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人大代表爲醫患矛盾開方:允許在職醫生開診所

人大代表爲醫患矛盾開方:允許在職醫生開診所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我國醫患關係頗爲緊張,衝突頻發,成爲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醫患關係惡劣並非一日之寒,投射在個案中的醫患糾紛也複雜多樣,在醫療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當下,爲何醫患矛盾如此尖銳?在正在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中新網記者邀來自醫療界的人大代表,探尋醫患矛盾癥結、尋解決之道。

人大代表爲醫患矛盾開方:允許在職醫生開診所

每個醫生都有好初衷醫患需互相信任

來自寧波市中醫院的浙江省人大代表卓立甬是一名有近40年臨牀經驗的資深醫師,寧波市中醫院推出網上預約掛號後,卓立甬的40個專家門診號在24秒內被全部秒殺,一“號”難求。

談起醫患關係,這名接診人次達45萬人次的醫生感慨良多。“醫患矛盾成因複雜,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都容易造成病患對醫生的誤解,此外,體制及管理上的漏洞都會加劇這種矛盾的激化。”

“我可以打包票地說,每一個醫生的初衷都是好的,沒有任何一個醫生不希望治好患者的病痛。”卓立甬坦言,自己遇到過各色病痛和各式病人,如何去接診,如何既治癒病痛,又使病人信任自己,這確實是件不易的事。

但頻頻發生的傷醫案,讓廣大的醫務人員蒙上了陰影,如履薄冰,“這不僅傷害了醫生,也將最終傷害每一位病人。”卓立甬惋嘆道。

目前,大部分醫護人員和患者都認爲,醫患之間溝通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如何彌補溝通的短板成了當前協調醫患矛盾的重要一環。

“相信醫患之間只要架構起信任的橋樑,矛盾自然就會減少。”卓立甬認爲,戰勝病魔既要藉助醫生精湛的醫術,又要依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積極的治療配合,而且“醫”和“患”都有着“戰勝病魔、早日康復”的共同目標,因此醫患關係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溝通之下醫患雙方亦能走向和諧。

引入第三方權威機構允許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

“發生交通事故有交警處置,如果發生醫患糾紛也有第三方權威機構介入,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問題。”談及醫患矛盾,浙江省人大代表、寧波市李惠利醫院院長周建慶單刀直入。

周建慶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3月,寧波市就已經建立了醫療糾紛保險理賠處理機制和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國內4家保險公司組成了醫療糾紛保險理賠處理中心,以醫療機構代理人的身份參與處理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後,醫患糾紛確實減了不少。商業保險雖然發揮了功能,但若能引入更加權威的第三方調解機構,會更有利於醫患矛盾的解決。”周建慶如是說。

除此之外,周建慶認爲,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醫療資源有限,“醫院的牀位和醫生資源都較爲緊張,當供不應求時,患者容易對醫生產生不滿情緒,這些都直接加劇了醫患矛盾。”

“給醫生鬆綁,鼓勵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這名深入瞭解醫療行業的人大代表拋出了自己的觀點。鼓勵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有助於打破公立醫院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壟斷,將大醫院的專家門診分化補充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去,讓老百姓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專家的診療服務。

“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除了可以使得醫療資源更開放地流動,亦能調動醫生的積極性,提供更優質精細的醫療服務。”浙江省日前出臺政策,明確鼓勵以多種形式發展民辦醫院。在周建慶看來,通過積極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的效果或許並不如允許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有效。

但周建慶也看到了私人診所在經營與管理上的侷限,在他看來,與醫院建立夥伴合作關係是解決這一瓶頸的良方。“私人診所可以借用醫院的診療設備和醫療團隊,而診所醫生也可以與醫院簽訂合約,一部分時間在醫院任職,一部分時間在診所看病,實現醫療人才的雙向流通。”周建慶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