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澳大利亞對中醫管制認爲是補充醫學 並非認可

澳大利亞對中醫管制認爲是補充醫學 並非認可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澳大利亞對中醫管制認爲是補充醫學 並非認可

近日,澳大利亞衛生執業者管理局發佈消息,表示7月1號開始,澳大利亞會對中醫、中藥師進行全國註冊管理。這一消息傳到國內,被很多媒體解讀爲“中醫首次收穫西方承認,邁出走向世界第一步”。可事實卻與此大相徑庭,澳大利亞政府的這一舉措,將使得的近90%的中醫難以在澳洲獨立行醫,而且所有註冊中醫師必須嚴格遵循職業規定。看似中醫的利好政策,其實是給因華人移民而“大到難倒”的澳洲中醫藥行業套上了“緊箍咒”。

華人讓中醫藥在澳大利亞“大而難倒”

中醫進入澳大利亞監管部門的視野,華人移民功不可沒。據澳洲統計局(ABS)公佈的新數據,在過去十年中,亞洲出生的澳洲居民實際上已經翻了一倍,從2000年年中的103萬人,增長至2010年年中的201萬人,佔總人口的9%,而這還不包括常駐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和勞工。

中醫藥伴隨着龐大的移民羣體在澳洲生根發芽,形成了大而難倒的中醫產業鏈。目前澳洲中醫醫生超過2500名,而其他健康行業使用中醫藥作爲治療手段的從業者也有3000名。全澳的中醫診所數量約在5000左右,其中1000家較爲活躍。在澳洲有中醫、鍼灸協會和團體超過23個。大的團體有成員600-700人,小的也有40多人。一些較大的團體,如澳洲中醫藥協會擁有380名會員,澳洲中醫藥鍼灸學會聯合會也擁有700多名會員。在澳大利亞,補充醫學(輔助醫學)服務(包括中醫藥)年產值超過了20億澳元,每年大約有1千多人次接受中醫藥正規或非正規訓練。

但在澳大利亞,中醫藥的安全性一直受到現代醫學的質疑

在澳大利亞,反對中醫藥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反對中醫的力量也有不少,“醫療與科學之友”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支,“醫療與科學之友”由400名澳大利亞醫生和科學家組成,其目標是要求澳大利亞大學關閉它們的“補充醫學”相關院系、停止在大學教授“補充醫學”課程。

而且這些反對不少都來自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不久前,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MurdochUniversity)的遺傳學家邁克爾·邦斯(MichaelBunce)帶領着科學團隊發明了新一代DNA測序技術,可以迅速破譯數千份DNA鏈,從而將真實測序情況同基因數據庫中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比,能精確查出這些中藥具體採用了哪些動植物作爲藥材來源。經過技術檢驗,邁克爾·邦斯就表示:“生產商在對藥品的真實成分進行標註一事上,毫無誠實性可言,他們所宣稱的藥材成分往往同真實情況並不相符。”一些中藥產品的藥材成分取自於頻危動物,甚至是已被禁止使用,可對人體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植物,如馬兜鈴。

統一管理是不得已爲之,中醫在澳大利亞仍屬“補充醫學”

在中醫藥已經在澳大利亞廣泛存在的前提下,爲了規範對中醫藥的管理,儘可能的降低用藥風險,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才成立了國家中醫局,也在之後成了第一個對中醫實行註冊管理的西方國家。

不過澳大利亞的衛生管理制度與中國不同。負責澳大利亞衛生事務由衛生執業者管理局管轄,這個部門下屬有14個委員會,分別對應衛生領域的14個行業。每個行業的執業者都必須在相應的委員會裏註冊,才能在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開始執業。中醫職業者委員會在2011年7月就已經成立,實際上,管理局只是把之前私自給人看病的中醫,通過註冊,規範起來統一管理。而且有十分嚴格的界限,中醫師的行醫行爲不能超出中醫領域,比如不能開西藥處方。

在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即“補充醫學”,其中包括了中醫、印度傳統醫學、自然療法、香薰療法等多種除西醫以外的醫藥和醫療手段。1989年,澳聯邦政府通過了《藥物管理法(1989)》,並於1991年2月15日開始實施。中草藥被列入補充藥類(COMPLEMENTARYMEDICINES),與維生素、礦物元素、植物、荷爾蒙等同列。而即便最新的執業註冊規定實施後,中醫在澳大利亞仍然是“補充醫學”,不屬於主流醫學學科。

同樣,多數中藥都屬於對療效審查不嚴格的補充藥物。澳大利亞從藥品成份和服用風險角度,將藥品分爲處方藥(PrescriptionMedicines)、非處方藥和補充(輔助)藥物(Complementarymedicine)三種。處方藥屬註冊類高風險藥物,非處方藥屬註冊類低風險藥物,輔助藥物中的絕大部分屬登記類藥,只有少數風險較高的藥物被要求列入註冊類藥(聯決於藥品的成份和所聲稱的療效)。對處方藥,澳政府主管部門要進行全面、嚴格的管理和審查,藥品註冊人必須提供詳盡的安全、品質和療效資料;對非處方藥,雖然其服用風險沒有處方藥那樣高,但政府管理部門仍要進行較嚴格的審查,諸如藥品標籤的正確使用等;對補充藥物,因其風險較低,藥品多由公認的藥物成份組成,或藥品的使用有着悠久的歷史,澳政府部門只對其品質、安全性進行檢查評估,對療效的審查不嚴格。中醫藥(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就被列爲此類。澳大利亞共有6萬種藥品已申請註冊,平均每年新增3000種。中醫藥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約只有500多種。

澳大利亞的中醫註冊門檻很高,近9成中醫將被限制行醫

澳國家中醫局雖然對境內的中醫頒發許可證,但頒佈的註冊標準卻嚴格的限制了中醫的行醫範圍和對象。例如,根據相關注冊標準,英語爲第二語言或未完成英語國家5年全日制大中專教育的中醫師申請人,雅思考試每科必須達到6分,方能給予註冊;若通不過語言關,申請人即便滿足其他標準,也只能成爲“有條件註冊”者,被迫接受種種嚴苛的行政管制,甚至喪失行醫自由。

據澳中醫學會對其上千名會員所做的統計,目前通過註冊者僅爲13%;有條件註冊者爲87%,其中限制註冊者爲25%。根據規定,有條件註冊者爲說英語的病人看病時,不管雙方能否直接交流,都必須聘請翻譯;而有條件註冊者中的限制註冊者,註冊有效期僅到當年年底,隨後由當局再決定其職業生涯。據悉,到2015年6月以後,雅思成績的下限將進一步提高至7分。高標準的語言考試,對不少上了年紀的中醫而言難度極大。這就意味着很多中醫不能再接待說英語的病人,而且25%的限制註冊者一旦不能通過年底的註冊都將被定義爲“非法行醫”。

澳洲中醫協會會長韋國慶也承認:“如果一個醫療行業,高達87%的人都必須聘用有資質的翻譯才能看病,這樣的註冊已經失去發展中醫的意義了。”

此外,中醫師只能開中藥處方,決不能越界。而根據執業衛生管理局的要求,中醫執業者的稱呼都要明確表明其中醫身份。如果一箇中醫執業者要自稱爲“醫生”的話,他在使用這個頭銜的時候必須清楚表明他是中醫醫生,而非西醫醫生,以免對患者產生誤導。

題外話,在1989年澳洲頒佈第一部有關中醫藥的管理法時,對中醫的本來稱呼是草藥者(Herbalist)。之後,澳洲全國中醫藥鍼灸學會聯合會通過不斷遊說議員及政府官員,纔將草藥者(Herbalist)正式改爲中醫師(ChineseMedicinePractioner)。

綜上所述,所謂的“中醫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其實就是在澳大利亞買中藥的人多了,政府給這些賣藥的人掛個牌子,沒事的時候方便管理,出事的時候方便追責而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