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胡大一,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心臟康復科主任、首席心臟康復醫學顧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網上一直流行着“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將此句玩笑話放在心血管疾病上,則變成冰冷的黑色幽默。因爲死亡數據就是那麼血淋淋的擺在面前——中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各類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十秒就有一個患者死亡。而爲什麼說“作”,是因爲心血管疾病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胡教授拿着手機說,剛剛看到關於兩位醫生的報道,一位50歲心臟猝死,一位48歲腦出血成了植物人。醫生工作過度疲勞,加之一半以上的男醫生都在抽菸、喝酒,應酬時不注意控制自己,以工作忙爲藉口不去運動。四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環境污染,即使掌握醫學知識,也逃不過健康的規律。

●運動減少。胡教授說現在年輕人出門就坐車,購物就上網,兩三站路都懶得走,而在他那年輕的時候別說沒車,騎自行車都很奢侈,最起碼保證了一定的運動量。

●飲食不健康。在從前,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半斤豬肉,想不健康飲食都不成,那時別說心肌梗死,糖尿病都很少見,高血壓也不普遍。現在肉多糖多,蔬菜水果少。

●喝酒吸菸者數量明顯增加。不少55歲前得心肌梗死的患者,僅因爲大量吸菸,沒有高血壓也遭遇了心肌梗死。

●精神壓力增大,工作過度疲勞。現在的孩子甚至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有學業壓力,之後還有就業壓力。

●環境污染,PM2.5爆表。

“我一個快70的人天天勸說30幾歲的人要愛護心臟。告訴他們把命運寄託在支架上太不靠譜。”

淡薄的健康意識讓人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離自己很遙遠,總是懷揣着年輕時多努力打拼事業,爭取提早退休,然後雲遊四方的夢想,但現實卻是不少人30多歲出現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或許有人會僥倖地認爲,只要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勞永逸,但事實是心血管病到了需要放支架的程度時,說明你已經不能逆轉回健康狀態,支架治療只是多害相較取其輕。

胡教授說首先要丟掉幻想,不管現在支架技術有多好,大概將近60%的男性及將近45%的女性沒有任何先兆會突發心肌梗死或者現場外猝死。這種時候即使醫院設備再好、技術再好、支架再好,但根本沒有時間,來不及上醫院。即使做了支架,說明你已經是個病人,支架本身是異物,沒有保管好裏面同樣會有長血栓的可能。“心臟的血管像大樹一樣,一個地方做了支架,如果你還不去改變生活方式,別的地方還會長。難道要支架放得越來越多,錢花得越來越多,病情越來越不好嗎?所以不要把命運寄託在放支架上,這太不靠譜了!”

“醫院同樣需要4S店”

每個車主都知道車應該定期保養檢修,但並不是每位患者都時刻注意身體的保養。醫生往往覺得不是他的責任,治療過程到做完支架便結束了。胡大一教授把現在的醫院形象地比喻成車輛銷售,僅僅是把車賣出去,卻沒有4S店的保養和維修。“如果汽車賣了之後一直開到大修,即使再好的車,都會很快報廢掉,而且越好的車開壞纔會越心疼。”在胡教授眼中4S店是全新的醫療模式,是目前醫療體制所缺乏的。胡大一教授所提倡的心血管的4S店會提供怎樣的服務?

●藥物處方。從患者角度出發,放下住院這幾天是否能把藥調好不說,同樣的藥每個病人需求的劑量是不同的。有些上年紀的病人吃一把藥,很多藥是相互作用的,有些副作用甚至會把人致殘致死,但醫院卻沒有精力主動管理、及時發現、及早梳理。很多人回家後不知道爲什麼要長期吃藥,化驗單正常之後便自動停藥,尤其在養生文化的影響下,覺得是藥三分毒,拿到藥一看說明書嚇死了,往往會隨意停藥,所以個體化的調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運動處方。一個做過支架或搭橋的人,他其實是應該運動的,但要根據他心臟的情況,還要看他是否有其他病症,比如患者除了心臟外還有腰椎病,他應該做什麼樣的運動,從多大運動量開始?如何逐漸增大運動量,最後達到什麼程度,比如一個32歲的心臟病患者還能否恢復性生活?如果在醫院相信他很難對醫生啓齒問這樣的問題,但4S店得替他考慮到。其實這個過程很像調藥,太多得了心肌梗死的病人,不敢動了,下牀都很慢,不敢坐飛機,不敢旅行。

●營養處方。得了心臟病應該怎麼注意飲食,如何做到吃動兩平衡?要將運動和飲食有效結合起來。

●心理處方。讓病人心裏有底,不要因爲對支架、搭橋不瞭解而糾結、焦慮、甚至出現驚恐,稍覺得不舒服就以爲又犯了。病人的這些症狀都非常類似,爲此他們會反覆去醫院看病,反覆住院,反覆造影,浪費很多資源,人也越活越痛苦。

●戒菸酒處方。如果得了心肌梗死還吸菸,還會出現血栓。

胡教授眼中的健康是——

“健康不等於沒病和衰弱,健康是心身的全面健康和良好的適應能力,社會很多爛事,你不能因爲這些傷自己身體。”

“健康是尊嚴,如果得了偏癱之類的病,尊嚴都沒有了。”

“健康是資源。”

“健康是能力,需要知識積累,需要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健康是責任,寧願花錢買包一堆,爲什麼不投資健康呢?”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