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大於85易患糖尿病

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大於85易患糖尿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大於85易患糖尿病

這些人最易得糖尿病
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大於85易患糖尿病 第2張

不規範打胰島素等於白打

健康飲食、經常運動是預防糖尿病最有效辦法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題是:“糖尿病:保護我們的未來”。得了糖尿病,輕則飲食受限,重的會出現失明、腎衰竭、腦卒中、爛腳等疾病,這樣的未來真的很可怕。在浙江,糖尿病發病率高達5.94%,有268萬糖友。他們中有的需要終生打胰島素,有的需要終生吃降糖藥。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糖尿病早期篩查,可以讓我們的未來更有生活質量。

兒童和青少年得糖尿病,基本是先天的

中年人得糖尿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上週四,浙醫二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任躍忠門診。從上午8點開始到11點半,一共看了40個患者,其中18個是糖尿病患者,其他都是甲狀腺疾病,甲亢和甲狀腺結節居多。任醫師說,“今天來看糖尿病的算少的,一般門診患者中60%以上都是糖尿病。”

這18個糖尿病患者中,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男性患者更多,有10個。

任醫師診室隔壁,是內分泌科徐小紅主任的診室。一上午,徐主任看了40多個患者,糖尿病佔一半多,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爲主,二三十歲年輕人也有幾個。

糖尿病分兩種類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可以說是先天的,從孃胎裏帶來的。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佔比約10%,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

成人得的糖尿病,90%都是2型糖尿病,我們通常說的糖尿病也多指2型糖尿病。引發2型糖尿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體內發生胰島素抵抗。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年人得糖尿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40歲後要尤其注意血糖

引發2型糖尿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β細胞功能衰退。β細胞功能的衰退跟年齡有關,會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

40歲後,β細胞功能衰退明顯,得糖尿病的機率明顯上升,至60歲達到高峯。

所以,當年齡上了40歲,不管胖不胖,體內都有可能胰島素分泌不足,存在糖尿病發生風險,平時體檢時,要特別注意血糖指標。

大腹便便的人最易得糖尿病

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機率很高,但肥胖有好多種,有的是胖在屁股,有的胖在手臂,有的胖在大腿,有的腹部最胖。胖的部位不同,得糖尿病的概率也不同。

湯先生,42歲,中等個子,一脫掉外套,腹部鼓得咕嚕圓。他是來複診的糖尿病患者,說要到外地出差,想多配點藥帶着。

任醫師說,湯先生屬於腹型肥胖,這種類型的肥胖比臉胖、臀胖、腿胖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這是因爲相比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腹腔內脂肪對胰島素更敏感,會阻礙胰島素吸收、轉化、利用葡萄糖,造成血糖增高,引發糖尿病。

任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肚子大起來了,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5釐米,一定要高度警惕,控制飲食,及早鍛鍊,定期篩查血糖。

糖尿病也會遺傳

金先生,49歲,體型標準,腹部也不肥胖。當他拿着化驗單走進任醫師的診室時,憂心忡忡。

化驗單告訴他,他患上了糖尿病。

“不可能啊,我飲食一直很清淡,喜歡吃蔬菜,大魚大肉不太要吃的。這一年來,我天天運動,早晚加起來至少運動一小時。酒也不喝,煙也不抽,怎麼會得糖尿病?”

任醫師問家裏有人得過糖尿病嗎?金先生想了想,說爺爺有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0%至20%的人會患糖尿病。”任醫師說,遺傳是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高危因素,不要認爲自己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就不可能有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的最好辦法

健康飲食經常鍛鍊

日前,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的科研成果,研究發現,高血糖人羣中,最終有93%的人成爲糖尿病患者。對高血糖者進行健康干預,則能有效控制這一轉變。

研究者將平均年齡爲46.6歲的577例高血糖人羣分成兩組:一組自然生活,另一組干預生活方式(主要是合理膳食和加強運動)。6年後,自然生活的那一組中,66%的人得了糖尿病。而進行了健康干預的第二組中,只有43%的人得了糖尿病。

浙醫二院內分泌科主任谷衛說,這個研究結果是可信的。得了糖尿病的人中,大多吃得太多太好,又不愛運動。其實不但事前要干預,得了糖尿病後,堅持正規治療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即使按時按量吃藥,也要健康生活。吃得不健康、不運動,糖尿病只會越來越嚴重。”

谷衛主任建議,年齡超過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壓、超重、肥胖、有巨大兒生育史的婦女等人羣更要注重血糖檢測,每隔一個月測1次血糖,隨時監控。

注射方法不對可能等於白打

前不久,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的“2012年中國糖尿病規範注射周系列活動”在浙江省中醫院舉行。之所以要設立糖尿病規範注射周,浙江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倪海祥教授說,是因爲現在許多患者打的方法不對。“許多人打了胰島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很可能是你打的方法錯了。”

倪海祥教授說,2008年至2009年,國際糖尿病組織進行了一項歷時1年,包括16個國家、4532名患者參與的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這也是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糖尿病注射現狀研究。中國有10個城市、488名患者參與。

調查顯示,僅22%的患者嚴格遵循部位——時間的糖尿病注射規則(即每天在同一時間,注射某一部位);約41.1%的患者在同一部位過於頻繁注射,這可導致皮下脂肪增生;15.8%的患者注射方法完全無規律;18.9%的患者總是或有時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大約8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時未捏皮或過早地鬆開了皮褶;僅10.7%的患者嚴格執行每次都要用新針頭的注射規範;9.6%的患者每個針頭使用2次;大約28.5%的患者每個針頭重複使用10次以上。

倪海祥教授說:“有統計顯示,因爲沒有規範打胰島素,90%以上的人直接影響了血糖達標率。”

建議糖尿病人寫寫“飲食日記”

門診中,經常有糖尿病人問醫生:“我已經吃得很少了,血糖爲什麼還是控制不住?”

浙醫二院內分泌科主任谷衛說,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實際吃的遠比自己認爲的要多。她有一位患者,一直說自己吃得少,但血糖控制不好,於是讓她寫“飲食日記”,把每天吃的所有東西都記下來。沒過幾天,患者就回來說,實在不好意思再說吃得少了。

“當你一開始記錄下每天吃的所有食物種類和數量後,可能會驚訝於自己怎麼可以吃這麼多。”谷主任說。

現在有些手機應用軟件,如“糖尿病助手”、“糖尿病小護士”,可以幫助糖尿病人記錄每天的血糖、飲食等。

像“糖尿病助手”這款手機軟件,有定時短信提醒功能。設定好後,時間一到,就會短信提醒糖尿病人可以吃藥打針了。

“糖尿病小護士”有“我的日誌”,可以根據裏面的日曆來填寫每天的血糖記錄、用藥記錄、飲食記錄和運動記錄,用起來非常方便和清楚。

飛華小百科

一套自測題看您是不是糖尿病高危人羣

漢口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胡淑芳介紹,糖尿病發病有跡可循,如果能早發現早預防,就能將發病機率和傷害降到最低。胡淑芳整理了一套“糖人自測”題,只要整套題有2個以上肯定答案,就是高危人羣。

1.是否存在血糖高於正常?

2.年齡是否大於45歲?

3.是否超重,肥胖?

4.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85釐米。

5.父母,兄弟,叔舅是否患有糖尿病?

6.是否生育過巨大兒?或妊娠期是否出現過血糖異常?

7.出生時是否爲早產兒或體重過低?

8.是否是高血壓(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9.血脂是否異常?

10.是否爲冠心病患者?

11.是否爲腦梗塞患者?

12.是否因病使用過地塞米松,強的鬆等激素類藥物?

13.是否爲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患者?

14.是否長期接受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

15.是否長期坐位工作者?

16.每週的運動量是否少於150分鐘?

17.是否長期從事緊張高壓力工作?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