時服用抗生素會造成血培養陰性增高,影響醫生對病情的診斷,如果持續發熱不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根據病情對症用藥。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