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基藥腐敗初現 衛計委嚴控增補目錄

基藥腐敗初現 衛計委嚴控增補目錄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基藥制度已實施達5年,至今問題重重,地方因“缺藥用”增補基藥目錄,帶來大量尋租行爲,尤以廣東爲甚,今年3月,廣東多名醫療系統官員因此落馬並牽涉多家藥企。對此,衛計委9月5日公佈的一份文件稱,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本適應基層用藥需求,“不鼓勵進行新的增補”。同時,要不斷提高基藥使用量,強化基藥配備使用的主導地位。

基藥腐敗初現 衛計委嚴控增補目錄

對此,衛計委這份《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的相關配套說明稱,基藥制度實施初期,爲緩解基層用藥不足,作爲階段性措施,允許各地以省級爲單位增補非目錄藥品,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存在着不規範的問題。隨着2012年版基本藥物目錄的實施,將明確提出不鼓勵新的增補。

衛計委還稱,“經過大量調研,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大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農村鄉鎮衛生院經過多年發展,服務功能和能力大大增強,臨牀用藥需求增加。”因此,將強調在堅持基藥在基層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可按省級衛生部門規定,從醫保(新農合)藥品報銷目錄中,配備使用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藥品,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嚴格落實零差率銷售。

這份名爲《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見》的文件還要求,做好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區的藥品配送服務,供貨企業不得因個別藥品用量小、價格低而拒絕配送。同時,建立供貨企業不良記錄管理制度,對於配送到位率低甚至不配送的,要限期糾正,拒不糾正的,計入不良記錄,兩年內不得參與藥品集中採購工作。

上述配套說明還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和其他藥品,都要通過省級平臺網上集中採購、集中支付並零差率銷售,嚴禁網下采購。

並且,基藥管理將納入政績考覈,《意見》提出,各地要加快建立健全藥品使用管理信息系統,要將藥品集中採購情況作爲醫療機構及其負責人的重要考覈內容。

所謂基藥政策,發軔於“安徽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基本藥物制度限制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範圍;而目錄內的藥品則通過集中招標採購實現低價並零加成銷售;同時通過“收支兩條線”來切斷醫療機構收入與其提供的服務之間的利益聯繫。這一做法也被批評爲“重返計劃經濟”。

目前,以省爲單位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傾向於“唯低價是取”。是否進入基藥目錄成了藥企的兩難選擇,不進入意味着失去基層市場,而進入又意味着在集中招標中被壓價。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不少“低價藥”實際上有價無市,生產廠家即使中標也因價格太低而不生產,醫療機構也因回扣太低而不願使用。

於是,各地紛紛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進行增補。不少“獨家”中藥劑型也開始出現在2013年的新版目錄中,各地的增補目錄進一步增加了此類藥品的數量。

與普藥不同,“獨家”品種在招標中由於沒有競爭對手壓價,可以維持高價,只需象徵性地略微下調價格即可佔領基層市場。地方藥政部門握有決定藥品能否進入增補目錄的大權,催生了種種尋租。藥政官員、醫院院長、藥品代理商和藥企紛紛被捲入。

於是,在2014年3月,繼負責廣東省基藥政策的廣東省衛計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處處長伍新民因涉嫌基本藥物目錄增補違紀被調查之後,該省第二中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塗瑤生隨即也被帶走。而正是在前一年,廣東在全國第一個開啓增補“大躍進”模式,增補278個地方基藥品種,其中獨家品種就超過了100個。

廣東的目錄增補腐敗案展示的正是生產廠家在這種行政限價制度下是如何“運作”進入增補目錄的,這也觸發衛計委此次下發文件嚴控增補基藥目錄。但是否由此斬斷醫藥官商利益鏈條,仍有待觀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